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实习报告范文
  • 实习计划范文
  • 实习鉴定范文
  • 实习报告内容
  • 实习报告模板
  • 实习报告评语
  • 实习报告结尾
  • 实习报告题目
  • 实习协议书
  • 实习周记
  • 实习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前言
  • 实习收获
  • 实习报告5000字
  • 实习报告4000字
  • 实习报告3000字
  • 实习报告2000字
  • 实习报告1000字
  • 大学生实习报告
  • 销售实习报告
  • [体制创新求先行] 体制创新的意义

    分类:实习报告1000字 时间:2020-02-03 本文已影响

    体制创新求先行  

    ——福建经济体制改革30年实践的若干思考  

    谢超雄  

    福建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省份,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认真总结福建经济体制改革30年“活、和、创、韧”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推进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先行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回顾福建经济体制改革30年所走过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979-1983年为起步阶段。1979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如何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福建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此揭开了序幕。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福建50家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作为改革经济体制的一种试验。1981年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突破口,福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2年福建48家国营工业企业开始实行厂长责任制,财政体制开始实行省对地方“划定收支、核定基数、递增缴补、分级包干、三年不变”的体制。198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强调工业企业要积极稳妥地实行以承包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同时,开始在国营企业对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试点。总体上讲,这一阶段的改革开始由农村起步,进而向城市推进,在思想战线上实行拨乱反正,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农村变革了生产关系,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走出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方向迈进,以群众集资为主要形式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的活跃点;
    在城市,主要是进行企业改革试点,扩大企自主权。同时,对外开放新格局初见雏形。  

        1984-1991年为拓展阶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福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从农村向城市拓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1984年福州55名厂长、经理致信省委领导,呼吁“松绑”放权,《福建日报》社论指出“要改革城市经济中普遍存在吃‘大锅饭’的弊端,给企业‘松绑’放权”,省政府领导指出“全省国营小企业可以普遍推行承包制”,标志着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1988年4月中央批准福建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赋予11条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1989年江泽民同志视察福建时指出,福建是实行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省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总体上讲,这一阶段福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从微观经营机制到宏观经济体制,从生产、流通到收入分配,进行全面的分步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1996年为深化阶段。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1992年,福建省委作出关于加快综合改革试验、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决定。1993年,省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从过去着重突破旧体制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转变,由过去侧重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由重点突破转向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向整体推进。  

    1997-2002年为前期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我们在21世纪前10年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福建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增创体制新优势的要求,改革重点更加突出,改革领域进一步拓展。着眼于整体搞活国有经济,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内容,以转变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全面推进;
    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粮食购销体制、财税体制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改革的综合配套加强,改革的立法步伐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朝着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不断迈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特别是通过“九五”期间的改革攻坚,福建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  

    2003年至今,改革处于后期攻坚阶段。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即通过继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到2010年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使之更加成熟、定型。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这一阶段福建省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并取得重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700多项,基本建成省级网上审批大厅;
    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下派村干部、专家服务团、农村“六大员”等制度;
    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形成;
    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资本、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
    社会事业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率先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实行农房统保,率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率先推行“四位一体”劳务派遣模式,率先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范畴。  

    福建30年改革的伟大成就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本经济制度建设日益完善。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基本形成,全省非公有制企业16万多户,个体工商户50多万户,国民经济中公有制比重由1978年的94.5%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二是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形成。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各类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建立了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节体系。价格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除特殊商品外所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均由市场自主调节。大力推进计划、财税、金融等多项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四是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步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揭示了改革的实践取向、成功动因与内在规律。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求先行。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创造了“松绑放权”、“特区速度”、“石狮经验”、“晋江模式”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福建实际的发展路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造了改革和发展的辉煌业绩。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思想解放、开风气之先,才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才能抓住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求先行30年来我们出台了很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社会事业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进展十分顺利,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挥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同时,我们坚持正确处理政府推动和群众首创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结合起来,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好字当头求先行。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立新中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坚持围绕发展推进改革,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把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作为促进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四是持续运作求先行。改革是极其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改革的实际运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全方位改革的关系,切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坚持正确处理探索和规范、破旧和立新的关系,做到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通过改革的鲜活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坚持正确处理从省情出发和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关系,把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市场、技术、资源和智力,破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规则的体制弊端,不断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当前,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至今还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社会管理效能较低、社会事业发展压力增大等等,解决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靠发展,也要靠改革。当前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是要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市场机制正常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突出解决市场化进程中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的问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非盈利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二是要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价格体制,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财税政策,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三要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继续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3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强省富民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全正确。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要求,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全面准确把握发展和改革的关系,用改革的眼光、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措施来谋发展、促发展,要把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结构调整、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等长远问题有机结合,使改革与发展同部署、同督促、同检查,确实抓住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各方面改革意识增强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先行 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求先行] 体制创新的意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