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工作计划格式
  • 工作计划开头
  • 工作计划结尾
  • 工作计划怎么写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范文
  • 个人工作计划
  • 周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年终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月度工作计划
  • 试用期工作计划
  • 实习工作计划
  • 转正工作计划
  • 护理工作计划
  • 党建工作计划
  • 党支部
  • 团支部
  • 党风廉政建设
  • 年度工作计划
  • 业务员
  • 班主任
  • 学生会
  • 幼儿园
  • 教师工作计划
  • 医院工作计划
  • 健康教育
  • 销售工作计划
  • 会计工作计划
  • 不同置管方法对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PICC置管后静脉炎

    分类:年终工作计划 时间:2019-05-08 本文已影响

      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置管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44例。结果: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63%和4.55%。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改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置管及置管后的痛苦,减少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置管方法;PICC;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55-02临床中多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患者进行治疗,此方法有效、迅速,且其安全、成功率也非常的高,故在治疗中经常使用[1]。也存在着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之后会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有研究[2]称其发生率可达到15.15%左右。其多以无菌性静脉炎的形式发病。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起应用改良之后的置管对患者进行此项操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内科行PICC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21岁-84岁。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每组各44例。2组患者都为第一次进行此项操作,且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操作应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产品,其型号为5.0,1.5mm的直径,65cm长。
      1.2操作方法:
      1.2.1操作: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先向患者进行解说,告知其此项操作的意义,并告知此操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签署同意治疗书后才可以进行操作治疗。传统置管方法:患者穿刺手臂外展与身体成90度角,测量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量至第三肋间的长度。常规消毒皮肤:以穿次点为中心,碘伏消毒液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面积为20cm×20cm以上甚至整个手臂,碘伏消毒三次,待干,再用酒精消毒三遍,待干。导管预处理:在接触PICC套件前戴无粉无菌手套,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手套。用肝素盐水预冲导管、连接器和可来福,检查导管有无破损并将导管浸于生理盐水中。连接穿刺针并排气,注意不要取下穿刺针的保护套,以免损坏导管。穿刺:选择合适进针角度(15度-30度),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略向前进,然后保持针芯位置,将插管鞘全部推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松拳,撤出针芯,用食指或中指压迫插管鞘末端以减少出血。送管:注意速度缓慢、匀速,当导管至患者肩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贴近肩部,以免导管误插入颈静脉。抽回血确认、冲管、封管、固定。改良置管方法:在穿刺成功后,尽可能少压迫穿刺点,同时经穿刺点排除血液10-20ml,然后缓慢置入导管。
      1.2.2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3]。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
      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种置管法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置管方法例数未发生静脉炎发生静脉炎X2P传统置管法4438(86.37%)6(13.63%) 改良置管法4442(95.45%)2(4.55%) 6.0900.0143.讨论
      此操作为硅胶材料,置入后可让其顶端部位停留在锁骨静脉下或者上腔静脉内中[4-5]。其具有很多的优点,操作方法比较简单、置入的时间可达到1年时间,对患者的创伤小、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方便等优点。且对任何患者都可以进行操作,比较稳定,临床中多应用在反复采血、高龄患者输液、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新生儿加护、肿瘤化疗等治疗中。此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护理人员完全可以掌握,比其他操作方法的成功几率更高,且可以长时间地留置在患者体内,时间可在1年。可在患者的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即贵要静脉等部位进行操作,护理人员易于对其进行观察。进行操作之后对其进行固定也很方便,不会对患者的活动有什么影响,患者可正常进行活动,故其要比其他操作方法有明显优势。
      但此操作也有一定的缺点,会因为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的情况等原因而致使出现并发症。出现血栓症、感染、血肿、渗液、渗血、静脉炎等并发症。也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如导管堵塞、断裂、破裂、脱出、漂移、异位等情况[6]。有相关文献显示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腹痛、臂动静脉瘘管、神经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7-8]。
      静脉炎为此操作多发的并发症[9],其多在患者操作之后3-5d发生[10]。患者在早期会主要以机械性静脉炎为多发。穿刺次数过多对静脉反复刺激、导管尖不在中心静脉而位于其他位置对血管造成刺激、剧烈运动置于体内的导管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刺激血管壁以及护士的穿刺技巧均会引起静脉炎[11-12]。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导管使用效果和患者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导致置管失败。
      本文中采用改良置管方法,减少了对穿刺点的挤压,减轻了局部的炎症反应。穿刺后排出适当的血液,主要是以破坏的红细胞为主,以免渗入局部组织,加重静脉周围的炎症。本文中传统置管法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3.6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两组机静脉炎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改良置管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55%,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不同置管对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有不同影响,改良置管方法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总之,传统置管法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要高于改良方法,表明采用改良法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静脉炎,其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王玉兰.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5A):1131-1132.
      [2]MoureauN.Vascularsafety:It""sallaboutPICC[J].NursManage,2006,37(5):22-27.

    相关热词搜索:静脉炎 发生率 影响 方法

    不同置管方法对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PICC置管后静脉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