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入团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申请书格式
  • 初中生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学生
  • 高中生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入党介绍人
  • 党性分析
  • 入党政审材料
  • 高中生
  • 大学生
  • 研究生
  • 军人
  • 部队
  • 公务员
  • 职员
  • 教师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1000字
  • 800字
  • 600字
  • 500字
  • 400字
  • 300字
  • 2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申请书 > 申请书格式 >

    [从目的加忠诚的法则对比“三国演义”的两篇译文]94三国演义诸葛亮配音

    分类:申请书格式 时间:2019-04-13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德国功能派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介绍功能派的几个代表人物——赖斯、维米尔、曼塔利和诺德及其理论,并从功能派角度分析了“三国演义”的两篇译文。  关键词:功能派;目的加忠诚法则;三国演义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33-02
      在翻译研究的各种流派中,德国功能派提出了一种近似科学的理论。他们将翻译视为一项须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以原语还是以译语为中心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认为只要实现了功能对等,满足了读者或客户要求就是成功的翻译。
      功能派的创始人是赖斯。她曾于1971年发表了《翻译学批评的可能性与方法》一文,提出了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指出了翻译批评的依据应是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她把文本分成三类:Informative(信息类型)、Expressive(表达类)和cappelative·(操作类),针对每一类文本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如:信息类文本的翻译一定要传达原文概念性的内容;表达类文本的翻译则要传达原文美学上艺术性的特征;操作类文本的翻译则力求在译语读者中产生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反应。赖斯关于译文的评判是以是否与原文首要功能相一致为标准的。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赖斯的学生汉斯·维米尔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导致了一个功能相对应的译文。另外,目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是认为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目的及客户或委托人提出的要求对同一原文文本进行不同的翻译,即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维米尔提出了两大翻译规则:连贯规则和忠诚规则。目的原则统摄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服从目的原则。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有两个核心概念:目的和委任。他认为,源语文本主要是面向源语读者的,所以原文的写作目的和译文的目的很可能不同。因此,翻译时确定翻译的目的十分重要。弗米尔指出,译者是根据他人的委任进行翻译。委任包括两方面:委任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条件。作为委任的产物,译文最终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目的论的基本内核是译文由其目的决定;译文在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中传递的信息,该信息与原文化和语言中传达的信息相关;译文传达的信息,不可以清晰地译回原文;译文必须语内连贯;译文必须与原文连贯。
      曼塔利提出了翻译行为的观点。翻译行为是实现信息的跨文化和语言的转化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她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由多个参与者加入的交际过程,每位参与者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包括:(1)翻译行为的发起者;(2)翻译行为的委托者;(3)原文本作者;(4)目的语文本作者;(5)目的语文本使用者;(6)目地语文本的接收者;(7)目地语文本收受者等七个方面。因为译者负责为目的语读者译出交际性很强的文本,译者应是翻译行为中的专家。曼特瑞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应在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需求的指导下进行。
      另外一位重要的功能理论派代表人物是克里斯蒂安·诺德。她提出了一个包括文本分析在内的更细致的模式。这种模式着重分析原文内部各种因素及原文与文本之外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译者全面了解原文期望达到的功能,从而决定翻译时要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表达相对应的功能。这种分析丰富和发展了维米尔的目的论,使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也能体现出独特的价值。而诺德本人在他的著作里也谈到了文学翻译及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一个翻译作品对它本身来说并没有好与坏、对与不对之分。但从它要传递的功能来考虑,鉴赏者就可以对它进行评价,分出优劣。诺德也对翻译错误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由主到次分成了四类。第一类为语义翻译错误。这种错误是由于译者没有正确传达原文的语义而造成。这里可能是由于译者没有完全理解原文的语义,也可能是由于译者没有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译文是否完整清晰的传达了语义,从而造成了不充分的甚至是错误的翻译。第二类为文化翻译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没有完全传达原文中特殊的文化习惯、文化特征。第三类为语言翻译错误,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考虑译作没有妥当地翻译。第四类为文本翻译错误。这类错误是结合功能对等和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译者在特定文本的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诺德对翻译错误的分析与归类给文学翻译的鉴赏提出了一种方法和尺度。鉴赏者不能只对译作进行研究。因为即使译作文从字顺,但是否与原文功能对等,语言的处理是否恰当呢?鉴赏者需要对原作和译作进行对比研究,这样才能分析出一个译作的优劣。下面,作者通过比较《三国演义》的两个译本来从功能派的角度来对文学翻译进行分析和鉴赏。
      三国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时代(220—280年),《三国演义》描写的历史事件从黄金起义末期开始,到西晋统一魏、蜀、吴三国为止。这一历史时期,与春秋战国一样,群雄逐鹿、各显神通,因而是一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特殊历史时期。《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素材写成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由于该书是历史题材小说,理解时,对原文要参考多方面资料,翻译时占有有关史料,并随时查阅是必要的。
      例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字高祖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译文A: Here begins our tale.The empire, long divided, must unite; long united, must divide.Thus it has ever been.In the closing years of the Zhou dynasty, seven kingdoms warred among themselves until the kingdom of Qin prevailed and absorbed the other six.But Qin soon fell, and on its ruins two opposing kingdoms, Chu and Han, fought for mastery until the kingdom of Han prevailed and absorbed its rival, as Qin had done before.The Han court’s rise to power began when the Supreme Ancestor slew a white serpent, inspiring an uprising that ended with Han’s ruling a unified empire.

    相关热词搜索:目的 译文 演义 法则

    [从目的加忠诚的法则对比“三国演义”的两篇译文]94三国演义诸葛亮配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