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求职简历
  • 简历范文
  • 简历模板
  • 简历表格
  • 简历格式
  • 自荐信
  • 推荐信
  • 求职信
  • 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简历样本
  • 自我评价
  • 自我介绍
  • 自我鉴定
  • 写作技巧
  • 面试技巧
  • 个人简历100字
  • 个人简历200字
  • 个人简历5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个人简历 > 自我鉴定 >

    教师节活动主题征文三篇

    分类:自我鉴定 时间:2020-08-28 本文已影响

    【篇一】

    **年初冬,我从**中学转入**县中学读书。

    **,我神往已久。因为大姐和二哥在那里就读后,言谈举止有了明显的城里味儿,人也变得高深莫测起来。我有时到县城去,说是看父亲,却发现自己在**的高墙外逡巡不去,沉迷于谛听墙内的琅琅书声和有风琴伴奏的歌声。碰上放学,校门里会涌出一群群中学生,个个英姿勃勃,谈笑风生,从我面前气宇轩昂地走过去。不消说,女生经过时,空气里还飘浮着似有若无的雪花膏气息。你可以想象一个乡村中学生内心的羡慕、自卑和不甘。

    好在父亲理解自己最小儿子的最大愿望,冬天将近时,终于给我办好了“借读”手续,让我成了**县中学初一(11)班的学生。大约一周后,班主任**老师在课外活动时说,“**宣传队”招收队员,有文艺天赋的,都可以去试试。

    正是那次的“试试”,让我与恩师**生先生结下师生情缘。有勇气应试,是因为我从小受父亲影响,会打山东快书的钢板(其实是铜的);
    又跟在**当文艺兵的大哥学会打快板书的竹板,还学会了拉二胡和京胡。小提琴水平虽然一般,也能拉成曲子。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尽管我只有15岁,却有一定的舞台经验,曾在全县中小学会演中主演过《红灯记》里的李玉和。当时的我,就像电影《英俊少年》插曲里唱的那样,“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一点都不怯场。进了考试场地,我见到了坐在钢琴前的主考官。在我前面的考生小声告诉我,那就是**老师。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先生。先生当时40岁左右,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到苏北**支教的。他看上去英俊儒雅,音容和善,正按名单叫着考生名字,要求大家唱《国际歌》的副歌。然后他弹起副歌旋律,让考生将声音放送出来。他凝神谛听着。据我观察,只消一句,你的音准、音质、音色、乐感以及是否具有文艺天赋,他便了然于心。但他宅心仁厚,不像如今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嘉宾,为了博人眼球,专以毒舌怼人为快。他会听完你最后那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才对你说,好,回班里等通知吧——下一位。

    我前面的考生叫**,后面的是个叫**的女生。我试唱后,觉得自己和前面的**差不多都能录取。不是说我们的声音有多好,而是说超过我们的同学不多;
    并且**先生听我们唱完“副歌”后,还认真地询问了会什么乐器、有什么专长这些意味深长的延伸话题,似乎给了我们踌躇满志的理由。我后面的女生开始面试了。**先生敲了一下音键,女生的歌声忽然犹如天外来音,将大家瞬间带入云宵,但见天蓝、云白、日丽、风清……直到今天,我依然难以找到“惊艳”以外的什么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就是说,叫于波的那个女生唱得太好了。我们同时注意到**先生眼睛里流露出的喜悦,因为他接着表示要将音高上升五度,让女生再唱一遍。正是那“再唱一遍”,让所有考生都沉默了,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刚刚生出的踌躇满志,也不得不收藏好,“低调”起来。我看见**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泽,相信他已经成为于波声音的俘虏。

    自然,我们都被**生先生录取了。如此这般,我初中阶段的课余时间,基本上是在“**宣传队”度过的。**先生给我们排演过很多节目,有器乐合奏《金蛇狂舞》,有歌舞剧《报春燕》等等——直到今天,我还能用小提琴完整地拉出那部歌舞剧的主旋律,就是因为在合奏中担任过一次小提琴手。

    在那部歌舞剧的器乐合奏部分,我像南郭先生一样努力表现着;
    此外还要饰演一个信使。记得有句台词特别夸张,要长长地喊着女主角的名字“春燕——”,然后飞奔到舞台中心;
    那里,一个叫**的高年级女生(那时候还不兴叫“学姐”)已经摆好了造型,以便听见我的喊声后,再猛一回头,亮相。

