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思想汇报范文
  • 思想汇报格式
  • 3000字
  • 2000字
  • 1500字
  • 1000字
  • 积极分子
  • 教师思想汇报
  • 部队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十八大
  • 党员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大学生
  • 两会思想汇报
  • 党课思想汇报
  • 党校思想汇报
  • 团员思想汇报
  • 个人思想汇报
  • 工作思想汇报
  • 季度思想汇报
  • 建军节思想汇报
  • 缓刑思想汇报
  • 科学发展观
  • 一月思想汇报
  • 二月思想汇报
  • 三月思想汇报
  • 四月思想汇报
  • 五月思想汇报
  • 六月思想汇报
  • 七月思想汇报
  • 八月思想汇报
  • 九月思想汇报
  • 十月思想汇报
  • 十一月
  • 十二月
  • 纯真年代中谁最纯真_《纯真年代》中的反讽语言

    分类:入党思想汇报 时间:2019-05-14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以反讽的风格而见长,其代表作《纯真年代》则是她反讽风格的最佳体现。小说中,作家运用意象和象征作为线索帮助读者理解她的那些冷峻隐晦的反讽,尤其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同时,使用微妙的反讽来产生幽默和戏谑的喜剧效果,从而削弱了这部悲剧中绝望的悲观主义色彩。
      关键词:反讽 意象 象征 幽默 嘲讽
      引言:
      反讽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反讽,就是言与义、行为与结果、表象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所有的反讽都存在着一种荒谬或悖论的因素。”[1]伊迪丝?华顿是一位以反讽而见长的风格作家,在其名作《纯真年代》中,她使用了大量的反讽语言来叙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引导读者探寻老纽约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的秘密。
      一、隐喻性的反讽
      《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对所有的角色进行了反讽。与次要角色相比,作家对主要角色的批评和反讽更加隐晦和神秘,令人印象深刻。为了达到这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华顿以意象和象征作为反讽线索来暗示自己的写作意图。这些意象和象征分别以两种方式被赋予了强烈的反讽色彩。
      第一种是意象或象征本身具有反讽色彩,读者可以敏感地注意到二者本身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这主要反映在对主人公纽兰?阿彻的塑造上。阿彻是一个被社会传统和习俗埋没了爱情和理想的失败者,华顿使用反讽的象征和意象传达了他的这种尴尬境地。新婚的阿彻夫妇去拜访妻子梅的外婆明戈特夫人,阿彻终于有机会见到心上人爱伦?奥兰斯卡,但是他必须克制自己的感情。因此,当他看到正在凉亭背对着他欣赏海景的爱伦时,没有上前。他思忖道:“如果帆船驶过灯塔她还是不转过身来我就回去。”[1]小船划过退却的潮汐,划过大礁石和灯塔,凉亭里的背影却是一动不动。灯塔象征着爱伦,勇敢而又坚定,指引着光明和自由的方向。爱伦像灯塔一样点燃了阿彻对生活的激情和信心。小船则象征了阿彻,他向往着灯塔却与之擦肩而过。失去灯塔指引的小船本身具有反讽色彩,预示了阿彻美好爱情的幻灭。后来,在去爱伦租住的小木屋的路上,阿彻看到“一个木质丘比特,失去了弓箭,却仍然徒劳地瞄准目标。”[1]失去了神器的丘比特本身就是一个反讽。丘比特是希腊神话中背着弓箭的小爱神,凡人一旦被他的弓箭射中就会陷入爱情。但是丘比特没了弓和箭,就失去了寻找爱情的神力。同样,阿彻对自己的爱情也无能为力,他爱上了爱伦,却无法摆脱世俗婚姻跟她一起生活。
      另一种方式是在将寻常的意象置于特殊的场合下,从而产生不寻常的反讽效果。梅是一个有着天真外表的世故女子,华顿通过歌剧《浮士德》和乔舒亚?雷纳德的名画暗示了这一点。《浮士德》最先出现在小说的开篇。据说写《纯真年代》时,华顿特意请自己的表弟调查了歌唱家克里斯汀?尼尔森在老纽约演唱《浮士德》的确切日期。很明显,《浮士德》出现在小说中是作家有意为之。和梅一样,《浮士德》中的玛格丽特也是一个有着纯真外表的女子,被浮士德始乱终弃,而梅却靠诡计保住了自己的婚姻。和纯真的玛格丽特相比,梅的天真只是用来伪装世故的面具。两年后,《浮士德》再次上演,梅身穿白色婚服宛若舞台上纯真的玛格丽特,阿彻以为梅还是那个许诺可以给他自由的纯真少女,打算坦白与爱伦的感情。出乎意料的是,梅早就猜到了阿彻的意图,在确定怀孕之前就告诉爱伦自己怀孕了,迫使爱伦离开美国。另一个反讽的意象是十八世纪著名英国画家雷纳德的名画,画中的小女孩在大树下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抚摸。阿彻和梅蜜月期间到大英博物馆去参观,站在这幅画前的梅就像这个不经世事的小女孩一样,“永远也长不大”[1],华顿不着痕迹地将梅的假天真和孩子的真天真进行了对比,梅的天真是虚伪的老纽约训练有素的产物,与孩童的天真完全是两码事。更巧妙的是,这幅画的名字就叫“纯真年代”,与小说的名字遥相呼应,从整体上加强了反讽的效果。
      二、幽默嘲弄的反讽
      《纯真年代》是一个爱情悲剧,然而作家巧妙地使用了幽默和讽刺进行反讽,为这部爱情小说增添了微妙的喜剧效果,既削弱了小说绝望的悲观主义色彩,又使小说人物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华顿擅长对次要人物进行幽默诙谐的反讽描写,她喜欢在一开始用严肃甚至尊敬的口吻介绍老纽约的大人物,然后不动声色地描述与之地位不相衬的外貌举止,这就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前后矛盾的心理落差,反讽的悖论就此产生,同时也达到了幽默和嘲弄的效果。小说中杰克逊老先生的出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在小说的第一章,华顿以仰慕尊敬的语气介绍杰克逊,好像是在介绍一位对老纽约家族谱系了如指掌、德高望重的人类学家,然而当读者产生好奇心和仰慕之情的时候,华顿笔锋一转,称这位大人物为“丑闻和秘密的书记员”[1]。读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受人尊重的老绅士不过是老纽约最资深的造谣者而已。这对道貌岸然的老纽约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个城市最受欢迎的人居然是一个搬弄是非的饶舌者!华顿也常常用幽默和讽刺来表达人物语言与行为的不一致,从而达到反讽的语言效果。纽兰的岳父母韦兰夫妇去圣奥古斯丁过冬,韦兰夫人竭尽全力让一家人过得舒舒服服。纽兰去拜访他们时,坐在丰盛的早餐桌旁的韦兰先生对阿彻说:“你看,伙计,我们在露营呢—真的是在露营。我跟我妻子和梅说我想教她们一切从简。”[1]很明显,丰盛的食物和“一切从简”是相互矛盾的,这个反讽巧妙地刻画了一个对生活琐事大惊小怪、对任何不舒服的环境过度敏感的逃避主义者,使这部严肃的悲剧小说瞬间充满了轻松的喜剧张力和效果。
      结论:
      伊迪丝?华顿是一位语言大师,《纯真年代》则是她冷静客观的反讽风格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Cuddon, John Anthony.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re Deutsch Limited, 1977.338.
      [2] 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M].刘一南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186,191,297,6,121.
      作者简介:张海霞(1982.4—), 女,汉族,河南省唐河县人,职称:助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反讽 纯真 年代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