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实习报告范文
  • 实习计划范文
  • 实习鉴定范文
  • 实习报告内容
  • 实习报告模板
  • 实习报告评语
  • 实习报告结尾
  • 实习报告题目
  • 实习协议书
  • 实习周记
  • 实习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前言
  • 实习收获
  • 实习报告5000字
  • 实习报告4000字
  • 实习报告3000字
  • 实习报告2000字
  • 实习报告1000字
  • 大学生实习报告
  • 销售实习报告
  • 职业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分类:实习报告4000字 时间:2019-04-15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概念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功能特征。职业分析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认真研究和探讨职业的概念和特征,是高职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职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121-02
      一、职业的概念内涵
      个体之间的社会角色在原始社会初期表现的大致相同,尽管每个个体承担多种社会角色,但个体间的角色差异并不十分明显。此时,个体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彼此之间的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起初,个体之间生物性依附关系较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依附关系逐渐被社会性依附关系所取代,特别是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分离、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商业和物质生产领域分离)之后,个体之间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而从事不同的社会活动,即个体之间职业差异逐渐产生。
      在社会分工的背景下,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异逐渐趋于清晰化、明朗化,有的个体从事农业,有的从事手工业,还有的从事商业,这种差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表现和巩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及其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社会大生产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使得社会分工不断趋于深化和细化,一些传统落后的职业逐渐被淘汰,而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新行业和新职业开始出现,由此带来对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职业作为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现象,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且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分工体系决定职业体系,社会分工体系的变化决定和影响着职业体系的变化。目前,多数人认为职业是基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业务和职责的社会活动,它是个体的主要生活来源。也就是说,职业是社会个体谋生的一种工具。社会个体要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从事职业活动。一般而言,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谋生需要。职业劳动首先是谋生劳动,其价值指向是个体生活,将劳动作为个体谋生的手段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不高的国家和地区,人们从事职业劳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和实现经济价值、经济利益。如果人为地抑制和分离劳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必然会弱化个体从事职业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保持劳动的经济目标性,以此来提高劳动者从业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实现持续较快发展,也能够满足社会个体的生活需要。
      2.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如果说谋生需要是个体性,那么承担社会义务则是社会性的集中表现。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既是个体性满足的过程,也是社会性体现的过程。由于个体从事的某项职业活动只能够生产或提供一种或几种社会生活资料,要想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对社会生活资料的多样化需求,就必须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以此来实现对其他生活资料的占有和利用。
      3.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社会个体在择业时除了考虑生存需要的因素之外,还必须考虑职业活动对自身个性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职业意向和理想追求,这既会影响到职业劳动的效果,也会影响到个体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是否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匹配,职业岗位是否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聪明才智和能力水平,是否能够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
      从上述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不仅是对个体所从事工作内容、性质和要求的描述和反映,也是对个体从事工作发展过程、价值和目标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就是个体的职业劳动或职业活动。职业劳动在社会活动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状态和水平会影响到社会个体的其他社会活动。
      二、职业的基本特征
      系统分析职业的概念内涵,可以发现职业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表现,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价值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选择性与受制性的有机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这三个方面的特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职业的本质内涵。
      1.价值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如前所述,职业劳动是满足个体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工作,个体通过职业劳动来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料和资源。这种情况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持续很长的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在共产主义社会能够实现人们的按需分配。在此之前,我们都可以将职业劳动视为劳动者谋取生活、实现发展的途径,也是劳动者满足继续教育和家庭成员生存发展的途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职业的价值性,这种价值性除了个体价值性之外,还包括社会价值性。社会价值性也可以视为职业的工具性,即职业劳动者在实现自我价值性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其他成员需要的资料和资源。工具性是价值性的前提,价值性是工具性的目标,任何社会劳动者只有在实现职业价值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与集体、社会的相互统一。否则,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的人本价值性将越来越突出,而工具性将逐渐趋于弱化,这是因为社会财富能够足以满足社会个体的需求。
      2.选择性与受制性的有机统一。在自然界,人类是唯一一个具有意识性、能动性和选择性的物种,为了充分实现生存发展价值,人类不仅会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措施来充分利用自然界各种资源,也会充分借助自身的聪明才智来打破、摆脱和超越已有环境条件和资源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难怪有学者将人的存在视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人的意识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职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主观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在选择职业活动时,这种特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然而,这种能动选择性又往往既受到个体价值观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和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和国民心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个体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 逻辑 起点 职业

    职业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