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元旦 >

    高校医学期刊健康科普的举措

    分类:元旦 时间:2020-08-04 本文已影响

    摘要: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面不断扩大,高校医学期刊在推动医学科技发展的同时,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新媒体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引导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文章分析高校医学期刊开展健康科普的意义,并结合高校医学期刊和新媒体优势,提出培养和发挥作者的健康科普意识、利用高校医学期刊的资源组稿和征稿、组建学生工作团队、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与大众媒体合作扩大传播范围、开展互动交流、获取相关政策支持等策略,为高校医学期刊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医学期刊;健康科普

    高校医学期刊是依托高等院校创办的医学期刊,约占全国医学期刊的1/3,是我国医学期刊的主力军,在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公众阅读方式逐渐从纸媒转向新媒体。通过新媒体,以往仅面向医学专业人员的医学期刊开始走进公众视野。新形势下,高校医学期刊不应仅局限于为医学专业人员服务,还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2],在办好期刊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实施健康科普,推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引导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国外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很重视科普传播,分别约有1/3和1/4版面是科普栏目,这不仅对自身读者起到科普作用,也引领大众媒体科技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扩大读者群体,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3]。国内一些医学期刊的健康科普工作也收效显著。《中国中药杂志》实施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的“双转型”战略,打破传统,另辟蹊径,采取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分离运营,新媒体侧重健康科普,与纸媒形成互动互补,取得全方位创新性业绩[4]。《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通过出版科普专刊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也提升了期刊的品牌效益,扩展了期刊的生存空间[5]。相对于其他医学期刊,高校医学期刊依托高校这个大平台,不仅有编委、专家和作者队伍的支持,还拥有众多医学学生和科研团队资源以及各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在健康科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此,笔者从高校医学期刊的角度出发,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讨其实施健康科普的可行性,为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众健康素养提升,同时扩大期刊影响力提供新思路。

    1高校医学期刊进行健康科普的意义

    1.1公众的健康素养急需提高。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医学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亿6658万,占总人口的11.9%,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任务艰巨。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比例与日俱增,高龄产妇健康以及优生优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经位居世界首位,2014年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们近视比例分别为45.7%、74.4%、83.3%、864%[6]。这一系列的社会医学问题,不是仅通过医疗手段就能解决的,还需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18年仅为17.06%,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30%,可见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高[7]。当前民间许多不科学甚至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治疗方式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2019年4月,浙江一名2岁的儿童因高烧惊厥后,其父用手抠喉咙的土方法导致其死亡;2018年12月的“权健事件”中,患儿父母因误信权健疗法,耽误了癌症治疗,患儿最终不幸离世。所以推动全民健康科普,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2高校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健康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医学期刊应当转换观念,拓宽服务范围,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引领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目前,当一些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权健事件等)出现时,率先发声的往往不是权威的医学期刊,而是丁香园、医学界等自媒体平台。高校医学期刊不仅要担负起引领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还要承担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占领舆论高地。1.3不同医学学科之间需要互相学习。医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等几十种亚学科,对应了医院中的多个医疗岗位。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配合来完成,甚至有些疑难杂症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随着医学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务工作者对其他医学学科的认识可能会遗忘或停留在过往水平,不同医学学科的医务工作者之间也需要不断地相互学习。所以,医务工作者也应该是健康科普的对象,通过健康科普了解其他医学学科的发展前沿,这种交叉学习也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创新。1.4有利于改善当前医患关系。近几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由此引发的患者袭医事件时有发生,虽然这是整个医疗体制的积弊,但与患者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对疾病本身不了解,对医生治愈疾病的期望值过高,从而对医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利用高校医学期刊对全民进行健康科普,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科学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公众,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提升了,健康素养提高了,对疾病有了基本的认知,就能与医生进行清楚有效沟通,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就会逐步建立,医患关系也会逐渐得到改善[2]。1.5有利于树立期刊品牌,提升期刊影响力。由于科技期刊的内容过于专业,读者面相对较窄,尤其是地方高校医学期刊,其受众面可能大部分局限于其所在的省内,影响力难以扩大,应当重视健康科普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性。据报道,《nature》就是从科普期刊开始逐步登上学术神坛,其从1869年创刊至今一直非常重视科普内容的经营,这不仅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读者群体,同时对其影响因子也有着非常巨大的隐形贡献[8]。虽然其神话现今无法复制,但科普文章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医学期刊可通过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让高校医学期刊走进大众的视野,树立期刊品牌,扩增读者群体,扩大期刊在全国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医学期刊作者的关注,加强与他们的互动,培养优秀作者群,吸引优质稿件,促进期刊的发展。1.6有利于提高期刊的经济效益。高校医学期刊通过健康科普在促进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纸媒受到新媒体的强力冲击,科技期刊的纸刊发行量不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占期刊收入比重较大的广告费不断下滑,许多科技期刊的生存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期刊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挖掘科技期刊的价值,开展健康科普服务,在促进社会效益的同时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如《中国中药杂志》实施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的“双转型”战略,兼顾学术与科普,2015年创收达400万元[5]。

