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思考]

    分类:实习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09 本文已影响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流通业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城市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实施“流通活市”战略,做大做强流通产业,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就加快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流通业发展基本状况
        (一)消费规模迅速扩大、流通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的较快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实施促消费政策力度的加大,加快推进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稳定,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91.49亿元到2009年的190.04亿元,年均增长20.05%,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速度提高5.9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地州市中排名第二位,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流通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商贸流通业增加值 75.1 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9.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2008年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为78850户,其中法人企业1083户,个体经营户77047户;
    从业人员19.62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8.21%;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住宿业上缴税金20.8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1.37%。


        (二)商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流通网络逐步完善
    商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市场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建设改造步伐,培育大中型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市场47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45个,生产资料市场29个;
    城市市场118个,农村市场356个。其中年成交额超1亿元的市场30个,超5亿元的市场5个。2007年到2009年,国家、省、市安排补助资金 1277.8万元,建设改造乡镇农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51个,其中:宣威文东马铃薯配送中心等3个市场项目列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

    闽南建材城、得胜家具城、罗平板桥黄姜市场、宣威文东马铃薯交易市场、会泽乐业辣椒市场等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商品市场。


        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五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 2618.34万元、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800个、商品配送中心29个,农家店的县、乡覆盖率达100%、行政村的农家店建店率在98%以上,高于全省60%的水平,基本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辐射全市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流通骨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流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市1803户商贸流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73.61亿元。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和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有99户。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流通企业有13户。2009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流通企业达到15户,其中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户,年销售额2-3亿元的企业有4户,年销售额1-2亿元的企业有9户。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为中石化XX分公司,年销售总额为29.6亿元;
    最大的日用消费品零售企业为XX吉玛特百货有限公司,销售总额为2.98亿元。


        (四)现代流通方式稳步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以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发展。沃尔玛、肯德基、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和品牌企业入驻XX,促进了竞争、提升了行业管理水平。城市的专业店、专卖店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态势良好。


        (五)生活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推进“社区”双进工程,发展社区各类服务网点,支持城市菜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改造,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服务便捷、分级明确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让城镇居民生活更加方便。2009年底全市共有31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12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推动餐饮住宿企业开发传统特色饮食文化,创建品牌名店、培育名特菜品和特色小吃,发展连锁经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全市有25户餐饮企业获得省级美食名店称号,XX石林国际大酒店等5户企业获“中国绿色饭店”称号。同时,加强规划引导、建设培育一批“饮食城”、“饮食一条街”,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做强做大饮食产业。2009年,餐饮住宿业零售额达31.5亿元,增26%。依法批准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场33个、拍卖企业 9户、典当企业10户、旧货市场6个,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六)商务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2009年成立了XX市商务稽查支队,设立了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建立20多个内部管理和办理业务工作制度,为开展商务执法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2009年,开展猪肉、酒类流通执法整治,查处案件16件,处罚数量2513公斤,确保人民群众喝“放心酒”、吃“放心肉”,消费安全商品;
    在会泽开展无牌无证机动车、拼装车和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专项整治试点工作,收缴报废各类机动车543辆,取缔二手车非法交易点2个;
    回收报废机动车490辆(含大型客车4辆),对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商品监测体系。确定监测样本企业12户,监测商品21个,开展市场预警预测管理工作;
    建立《XX市成品油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确定8户企业、明确8个应急供应品种及联系办理制度,保障市场应急供应。到2009年底,全市有依法设立的石油成品油仓储批发企业3户,加油站 415座。酒类备案登记累计1138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流通产业总量较小
        2009年XX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59元,比全省13539元高1320元;
    比全国25125元低10266元。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09年XX市第三产业比重为29.8%,比全省39%低9.2个百分点;
    比全国42.6%低12.8个百分点,而在第三产业中占居1/3的流通产业和服务业,未能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应有的作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只占8.7%,比1995年的15%低6.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力偏弱,购买能力不强,2009年XX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6元,比全省4487元低1221元,比全国9390元低6124元。


        (二)新型业态发展缓慢
        在有店铺零售业态中,食杂店、便利店、超市、百货店、家居建材商店等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与XX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均有差距。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大部分功能档次偏低,在中心城市发展较快,在县级城市和乡镇发展缓慢。仓储会员店、厂家直销中心等处于起步阶段。在无店铺零售业态中,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业态的零售额较小,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引导发展。


        (三)商业网点设施落后,批发市场的带动力不强
        长期以来流通产业基本没有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况,致使商业网点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存,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多,局部的恶性竞争和空白地带并存。由于多年来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市场化运作投融资办法不多、渠道不宽,流通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农贸市场有棚顶和固定建筑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是以街为市和以路为市的露天市场;
    大部分商业网点硬件设施薄弱,软件设施更落后,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和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发展偏慢,与城市差距较大。现代物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滞后,由于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推进速度偏慢,商业网点特别是批发市场总体规模小,全市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商业网点太少,批发市场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和带动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力不强。


