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演讲稿范文
  • 演讲稿题目
  • 演讲稿开场白
  • 演讲稿开头
  • 演讲稿结尾
  • 演讲稿格式
  • 演讲稿PPT
  • 英语演讲稿
  • 主持词
  • 发言稿
  • 演讲稿征文
  • 演讲与口才
  • 自我介绍
  • 即兴演讲
  • 公众演讲
  • 训练口才
  • 演讲稿200字
  • 演讲稿300字
  • 演讲稿400字
  • 演讲稿500字
  • 演讲稿600字
  • 演讲稿800字
  • 演讲稿1000字
  • 国旗下演讲稿
  • 八荣八耻
  • 爱国演讲稿
  • 竞聘演讲稿
  • 竞选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年会演讲稿
  • 年会主持词
  • 就职演讲稿
  • 我的中国梦
  • 祖国在我心中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演讲稿 > 演讲稿800字 >

    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

    分类:演讲稿800字 时间:2019-04-15 本文已影响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需要仔细推敲它局部的巧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矛盾”,但这矛盾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矛盾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合,十分和谐,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们可以从山水画的遮挡、山水画中的“藏”“露”,中国的诗歌与山水画去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
      关键词:山水画 “巧藏” “妙露”
      一、有趣的“遮挡”关系
      我们在欣赏山水画时,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房子总会被树遮挡一部分,犹如《琵琶行》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树与树之间也是互为穿插,各显姿态,树枝着重于互相穿插与疏密关系;树干的姿态有翩翩起舞的,有整装待发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曲径通幽处”总会给人以绵延不绝之感。更有趣的是,山上的雾气,在山的实与虚之间那飘渺的感觉,总会把你带入另一种仙境。这就是虚实之间所产生的“趣味”。
      龚贤《寒林古屋图》近景是几棵树,中景是一个小房子,远景是一片树林。中景的房子被前面的树分割成两部分,只露出了一半,让整个画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十分有趣。
      谢赫的六法论中就提到 “经营位置”。经营位置又称“置陈布势”,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构图”。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提出了:“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明代的李日华先生也说过:“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构图”是对景物的位置经营,一定要合乎天地之法则;阴阳向背,开合起伏。要考虑到对象所处的位置与周围景物的布置,有主有宾,有“藏”有“露”。
      二、山水画的“巧藏”与“妙露”
      中国的山水画中总讲求“巧藏”与“妙露”。比如“深山藏古寺’,画者并不画庙,而是画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的,这不禁让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庙在深山里,画面上上看不见,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可谓是“巧藏”与“妙露”.
      黄宾虹先生也提到,中国山水画中“争”与“让”的关系。就是说主要的前面的就要争,次要的、后面的就要“让”。在龚贤的画语录中,也讲到“有主有宾”。主树要争,要当仁不让,客树要“让”,要退后一步。
      画家在绘画上的概括、取舍是关键。中国画家能够大取大舍,并且方法还特别的巧妙。例如,画一棵树,能够遮挡“数十里”,一片云能够遮挡几重山。画面看上去还能很自然、很舒服。这就是画家出于大美的要求而大胆的作出的一种合乎民族审美的“巧藏”和“妙露”。
      例如“马一角,夏半边”,虽然简洁但很充实,并且还富有变化。厉鹗《南宋院画录》引曹昭《格古要论》论马远山水画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日,而一人独坐。 这就是要巧妙的“藏”起不重要的,巧妙的露出画中主要表达的部分。
      三、中国的诗文与山水画
      不只是山水画,中国的诗歌也在变与化中做文章。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王维的山水诗中也体现了虚实、大小等对比关系的处理。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前两联写四季不同景致。作为背景,是虚写;而渡头的落日,墟里的孤烟,作为近景,给人的感觉是直接可观的,是实写。
      诗文中的实与虚正是山水画中藏与露。作者重点要表达是实写,作为衬托的就虚写。一首好的诗就是在实与虚中方能显现情境。一首好诗中总有那么两句是耐人寻味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股清泉真的是洗涤了我们的心灵。作为“题眼”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如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想要表现的地方就重点刻画,将它画的特别的细致,变化多端;作为陪衬的地方就几笔带过。有些事物显露出来,有些则隐藏。一条小路也要若隐若现的表现出来,方为动人。
      《山水家法》中提到,路要有出没,或林下透见,或水脉复出;或巨石遮断,或是林下透见,但要有水脉复出;或是有巨石遮挡,而山坳渐露;或近屋宇,以竹树藏之。
      宋人画论中提到,城墙相应,房屋楼阁相望。应该让它像带子一样掩映在树林的中间,不可以一一显露出来。如果是显露出来的画,就恐怕跟《图经》相似了。“山水”不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更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思,一种观念的表达。作者可以画亲眼所见的,也可以画内心所思。
      四、总述
      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他是通过山水画中的遮挡、虚实等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在表现方法上,也是通过墨色来表现。通过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感受。让我们在欣赏山水画中,能够思考中国诗歌,甚至是中国文化思想的这种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王伯敏著.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
      [2]韩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洙龙,陈旭编著.中国书画家画语录图解——龚贤[M].
      [4]许学权编著.金陵八家[M].长春;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12
      [5]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6]潘运告主编,熊志庭,刘城淮,金五德译注.宋人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处_曲径通幽处的隐晦含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