    每次演到那里,宣传队一个叫**的男生,便会莫名其妙地冲我做鬼脸,等我难堪或出糗。这让我很尴尬。我向导演提出改一下台词或出场方式。**先生没有同意,却狠狠批评了**。如今回想起来,我很服膺先生的原则性与细心周到。因为如果接受了学生的提议,剧情会受一定损伤;
    队员的小伎俩如果得逞,宣传队的风气就坏掉了。

    由于小提琴演奏水平一般,**先生给我安排的主业,是说快板。我与**和**都合作过“对口快板”。其实相对于快板,我更想说快书。在我看来,快书是更高级也更综合的一种艺术。很多人看过冯小刚贺岁片《没完没了》中傅彪饰演的那个阮大伟,坐在船头上打着竹板说的段子:“在1953年,美帝的合谈阴谋被揭穿,它要疯狂北窜,霸占全朝鲜。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阴云笼罩安平山……”

    那是曲艺家梁厚民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奇袭白虎团》,说的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捣毁李承晚王牌部队团部的故事,也是我能够倒背如流的快板书作品。但是,我没有得到单独表演那个作品的机会。也许**先生觉得它太长,要16分钟,担心我拿不下来,会让演出冷场吧;
    最后他同意我单独表演了一个**卫戍部队如何拿下“四人帮”的段子。开头的两句,至今我依然记得,是“**城里霹雳炸,疾风暴雨扫残渣……”

    与我说“对口快板”的搭档**,其实并没有说快板的天份。他的语感、语流都不在点子上,怎么说都不合拍。我向**先生提议换人,很快得到许可,**成了我的新搭档。我们俩关系好,很默契,合作表演过很多场。据于波回忆说,校宣传队经常拿我们俩的快板应急外邀的演出任务。

    **年8月17日,郝**等高中同学操办了毕业40周年聚会。席间**说,有一次他上台前还没背熟稿子,只能胡诌;
    说我只好努力编词儿,把他拉上快板叙事的轨道,直至演出结束时,台下观众也没听出什么破绽。我已经不记得那次有惊无险的经历。不过以当年“救场如救火”的舞台要求和应急经验,那种状况并非没有可能。

    **是我高中最好的同学。他很有才气,能写诗,会画画,善表演,为人幽默,待人真诚,中学时曾邀我到他家里去过多次。1979年高考时,我们已经是高二(6)班同学。他是班里五个考上大学的同学之一。今天看来,有人可能会觉得当时高考升学率太低;
    确实,那年全国高考考生是468万,录取28万,只有6%。但高二(6)班是**唯一的文科班,五人考取已属不易。

    **毕业后回母校做教师,升为**先生同事;
    后来他走上仕途,官至县区文化局长。他曾两次出版诗集,均嘱我为书作序,可见对我们同学请谊的重视。他格律诗词修养深厚,还写过许多优秀歌词,代表作有《我送老师一盆水仙花》等,很受**先生青睐,曾亲自为他谱曲,推广演唱。

    “**宣传队”的日子,构成了我中学时代课余生活最温馨的记忆,全因**先生的呵护与指导。他能够体察我、理解我、帮助我、指导我;
    当然,也能够欣赏和鼓励我。在恩师面前,我可以放心说出想法,不忘初心会受到如今“钟美美”模仿的老师那样的对待;
    甚至我有些情绪和委屈,他都能帮我化解和妥善处理好。

    他的女儿**女土,是我**的师妹,小提琴拉得行云流水,惊为天人。**年秋天,我们共同在**的好友周庆荣先生家里做客。席间说起恩师,**对我说,当年她老爸最喜欢的学生就是我。我听了,虽然知道师妹有溢美之意,也非常愿意相信,并深受感动。我知道**先生桃李满天下,不要说成为他老人家“最喜欢的学生”,哪怕是“之一”,也已三生有幸。

    我愿意相信师妹**的说法,还因为1977年中考后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年夏天,我从**初二(11)班毕业;
    由于只是“借读”**(初中部),我的学籍依然在**中学,所以中考必须归至**中学片区。我的中考很顺利,自己评估,成绩升入高中应该没有悬念。

