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转正总结 >

    [把语文课堂建设成师生情感交流的共振场]师生情感交流案例

    分类:转正总结 时间:2019-05-18 本文已影响

      2011年9月开始,南外国际部正式开设了Pre-IB课程(此课程是IB国际文凭课程的预备阶段),我有幸成为这一新型国际课程的教学者之一,认知、理解、感受和体验了该课程的广博、自由、独特、新颖和人性化的优势,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尝试创新,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想法和体悟,想和大家分享、交流、切磋和探讨一下。
      一、 IB课程相关内容介绍
      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BO)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被称为“成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它汲取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教改精华,推行师生的创造性理念,培养IB学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的通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它的教育哲学是Education for Life(终生的教育),通过综合的平衡的学科及富有挑战性的评估,发展青年人的个人才智,教会他们把教室里学到的知识与外部世界相结合。
      在IB课程的教学指南中明确了国际文凭学习者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人,他们承认人类共有的博爱精神,分担守护地球的责任,帮助开创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国际文凭学习者努力使自己成为探究者、知识渊博的人、思考者、交流者、有原则的人、心胸开阔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敢于冒险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和反思者这十种人”①。
      二、 Pre-IB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我作为学生们未来IB课程的第一学科组——语言和文学研究(母语组别)的任课教师,教授现阶段的Pre-IB课程时,也需要将IB课程的培养目标融入日常课堂学习之中,自然地、综合地体现出语文课程的探究性、知识性、情感性、原则性、创新性、批判性、反思性等特征。而在诸多的课程特性中,人文学科在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尤其能够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思考。我认为,如何通过具体文学作品使师生建立情感交流空间,并籍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便是IB中文预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关键所在。
      三、 《雷雨》教学过程的反思陈述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程中,一般是以单篇文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而IB课程则是以完整的文学作品为单位进行研读。以话剧《雷雨》为例,在传统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中,只节选某些公认为经典的章节进行片段教学,这样的教学不利于从全局把握整部作品的精神主旨和情感蕴藉;遵循IB中文课程指南的要求,我们所制定的Pre-IB语文预备课程也是针对整部作品的研读和学习,在教授剧本《雷雨》前,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里阅读完整部剧本。在熟悉和了解了完整的剧情的基础上,才可能理解和研究该作品深层次的问题。
      步骤一、课前准备工作
      1. 教师研读作品以及作者所写序言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2. 学生研读作品并完成预习作业
      3. 教师下载和观摩话剧《雷雨》表演并选取准备在课堂播放的片段
      我根据作品和序言,给学生出了以下几道引导题,主要目的是指引学生进行目标明确的有效阅读。
      1. 你认为《雷雨》中哪些片段写得相当精彩?它们有没有共性的特征?
      2. 作家曹禺曾经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几十年来,《雷雨》的表演经久不衰,你觉得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3. 试分析以下几位人物的形象特征(你眼中的):
      蘩漪、周冲、鲁侍萍、周朴园、周萍
      4. 你觉得《雷雨》中,哪个情节最难发挥?哪个人物最难表现?请分别说出理由。
      5. 《雷雨》的悲剧感体现在何处?你觉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出悲剧?
      在学生阅读《雷雨》之前,我对他们强调了两点:第一,对作品的阅读就如同认识朋友一般,只见一次面怎能了解对方?需要多次接触,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才有可能成为熟人乃至成为朋友。阅读也是如此,对于经典作品就更加需要反复进行阅读。第二,初次阅读作品时,难免会碰到理解上的障碍,或是具体的语句,或是某些情节,或是某些人物的行为、动作、心理等,如果存在疑问,需要用笔做上记号,当再次阅读时,有些问题会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迎刃而解,而那些仍然令人费解之处则会成为我们课堂讨论的重点问题。布置他们做这件类似于旁批的事情,目的就在于指导和培养他们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授之于鱼”怎及“授之于渔”的意义重大?
      步骤二、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
      在学生自主阅读了《雷雨》的整个作品的前提下,我把课堂交给了他们自己,用一整节课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上台对《雷雨》这部作品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做的目的是考察他们对作品的阅读情况,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这样的基本功训练于他们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只有在熟悉作品内容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挖掘《雷雨》这部作品更为深刻的思想内蕴,也才能探讨戏剧的形式特征。几位发言者的概述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主要人物关系的梳理,有的侧重于交待情节发展,有的侧重于环境的渲染,各有千秋,也各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我的任务就是在每一位发言者演讲结束后,对他们所欠缺的地方进行质疑和启发,我也会请其他学生来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让他们自己完善概述。我发现,每一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做到专注地去听,听发言者的表达,听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听其他学生的建议。于是,我请每一位学生当堂写就一篇对《雷雨》的内容概述交给我。在课后的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全班的概括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有些学生还力图点明作品的思想主旨,这样便上升到了更高的理解层面。
      步骤三、作者的介入
      鉴于学生对《雷雨》存在着诸多的理解障碍,比如,他们不能理解作者为何要将剧中人物的关系设置得如此错综复杂,不能理解周朴园为何那么固执地劝蘩漪吃药,不能理解周萍和四凤之间痛苦的爱情,不能理解鲁侍萍对周朴园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更不能接受悲剧性的情节接踵而至让人难以喘息、心理一再受挫……因此,很有必要在深入探讨作品寓意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曹禺、关于剧本创作的背景,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近作品。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强调了三方面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共振 师生 情感交流 语文课堂

    [把语文课堂建设成师生情感交流的共振场]师生情感交流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