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思想汇报范文
  • 思想汇报格式
  • 3000字
  • 2000字
  • 1500字
  • 1000字
  • 积极分子
  • 教师思想汇报
  • 部队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十八大
  • 党员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大学生
  • 两会思想汇报
  • 党课思想汇报
  • 党校思想汇报
  • 团员思想汇报
  • 个人思想汇报
  • 工作思想汇报
  • 季度思想汇报
  • 建军节思想汇报
  • 缓刑思想汇报
  • 科学发展观
  • 一月思想汇报
  • 二月思想汇报
  • 三月思想汇报
  • 四月思想汇报
  • 五月思想汇报
  • 六月思想汇报
  • 七月思想汇报
  • 八月思想汇报
  • 九月思想汇报
  • 十月思想汇报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拓展创新]语文审美教育

    分类:研究生 时间:2019-05-19 本文已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以文本为中心,在阅读、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所谓审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认知评价,并且在审美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得以振奋,情感得到共鸣,审美能力得以提升。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文多选用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美文,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前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与容纳,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阅读体验对文本重新进行整合,提升创新。教师应该创新途径,丰富载体,激发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一、以文本为中心,提升审美能力
      1.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古语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课本所选用的文章多为经过时代选择流传下来的名篇佳作,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文采斐然。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让学生反复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来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分析文章语言的修辞美,来体会语言的表现力。例如,学习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一文时,可以分析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学习《阿里山纪行》一文时,可以分析文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文章的气势。此外,分析文章中用词的准确性,分析动词的准确运用;学习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可以分析“雪天捕鸟”的动词运用,“支、撒、系、拉、罩”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同时,可以分析文中的情韵美、节奏美。学习《阿里山纪行》一文时,可以分析文中叠词的运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
      2. 分析作品的意境美。优美的文章都能创造出一种意境,给人以感染、熏陶。境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表达含蓄蕴藉,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情景交融,境由心造,客观景物染上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郊夕照图,巧妙的表现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面上写大海吞吐日月,其实正是为了寄托作者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意境美,特别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知人物的形象美。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寄托作者的感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感知其形象。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主义战士的形象。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揭示了奥楚蔑洛夫色厉内荏、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狡猾多变的丑恶嘴脸,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沙皇豢养的一条忠实走狗,揭示了沙皇俄国统治的黑暗。
      4. 理解文章的思想美。文以载道,文章不是作者的无病呻吟,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外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以深邃的思想给人以智慧的启迪。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揭示了黑暗社会对穷苦人的凉薄。孔乙己给孩子分茴香豆时,孩子天真无邪、真诚善良,然而成人社会的冷酷无情;丁举人的凶残狠毒、心狠手辣,酒客们的穷极无聊、麻木不仁;孔乙己的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表现了社会的黑暗。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造性阅读
      1. 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深化认识。任何学生进入课堂都不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对文章进行整合构建的过程。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化认识,从思想内容上、从写作风格上、从语言运用上进行比较。同为反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就可以比较。孔乙己生活的社会冷酷黑暗,病态的社会现实腐蚀着曾经善良纯真的人们;而范进生活的社会利欲熏心,趋炎附势。通过比较,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 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丰富情感。阅读文章反观自己,阅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重新认识、重新思索的过程。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情感体验,或心有灵犀,或眼泪潸然,这就是情感共鸣。“与我心有戚戚”,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中,当讲到义女患难时,泪眼婆娑,顿生同情之心,和自己的身世结合起来,认识更加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3. 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提升能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完一篇文章,可以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可以通过续写、扩写、改写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学习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续写皇帝游行回来后的情景;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可以续写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的生活情景。读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续写的过程中不是标新立异,另起炉灶,而是要和原来文本的主题相吻合。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在审美中感悟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强化育人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创新,在创新中开阔思维,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审美 语文 拓展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