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实习报告范文
  • 实习计划范文
  • 实习鉴定范文
  • 实习报告内容
  • 实习报告模板
  • 实习报告评语
  • 实习报告结尾
  • 实习报告题目
  • 实习协议书
  • 实习周记
  • 实习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前言
  • 实习收获
  • 实习报告5000字
  • 实习报告4000字
  • 实习报告3000字
  • 实习报告2000字
  • 实习报告1000字
  • 大学生实习报告
  • 销售实习报告
  • 为什么叫软着陆【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软着陆”】

    分类:实习报告1000字 时间:2020-03-15 本文已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有了好转迹象。其中,宽松的信贷政策功不可没。然而,当前猛增的货币信贷是否合理?今后的信贷政策之路又应如何去走?文章将就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财政政策;
    信贷政策;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2008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一方面我国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另一方面央行积极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大幅增加信贷规模,我国有史以来最犀利的经济刺激组合拳挥动了。
     
        截至2009年上半年,经济刺激方案已起到了效果: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不可否认,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回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央行统计,2009年6月份新增贷款1.5万亿,上半年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比2008年全年的4.91万亿元多2.46万亿。与此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信贷猛增的现实反映在了上述数据之中。
     
        那么,信贷猛增现象究竟是好是坏?宽松的信贷政策还会持续多久?
     
        一、信贷发放的合理性分析
     
        分析信贷发放的合理性问题不仅涉及到“量”,而且关系到“质”。只有做到“量”与“质”统一分析,才能判断信贷发放是否合理。
     
        (一)“量”的合理性分析
     
        1、总量方面。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2%。存贷款比例为66.64%,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左右,但低于国际警戒点75%的水平,说明从存贷款比例看,信贷的“量”处于合理范围。
     
        2、对经济贡献方面。2009年上半年,在4万亿元投资政策刺激下,政府投资带动私人投资共同推动了投资的不断攀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由2008年底的26.10%上升到2009年上半年的33.50%,固定资产增速创近几年来新高。与之对应,银行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的同比增速则由2008年底的11.40%上升到了2009年上半年的34.4%;
    而从银行贷款占固定资产总资金来源的比例看,2008年占比15.72%,2009年前6个月的占比平均值达到19.6%左右,总体占比高于2008年年末,说明信贷资金在推动投资方面贡献显著。
     
        因此,从“量”的角度看,虽然目前信贷速度较快,量较大,但综合看仍处于相对合理、可控的范围,宽松的信贷政策仍可当作刺激经济的重要方案之一。
     
        (二)“质”的合理性分析
     
        信贷结构关系到信贷政策的实效性及持续性,关乎到信贷资金在实体经济内部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分配结构问题。上半年为了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而增加的货币信贷7.37万亿元,有多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有多少流到了中小制造企业?
     
        1、从短、中长期贷款比例看。根据央行统计,人民币各项贷款从投放时间看,前6个月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36%、36%、48%、80%、68%、64%,平均占比为55%,说明大部分贷款流向国家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第二季度表现更加突出。这不仅反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对窘相,也造成了相当数量的闲置资金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部门以及非制造业实体经济部门,上半年我国楼市与股市相对火爆就是一个佐证。
     
        2、从企业存款看。2009年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企业存款5.29万亿元,其中活期企业存款2.26万亿元,定期企业存款3.01万亿元。企业存款的增量数据相比2007年、2008年同期都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存款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资本额、经营收入、从银行的贷款留存额等。由于上半年很多企业正处于从亏损走向盈利的阶段,企业的资本额以及经营收入增量可能并不高,因此在企业存款中可能留存有部分的银行贷款。这部分留存款可能是项目暂未启动或者项目资金正在逐笔发放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确实有部分信贷资金仍滞留在银行体系循环。
     
        3、从票据融资看。上半年,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比例较高,尤其在一季度,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占比一度高达46%,而整个一季度短期性贷款(含票据融资)占比更是达到59%的份额。票据融资大增和利差关系密不可分,企业可以在银行利率和票据融资的利率之差获利。企业用票据融资的方式进行短期借贷,然后将一定比例的票据融资资金通过定期存款回到银行。这表明有一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所以,从信贷“质”的方面看,目前我国信贷发放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埋下了一定隐患。
     
        (三)“量”与“质”统一分析
     
        综上所述,当前信贷的“量”基本处于合理水平,但“质”存在某些问题。如果今后不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性恢复与发展。
     
        二、当前信贷政策的潜在弊端
     
        (一)信贷额度的猛增,导致预期通货膨胀
     
        2008年我国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迅速降温,通货膨胀开始脱离人们的视线,转而被通货紧缩的担忧所替代。但是,随着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渐好转。
     