    2高校医学期刊进行健康科普的优势

    2.1权威性。新媒体时代,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文章的阅读量,通过断章取义、胡编乱造等方式传播各类健康谣言,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诸多误导,这就需要权威的医学媒体终止这些谣言。与网络自媒体相比,高校医学期刊更具权威性。它们普遍都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期刊,充分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并且具有完善的稿件审理制度。科普文章一方面可来自本刊学术论文的科普化改造,另一方面可来自原创的科普文章。文章的作者一般是医务工作者或高校师生,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高校医学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普遍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能对文章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关。编辑普遍是医学相关背景出身,长时间关注医学科技前沿,具有较高的医学科学素养,并逐步养成了编辑的职业敏感性,能够保证文章的质量。2.2资源优势。首先高校医学期刊依托的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的医学学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在校学生,缓解编辑的工作压力,以学生社团的形式组建学生工作团队,搭建科普文章处理平台以及新媒体传播平台,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漫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作科普作品;可充分发挥遍布全国各大医院的校友力量组织健康科普文章。其次高等医学院校一般下设多家附属医院,其直属附属医院普遍与临床医学院合署办公,与高校医学期刊联系紧密,可充分挖掘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结合临床医务工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组织健康科普文章。再次充分利用高校各科研团队的资源,组织硕士生、博士生将国内外知名医学期刊的优秀成果翻译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进行传播。2.3发挥专业期刊的特色。高校医学期刊中有一类以高校优势学科创办的专业期刊。此类期刊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覆盖该医学专科的各个亚专科,在该专科领域更专业,更具权威性。相应的专家学者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这些专家学者可组织到更多优秀的健康科普文章,同时他们撰写的文章会附加更高的影响力,更能吸引公众阅读,进一步扩大文章传播范围。

    3新媒体在推动健康科普中的优势

    新媒体为高校医学期刊实施健康科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同时其相对于传统纸刊又具有诸多优势。3.1内容形式灵活多样。不同于医学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科普文章是以广大群众为目标读者对象,需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形式进行传播。与传统纸刊不同,新媒体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更适用于健康科普内容,更能吸引各个年龄段的大众读者阅读。3.2出版周期短。传统期刊从收稿、审稿、编辑、发布再到读者手中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出版周期,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采集、编辑、发布、接收、阅读、分享和评论反馈往往可以高效到能在几分钟内完成。面对突发的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医学期刊在向作者组到稿件后,以应急机制快速完成稿件的审稿和编辑加工流程,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做出反应,引领公众的舆论导向。3.3传播范围广。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截至2018年9月,微信每月拥有10.8亿的活跃用户,其中55周岁以上用户达6300万[9]。可见通过微信传播,可获取大量的潜在关注用户,同时微信的转发分享机制,可跨地域实现健康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3.4互动性强。传统纸刊是一种“静态-单向”的出版模式,其出版过程在纸刊递送到读者手中后即终止,难以收到读者的反馈。而新媒体是一种“动态-双向”的出版模式,可随时随地实时接收读者、作者、专家的任何反馈信息[10]。