        (四)市场调控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行政手段和发挥国有批发企业 “储水池”功能调控市场的条件不复存在,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调节市场波动供求、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供应等问题,需要建立新的市场调控机制。目前我市除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建立了地方储备外,其他重要日用生活必须品,虽然开展了商品监测预警工作,但尚未建立储备制度。市场调控的管理制度、调控资金、设施、设备等仍为空白,调控能力十分有限。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地方对商贸流通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009年我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沿海发达地区的60%比差距巨大,与全省平均39.6%比也相差10个百分点,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流通产业(包括第三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流通产业已经从传统的末端产业发展为先导产业,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流通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轻内”的思想还根深蒂固的存在,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要求差距较大,流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与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和自我超越发展的双重压力。


        (二)商业网点规划滞后和实施不力
        长期以来流通产业基本没有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况,致使商业网点和商品市场发展不平衡,小而全,大而全,没有特色,规模小,档次低,恶性竞争,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现代化水平不高。2008年,《XX市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市政府已经批准实施,但规划的实施不力。


        (三)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通产业,2007年召开了全市流通产业大会,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安排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乡镇农集贸市场建设和改造专项资金。但是不少地方由于对流通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把重视放在口头上,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没有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缺乏投融资服务平台的支持,财政促进政策的支持力度偏弱。


        四、流通产业的发展思考
        我市“十二•五”期间流通产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流通活市”战略,坚持以扩大消费为主线,着力打造滇东商贸中心,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加强城乡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企业,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增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专业市场年成交额年均增长15%以上,发展到280亿元以上。到2015年,建设2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专业市场,培育30户以批发零售为主的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进国内外20个以上知名商贸企业、品牌入驻XX。


        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打造滇东商贸中心
        以云南“桥头堡”建设为契机,与珠江源大城市建设联动互进,把中心城市打造成为零售业态先进、批发辐射力强、物流高效畅通、服务快捷便利的集商贸物流、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滇东商贸中心。“十二•五”期间,规划兴建一个带动辐射力较强的大型珠江源商贸城,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辐射滇东北、周边省的毗邻地区及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等经济圈;
    引进1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入驻中心城市,提升零售档次;
    打造南片区、原阿诗玛片区西城区、炮团片区、农校片区、珠江源古镇片区等10个品牌商圈;
    以现有大中型市场为主体,整合周边市场资源,建设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综合市场和日用消费品市场三大市场集群;
    建设日用百货小商品、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三个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推进门类齐全服务便捷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建设,培育18条专业街,提升餐饮、住宿、家政、会展、休闲娱乐等商贸服务业水平,使中心城市成为滇东北重要的商品物流聚散地。


        (二)大力培育功能完善的商品市场
        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理念,充分发挥大市场带动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作用,大力建设培育集商品交易、产品加工、物流配送、检测、信息、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带动辐射作用较强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打造一批市场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培育20个交易额超过5亿元的服务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推进80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建设规范、功能完善的农贸(集贸)市场。


        (三)巩固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扩大农村消费规模。加大力度建设面向农村的日用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强化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使农村消费更加安全、实惠。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与供销、医药、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的结合,引导农家店开展特色农产品收购,增强农家店“一网多用”的综合服务功能,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商品双向流通平台,打造成为农村消费的金字招牌。到2015年重点建设和改造50个配送中心,对连锁农家店的配送率提高到60%以上;
    连锁农家店全面覆盖行政村和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自然村。


        (四)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
        加快发展“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引进和培育10户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专业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设30个以上以粮油和日用消费品为主的仓储、配送中心。构筑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使XX市成为辐射滇东北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重要物流枢纽。


        (五)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充分利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发展满足各种群体需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推进以“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双进”工程,发展社区小型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连锁店、早点快餐店、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点,推进50个菜市场标准化改造,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服务便捷、分级明确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推进典当、拍卖、二手车、报废汽车回收、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发展。推广信用销售,扩大电子刷卡消费规模。精心打造美食XX,培育一批“名企、名店、名厨、名师”,2015年以前中心城区争创“中华美食名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名县名镇10个、名美食街区20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包括小吃)150个,争创国家级、省级名企名店30个,让美食XX更具影响力。


        (六)壮大骨干商贸流通企业
        大力培育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商贸流通企业,以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带动发挥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领现代流通方式、稳定市场供应、扩大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到2015年全市力争培育30户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以批发零售为主的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进2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优化商业业态,提升城市功能档次,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五、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工作。建议市政府成立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主管商务的副市长任组长,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领导。


        (二)健全流通业管理机构
        要着力解决流通管理机构和队伍薄弱问题,市级重点是增加编制,充实力量;
    各县(市)区要健全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县级在机构改革中要保留商务局,并增加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


        (三)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议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物流基地市场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定点屠宰场改造、重点流通企业和重点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及乡村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等影响大、带动强、示范效应好的重点项目的补助以及国家引导资金的配套。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相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促进商贸流通和物流业的发展。


        (四)抓好商贸物流重点项目
        抓住云南建设“桥头堡”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议市级尽快出台《关于加快XX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XX市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每年推出一批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建立市级重点商贸流通业投资项目推进联动机制和协调会议制度,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牵头成立项目推进小组,全程进行督促检查和协调推进。


        (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品市场建设规划和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商贸流通业项目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用地不得改作他用,确保商贸流通网点建设用地规模。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必须确保商业网点用地。金融机构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全市商贸流通业配送中心、物流设施、信息平台等方面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各类处罚、收费行为和价格政策执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三乱”行为,为商贸流通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产业发展 我市 流通 加快 思考

    [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