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求职简历
  • 简历范文
  • 简历模板
  • 简历表格
  • 简历格式
  • 自荐信
  • 推荐信
  • 求职信
  • 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简历样本
  • 自我评价
  • 自我介绍
  • 自我鉴定
  • 写作技巧
  • 面试技巧
  • 个人简历100字
  • 个人简历200字
  • 个人简历5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个人简历 > 求职简历 >

    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_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关系

    分类:求职简历 时间:2019-04-14 本文已影响

      【摘要】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应加强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开展,以此鼓励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亲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目标;实验过程;科学素养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科学结论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笔者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切入点,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当前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比以前注重实验教学,增加了很多的实验内容,并有相当部分设计成探究型实验,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向学生传授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这正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
      譬如,苏教版《生物(必修1)》在糖类、蛋白质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分别设置了边做边学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鉴定蛋白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存在疑问。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化学成分、配制浓度、使用方法(如加热不加热,混合加入还是分开加入)等方面有异同之处。为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笔者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深入进行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科学设计实验、认真观察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果,逐步提高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能力和信心。
      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将实验课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待学生上交实验方案后,师生共同对实验方案进行商讨、改进。实验前一天,学生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并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教师则根据学生实验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课上,教师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实验;课后认真反思实验课的得失,并完成富有个性的实验报告。
      二、准确定位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要想使生物实验进展顺利并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务必要对当前学情进行分析,准确定位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本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发展阶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没有经过学科综合训练,在生物和化学交叉部分分析实验会有一定困难。如在“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鉴定蛋白质”这一实验活动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操作能力;②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③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使学生建立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实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三、注重过程设计,确保实验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物实验亦是如此。目标的准确定位使生物实验活动有了方向,但还应注重实验过程的设计,做好预设,以确保实验效果。笔者还以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实验为例,谈谈对生物实验活动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笔者从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四个方面作了精心的设计与分析。
      其中“教学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总结。与以上四个环节相对应,“教师活动”的进展情况如下——(一)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使用的试剂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列表比较)(2)如果混淆,实验会怎样?如CuSO4浓度互换?斐林试剂不加热?斐林试剂分开加入而双缩脲试剂混合加入或颠倒顺序?(二)学生尝试实验,进行发现、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分组操作,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难题如:加热时预先把水烧热,节约时间;直接加热不可沸腾;实验中观察颜色变化。(三)选择探究内容不同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启发学生分析原因,必要时帮助学生解释:(1)混合好的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为什么不出现紫色?(2)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煮沸怎么不是砖红色?(四)对实验活动进行分析与总结: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定相同,可见我们的假设不一定正确,这说明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同样要经过“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修正假设—→再实验”的反复过程,才取得成功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怕失败,勇于挑战,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与以上四个环节相对应,“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如下:(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预测可能现象,分析原因;确认实验变量,写出主要实验步骤,选择材料用具。(二)根据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逐步操作,认真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分析原因。(三)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预期结果比较,分析原因:(1)改变CuSO4浓度会怎样?(2)斐林试剂不加热会怎样?(3)斐林试剂分开加入而双缩脲试剂混合加入或颠倒顺序会怎样?(四)学生回顾实验,总结经验体会,感受科学探索过程,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完成实验报告。
      与以上四个环节相对应,本节课的“设计意图”的主要体现在:1.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引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作出假设;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探究热情;3.通过展示及分析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4.通过总结为以后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思想渗透,培养学生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的开展,笔者深有感触。本次实验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事生物学习的一个早期实验,也是第一次接触自主探究实验,必须引领学生迈好坚实的第一步,所以课前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分预设,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到,并做好相应的对策预案,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学生探究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教师给他们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给他们一个施展的机会,你的教学定会收获许多惊喜。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照本宣科、照章操作。面对实验,教师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成功和实践的机会让位给学生,以彰显学生“我要学、我能学、我也行”的个性与自信。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设想,不断探索,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主编.生物1必修 分子与细胞[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热词搜索:实验教学 提升 探究性 科学素养

    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_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