        那么,经济的好转带来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但长期有潜在威胁。当前,我国经济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生产资料方面,而且也存在于生活消费品方面。短期内供过于求,产能扩张的能力较强,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小。然而长期看,随着信贷的大幅增加,货币供给的长期增长,势必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的反弹。
     
        1、新增贷款剧增,给通胀反弹提供了货币基础。2009年上半年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货币供给短期内大量增加使得通货膨胀反弹有了货币基础。如果今后信贷总量不能有效控制,不仅会引致总需求的快速扩张,更会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的反弹。例如:尽管目前CPI(同比下降1.1%)和PPI(同比下降5.9%)同比仍然下降,但从月度环比来看,下降程度已经减缓,有逐渐回升迹象。
     
        2、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占比过大,引发通胀反弹风险。票据融资增多常出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和企业套利的动机。票据融资占比过多可能导致信贷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力量减弱,致使流动性渗漏到其他非实体经济部门,催生资产泡沫,引发通胀反弹。
     
        总之,当前我国有众多潜在因素影响着通货膨胀的反弹,如内需的增加、国内价格改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人民币升值等等。如果下半年信贷总量不能有效放缓,无疑会加剧预期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性。
     
        (二)信贷流向不合理,导致经济增长的瓶颈
     
        在上半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在出口不利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扮演了重要角色。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
     
        然而,投资在我国GDP中比重过大,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健康发展。目前投资中大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基础建设投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受到限制。真正拉动经济的动力源应是最终消费,最终消费的持续性增长又离不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所以,扩大内需的重点应放在最终消费上,应重点扶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信贷结构的不合理性促进了固定资产与基础建设投资的过快增长,产业结构扭曲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尽快完善信贷结构,将会导致未来经济的发展瓶颈。
     
        (三)信贷流向不合理,导致资产泡沫
     
        上半年的信贷发放,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部门。由于追求短期效应,投机行为愈演愈烈,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势必导致资产泡沫。当资产泡沫破灭时,必然会影响金融实体,进而连锁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呆账坏账增多、资产缩水、消费萎缩等等。
     
        (四)中长期信贷资产比重大,对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也具有潜在负效应
     
        1、增加了银行业资产风险度。银行业资产业务的特殊性,表现在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长期信贷资产期限长,风险暴露滞后期也长。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增加了银行信贷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2、增加了银行业流动性压力。在中长期贷款比重持续上升的同时,活期存款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6月末主要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上升到43.7%。银行资产期限结构与负债期限结构错置,将加重银行业流动性压力。
     
        3、中长期贷款比重偏高,增大了风险资产基数,相应增加了银行机构的风险拨备,降低了监管资本水平。
     
        4、诱发不稳健经营行为。中长期贷款相对短期贷款具有较高的当期收益,在各种不适当指标考核激励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会诱发银行经营者为了当期经营效益和业绩,倾向选择中长期资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信贷政策存在着某些潜在弊端。经济的持续性恢复及发展,必须配置合理的信贷政策。
     
        三、今后我国信贷政策的走向
     
        (一)保持适度宽松政策,逐步放缓信贷发放速度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信贷政策应传递出逐步放缓的信号,避免预期通胀的反弹。当然,货币信贷的车轮一旦高速行驶起来,在宏观环境总体趋于向好的情况下,尽管当前存在潜在危险,但我们不主张紧急刹车,而是逐步放缓,实现信贷政策的“软着陆”,让经济体有一个适度自我调整的过程。
     
        (二)优化信贷结构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逐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使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流向中小制造企业,提高工人收入,促进消费;
    逐步降低中长期贷款比例,重点扶持短期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保障经济的再生产能力。当然,在信贷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还是主张逐步过渡,实现信贷政策的“软着陆”。
     
        (三)加强信贷监管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相关部门应继续严格贯彻《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中的十项措施,要重点加强信贷资产结构管理与监督,强化资产结构多样化和风险分散管理,保障信贷资金流向的合理性与信贷资金期限结构的合理性;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其他衍生工具,提高资产流动性和规避预期风险损失,化解中长期信贷风险。
     
        (四)结合财政政策,相机调整信贷政策
     
        我国政府制定出台的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次解救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看,财政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随着利率的预期增长及市场化的逐步开放,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会逐步显现;
    另一方面政府短期的大量财政支出,势必会造成财政收支压力,未来会存在发行国债或是发行货币弥补财政支出的可能性,进而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因此,为了我国经济的复苏及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应继续坚持适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并配合财政政策的变化,相机调整。
     
        总之,当前我国的信贷政策一方面对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某些潜在弊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信贷政策应在坚持适度宽松政策的基础上,逐步作出调整和优化,实施信贷政策“软着陆”,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藏富于民。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论坛[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张苏.信贷流向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EB/OL].中国网,2009-07-16.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软着陆 走向 信贷政策 我国

    为什么叫软着陆【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软着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