    但是,令人惊诧的一幕发生了。发榜那天,我起早赶往位于公社拖拉机站旁边的**中学,却没能在录取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我的纳闷里瞬间掺入了惊慌,跑到学校办公室询问情况。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我,说我的考试卷宗与学籍档案已经被**县中学(高中部)调走,是一个叫**的老师办的。

    我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还不明白?那个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说,你高中要到**上了﹗

    原来,全县中考试卷批完后,各中学录取分数线很快划定。**先生参与了**县中学(高中部)招生工作。他的任务是了解各片区“成绩最高者”情况(当时文革刚刚结束,还不流行“状元”说法,认为有封建色彩),用“掐尖”方式为县中招生。他从**中学片区一把将我抓住;
    我的入学手续,即是在那样的背景下由**先生一手经办的。

    升入高中后,我正式拥有了**学籍,被编入高一(7)班。上语文课时,王儒良老师给大家发放新教材,我惊讶地发现县教育局教材科编的《作文参考资料》中,自己的中考作文被印在里面,与鲁迅、冰心、曹靖华、杨朔等人的文章排在一起,令我汗颜不已。文末的括号里,确实被加注了一行小字:“**片区作文成绩最高者”。

    曾有同学认为,**先生将我招入**(高中部)就读,是想让我继续加入宣传队并为他有所作为。但事实却是,1977年秋天,“四人帮”垮台已近一年,宣传队也不再从高中招新;
    恩师即使将我招入**,我也难以为他“担当大任”了。也有认为当年**(高中部)是为提升高考录取率,才在各片区中“掐尖”的,就像现在重点高中普遍做的那样,目的是为了汇聚优秀生源。我觉得这也与事实不符。因为那年夏天中考录取时,高考尚未恢复,甚至连风闻都没有;
    中央是9月份正式研究,10月份宣布恢复,12月中旬才开始高考的。

    这就是**先生。他心里一直装着那个曾经在他宣传队里说快板的乡村中学生。哪怕考生的学籍不在县城中学,已经离开视线,只要他认为该生是块璞玉,也会将他自蓬牖乡间遴荐出来,送入全县最好的中学。据父亲回忆,说我中考后进入**(高中部)就读,他事先并不知情;
    也就是说,**先生并没和他老人家打招呼,就自主办完了所有手续。

    怀着对**先生的感激心理,我读书愈加发奋。很多初高中同学都知道我是**的“文科尖子”,知道我多次在全校语文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甚至两次在**地区八个县语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内心对**先生有多么感谢,以及我的感恩之心化作了学习上多么大的动力。高中阶段只有两年,我没再进过宣传队,也没再为**先生出过任何力,只是埋头学习、学习……最终,在1979年高考中,我以超过全国第一批次录取线79分的成绩,被**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

    如今,我已年届花甲,正从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中文系教授岗位上退下来,却依然可以这么说,没有**先生当年的遴荐,就不一定有我的北师大本科学源,不一定有1983年的毕业留校任教,不一定有后来的文艺界与新闻界历练,也就难以生成我内心根深蒂固的“高校情结”,更不会有自己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自我生成;
    也就是说,不会有今天的我自己……

    今天的我,是怎样的自己?是内心感念恩师的人,是无论天南地北,云随月行,永远对先生高山仰止的人。记得先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自己第一部音乐作品集《海港的深情》时,曾托**县文化局长兼文联主席**先生嘱我作序;
    当时我还在**市文联任职。那显然是我有生以来所写的众多序跋中最惶恐和最荣幸的一篇。我在序言中写了对恩师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他已经传为经典的《**是个好地方》《纪念符竹庭》等优秀作品作了深度阐释,并叙写了我们的师生情缘。不过如今看来,我当时所写的那些文字,分量远不及先生对我的看重,更无法匹配恩师给予我的厚爱……

    转眼便是**年。我已不在**市文联工作,甚至也不再负责故乡的电视媒体,而是重回高校,登上了中国计量大学三尺讲台。暑假期间,先生听说我从杭州返回故乡,让师妹**约我到家里坐坐。那天上午,我去花店为恩师订了花束捧着,步行到先生所在小区,早见他老人家在楼下候着,迎我上楼,令人感动有加。他又邀请他的邻居、我以前广电局的同事陈学开前来相陪。

