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演讲稿
  • 思想汇报
  • 祝福语
  • 实习报告
  • 个人简历
  • 心得体会
  • 申请书
  • 读后感
  • 散文大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某县民族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什么是特色产业

    分类: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14 本文已影响

        XX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5镇3乡109个村委会(社区)7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5万人,其中民族乡3个、民族村委会46个、民族村民小组404个,3个民族乡行政区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4%,全县有壮、彝、苗、回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11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6%,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五龙、龙庆和高良三个民族乡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全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林果、林下种养、热区粮食、民族旅游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格局。

    (一)中药材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中药材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民族乡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三七、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建设了年产10000吨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的中药饮片厂,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如龙庆乡通过几年的努力,全乡种植的药材已有金银花、三七、半夏、板蓝根、黄芩、桔梗等10余个品种,各类药材已发展到5000余亩。其中,三七产业每亩收入突破3万元,金银花产业初显成效,预计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

    (二)林果产业

    我县三个民族乡在部分地区热区资源丰富,是全县主要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热区水果基地。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合理布局速生商品林和特色经济林果,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民族乡林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林业逐渐万亩民族乡的经济支柱产业。高良乡“十一五“期间,全乡新造人工商品林面积20余万亩。全部完成伐指标蓄积19.35余万立方米,材积13.2余万立方米,实现产值9844.7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732.38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9.6%以上,万亩名符其实的“绿色银行”。五龙乡现有人工杉木林18万亩,预期产生林业经济效益总值5亿元以上,多年来,每年安排商品林采伐指标2万多方,当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以上,售林农户户均增收3.1万元,人均增收500余元。在大力发展以杉木为主的传统速生商品林的同时,不断发展珍贵树种苗木,加大川滇桤木、酸枣、西南桦、红椿树、三角枫等珍贵树种种植力度。同时大力发展以柑橘为主的热果产业。现有传统种植的桃子、李子、枇杷等经济林果3100余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柑橘面积10000余亩,其中品质好、产量高、销路广的碰柑、锦橙、脐橙、血橙等优质柑橘品种6200余亩,总产可达3200余吨,可实现产值480余万元。此外,近年来在核桃、板栗和油茶种植方面也作了大量的有益尝试。

    (三)林下种养产业

    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以发展生姜、绿谷、冬早马铃薯等为主,努力为林区老百姓增收致富寻找门路。高良乡目前发展林下养鸡存栏1000羽以上的专业户8户,养牛存栏10头以上10户,养猪存栏100以上的5户,特种养殖火鸡1户,野鸡1户。2010年全乡种植绿谷2.5万亩、生姜1.5万亩,预计分别实现产值4500万元、4000万元。与“十一五”初相比,绿谷种植总面积增长9000亩,产值增长1510万元;
    生姜种植面积增长6840亩,产值增长5000万元。5年时间,实现绿谷、生姜产值翻5番。2008年和2009年分别推广种植小米辣1000亩,分别实现产值150万元、200万元,其中纳非村委会生产的绿谷已进行了有机认证。还在纳厦村委会的纳圭、鲁古、纳平山三个村小组举办冬早洋芋地膜覆盖技术示范样板500亩。单产达2500公斤,实现产值200余万元。五龙乡今年计划种植生姜1.5万亩,5年规划发展到3万亩。冬早洋芋生产走“农户+协会+基地”发展模式,成立冬早洋芋协会,积极为种植户提供优质品种,技术辅导和销售服务。去年已发展到2万亩,其中样板面积1000亩,目前冬早洋芋即将收挖上市,预计实现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7200万元,人均增收600元。

    (四)热区粮食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加大传统粮食作物和新兴粮食作物种植力度,大力推广各项农业科技,在粮食作物生产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五龙乡多年来每年种植玉米2万亩以上,产量735万公斤,产值1400万元。今年计划发展水稻13500亩,其中发展“宜香305”、“红优7号”、“云光10”、“云灰290”、“滇屯502”等优质稻8500亩,并对优质米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做到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着力提升五龙优质米品牌。目前,由云南龙布瑞农特产品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优质米精深加工基地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三个民族乡优质米生产和农民增收。

    (五)民族旅游产业

    五龙乡继续围绕“建成全市唯一一个集民族风情、旅游风景、热区风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乡”目标,抓住旅游“二次创业”机遇,加大旅游小镇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集镇建设规划。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原则,根据不同人文、地貌、生态等特征;
    以深度打造五龙中心旅游集镇为核心,中心村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全乡乡村旅游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着力加大对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项目的争取建设力度,年内实施对开发区大道绿化带路两旁的改造;
    选一些适宜的绿化树种进行插栽,计划投资50万元对五龙老街路灯进行修复,年内完成。三是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着力治理长期对环境卫生乱搭乱建,不批就建,占道经营,违章建筑、不按建风格建房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长期性、经常性的管理。四是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认真组织举办好五龙壮族乡“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
    按照“六个一”要求,收集民族民间文化内容,丰富民族文艺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公司+老板+演出队”的市场营销模式。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县三个民族乡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民族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产业规模不大,整体效益不高。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工包装、农资产品材料设备较缺,产品不丰富。没有品牌,技术服务的口径不一致,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产品随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没有物流,产品运不出去。三是加工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设备相对落后,造成产品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生产企业受利益的驱使,产业化经营中,企业间合作不紧密,基本上都是松散型的经营,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生产。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优势(特色)产业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将做优做特优势特色产业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制定切合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指标,建立市、县(区)、乡(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进行严格考核和奖罚,推进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优做特。

    (二)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扶持壮大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拓展能力强的龙头加工流通企业群体,增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其次要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

    (三)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试验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广一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种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农产品系列化加工技术等;
    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和经营能手,发挥其在推动现代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四)加大投入力度,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对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优势(特色)产业投入体系,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民族乡 情况汇报 特色产业 优势 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