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生日贺词 >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分类:生日贺词 时间:2019-05-06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大众化直接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时代化保持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出迫切要求;当代世界潮流和趋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构成极大压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是:转变理论思维,改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感染、凝聚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坚持现代化方向,着眼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4-0011-0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科学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推进,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不到位,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尚未很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所欠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尚存落后成分和不文明因素,没有完全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全面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时代化建设。
      一、为什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大众生活的逻辑、简单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民大众理解掌握并付诸实践。大众化是从空间角度要求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为先进人物所掌握,还要普及到人民群众之中,装进人民群众的头脑,融入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通过大众化得以深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空间扩展来实现的,这个扩展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色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众化。从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展情况看,理论特色化的工作经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演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已经基本完成。制度国家化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地位并将马克思主义上升为国家意志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巩固完善也已基本完成。而思想大众化的任务虽然伴随理论特色化和制度国家化的整个过程并取得很大成效,但还远远谈不上完成。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些理论或政治工作者的研究对象。一些人或忙于学科建设,或为体系概念争论不休,或集中于历史考证,对现实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不多,群众关注的热点往往成为研究的盲点。另一方面,虽然马克思主义被载入了宪法,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理念,但马克思主义仍带有口号式的痕迹。它过多地停留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官场上马克思主义话语十足,讲话中、文章里必有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词句,但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明显式微。再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此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宣传教育。但广大群众对它的认可程度还不很到位,人们的思想行为远未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来。因此,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应该更加重视思想大众化的工作。
      (二)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大众化?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意见,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同做法。一些人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否定大众性,认为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显著属性,马克思主义只属于无产阶级,不存在大众的或全民的马克思主义;一些人则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否定大众性,根本否认群众的马克思主义觉悟和能力,认为群众中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群众只有不断地被灌输、被教育,才能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这种理论观念下,中国历史上曾出现马克思主义过分阶级化的严重偏差,认为谁的阶级出身好谁的马克思主义觉悟高,出身不好的要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改造。直至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在马克思主义已经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国家内敌对阶级作为整体已经不存的情况下还大搞阶级斗争。中国历史和现实中还存在马克思主义精英化的倾向,认为谁读的马克思主义书本多谁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多,谁的官衔大谁的马克思主义水平高,领袖言论就是真理,只有最高领袖才可以发展创造马克思主义。上述思想倾向源自对经典作家言论的片面、僵化理解,在实践中更是把马克思主义引入歧途。
      马克思主义是强调阶级性,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大众性才是其本质属性。第一,马克思主义虽然强调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社会阶级状况时,始终是从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大多数角度来概括人民群众内涵的。他们将敌人视为少数,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一边,鲜明地反对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压迫、剥削和奴役。第二,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当做最终目的,他们一再强调“首先解放工人阶级,然后解放全人类;整个社会解放了,工人阶级才能彻底解放”[1](P312)。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更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有现象。在非阶级的社会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全体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社会。死抱住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不放,非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和目的,更不符合发展变化了的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大众化 推进

    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