    恩师居所雅静,家具陈设氤氲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客厅里的钢琴盖是打开的,上面还放着乐谱,似有琴声余韵在房间里绕梁不去。大家相谈甚欢。先生与师母身体尚好。恩师双的小女儿胡梅,我没见到;
    说起大女儿**的家庭、工作与事业,说起第三代的优秀,恩师、师母都很欣慰。**的夫婿柴小刚我认识,是进入当代艺术史的著名油画家;
    他表现西藏主题的系列油画,在刘淳主编的《中国油画史》中有重点介绍。他们的公子柴梦原,正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攻读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并为出版社编辑艺术家画册,有待出版译著《中国画之风格——媒材、技法与形式原理》,是优秀的青年才俊。

    看看午餐时间到了,先生提议到盐河边的“大城·小爱”吃饭,说预订好了。让老师请学生吃饭,我顿觉不安,感到有失礼数。陈学开是我**大师哥,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说我是在外地工作,回乡作东似也不妥;
    既然恩师坚持,让我恭敬不如从命。他这么一劝,我也不便违了先生美意,在惶恐中让恩师作了东道。那天中午席间,先生破例喝了不少白酒,本就白皙的脸上,竟现出微熏后的酡红。师母和师妹都说,他见了我,是真高兴,多喝点就多喝点,由他吧。

    谁能想到**年夏天那次午宴,竟然成为我与恩师所见的最后一面。由于远离故乡,疏于问候,2020年6月25日夜里先生仙逝,我一无所知。次日上午,我从高中同学**微信中惊悉,内心顿时生出沉重的疼痛感。这种感觉,只有父母离世时有过。惟愿在天国里,恩师永远如**年夏天我们见面时那样,亲友围坐,谈笑风生,心情微熏,安泰怡然……

    【篇二】

    **老师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又是一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助人的老师,在工作中,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扎实,工作踏实、肯干。

    有这么一句话: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
    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是一件平凡的事。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

    陈老师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原来他在担任数学老师的同时,还同时要负责监管学校的广播设备,学校的广播室是离不开人的,经常要通知,陈老师往往一上完课就得马上往广播室跑,整天教室、广播室两头忙,从来不会说一声苦一声累。这几年虽然没再担任数学老师了,但是工作也没比以前轻松,反而更加忙碌。现在学校每间教室都添加了多媒体设备,这些设备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每次陈老师帮这班的老师修理好了,又被另一班的老师叫走了,经常能在学校的某间教室里看到他的身影,他也从无怨言。

    陈老师还是一个热心的人,不但对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也很热心,经常有同事的家用电器出问题了,都拿到学校来叫他维修,他从不拒绝。

    太多太多了,讲也讲不完,尽管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总是从这些小事中体现了陈老师平凡中的伟大。实小有太多太多像陈老师这样的人,既平凡又伟大,值得我们学习。

    【篇三】

    我的父亲生于1940年,在**北部的农村一个赤贫的乡村开始了苦难的童年生活,在父亲10岁的时候,父亲结束了与奶奶在**逃荒讨饭的坎坷生活,回到家乡进入学堂。也许是过早地品尝人间的艰辛,父亲学习格外努力,对老师尊敬有加,一直读到初中临近毕业,父亲又赶上1958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重灾省份,学校学生仅仅以胡萝卜充饥,每天都有人因为饥饿倒毙在地,父亲冲破逃荒阻拦,悄悄地跑到了宁夏,投奔了在矿区生活的二伯,得以活命。父亲很多年都未曾讲过自己的童年与少年生活的坎坷经历,只是在他老年写的回忆日记里了解他的那段经历。父亲写了一首刚毅俊秀的字,从建筑工作最后转为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父亲告诉我,他碰到一位好老师,使自己受益很多。

    由于姊妹较多,与很多家庭一样,父亲和母亲常年辛苦工作,家中的生活一直处于拮据困难的状态,父亲对我们子女做人的要求一直很严格。在贫困的年代,人性的光辉难能可贵!从小学到高中遇到很多好老师!没有嫌贫爱富!给予数不清的鼓励和爱护。当然,也遇到过歧视学生,刁钻难处的老师,他们带给我的伤害也是伤痕累累。

    很多让人怀念的老师已经找不到了,大脑里不经意的会闪过他们的音容笑貌,我曾联系一位高中时期对我影响很深的高斌老师,二十多年故去了,她已经对我没有印象了,失落之余,我把她对我的师生恩情深深埋在心里。祝福她和所有为学生付出的老师!很多学生一生都在想念他们。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节 征文 三篇 活动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