    4高校医学期刊实施健康科普的策略

    4.1培养和发挥作者的健康科普意识。高校医学期刊实施健康科普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科普文章的稿源问题,而医学期刊的论文是非常好的素材;但其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并且有些论文的研究结果还停留在早期研究阶段,结论也只是推论或假说,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如直接推送,公众会难以理解并且可能引起歧义[11]。可充分发挥作者的力量,让作者对其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精简,可以抓住论文中的某一个点进行科普化解读,如对某一种疾病或医学专有名词的解读。当然也要出台一些经济措施吸引作者踊跃投稿,如对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改编的作者适当减免版面费,同时根据文章质量和阅读量给予稿酬等。4.2利用高校医学期刊的资源组稿和征稿。一方面,向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组稿,组织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基本健康医疗知识类文章,内容可结合其实际临床工作,包括疾病预防、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基本的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向高校科研团队组稿,将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知识,从课题组负责人入手邀请其课题组的硕士生、博士生将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或其课题组发表在国内外期刊的优秀论文,翻译或改编为简短、易懂的健康科普文章。可重点向名医名师等专家学者组稿,利用专家知名度提升文章影响力,同时也对专家个人进行了有效宣传。在组稿约稿的同时,向高校师生、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期刊的读者作者发布征稿启事,甚至可以举办健康科普征文比赛,吸引自然来稿。4.3组建学生工作团队。大部分高校医学期刊人手比较紧张,编辑要负责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难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健康科普中。在校医学生是高校医学期刊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正处在不断探索和获取医学知识的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可以以学生社团的形式组建一支以医学期刊编辑为指导老师和负责人、医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团队,让医学生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来。编辑指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和新媒体工作平台,同时负责文章推送前的审核。当然随着学生的毕业,社团成员会不断流动,可以以“传帮代”的形式把健康科普学生社团不断传承下去,并将其打造成一个优秀社团,不断吸引优秀的医学生加入。4.4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虽然科普文章的学术性稍弱,但也要对文章进行严格的内容把关。参照医学期刊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三审制原则,每篇文章均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编辑部主任或者社长终审,保证文章内容无差错,不会误导公众。在文章录用后,需要一名责任编辑对文章进行文字编辑以及新媒体平台上的美化、校对和审核。在组织关于当前重大社会医学事件的稿件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督促作者撰稿,加快稿件处理流程,尤其是审稿速度,进而第一时间在新媒体上发布。4.5与大众媒体合作扩大传播范围。科技期刊的传播面毕竟有限,其微信公众号在刚起步阶段也难以将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文章推广开来,受众面较广的大众媒体则是有效的传播合作途径。《nature》《science》等主流科技期刊均与大众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期刊刊登的重要科研成果科普化、新闻化,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发布,极大扩大了期刊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12]。高校医学期刊可将个别特别优秀的健康科普文章推荐给大众媒体,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让健康科普文章走进千家万户,在推广健康科普知识的同时也能扩大期刊的影响力。4.6开展互动交流。借助新媒体平台,与读者、作者、专家开展信息反馈和互动交流。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反馈信息,可了解公众对健康科普内容的需求情况,进而对健康科普文章进行内容调整和优化,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用户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为公众和临床医务工作者间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以及缓解医患关系。4.7获取相关政策支持。国家有关部门以及高校、医院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医学院校师生以及医务工作者撰写健康科普类文章,比如将优秀的健康科普类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称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13]。2017年浙江大学发布一项新规,对在主流微信公众号发表阅读量10万+的文章相当于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5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科技期刊的传播面不断扩大,这为其实施健康科普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高校医学期刊依托高校这个大平台,不应仅仅局限于为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而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新媒体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推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引导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能树立期刊品牌,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关热词搜索:科普 举措 高校 医学期刊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