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求职简历
  • 简历范文
  • 简历模板
  • 简历表格
  • 简历格式
  • 自荐信
  • 推荐信
  • 求职信
  • 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简历样本
  • 自我评价
  • 自我介绍
  • 自我鉴定
  • 写作技巧
  • 面试技巧
  • 个人简历100字
  • 个人简历200字
  • 个人简历5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个人简历 > 面试技巧 >

    心病还须心药医的意思【“心病还需心药医”】

    分类:面试技巧 时间:2019-04-23 本文已影响

      摘要:孩子的心理疾患和身体疾患相类似,其病理成因和治疗手法也有相通之处,既不能坐视不管,认为无药可救,也不能操之过急,幻想药到病除。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症结在于疏而不在于堵,压制性管教是无济于事的,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
      关键词:心病;心药;孩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80-01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学习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或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其实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出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的,关键的是教育者如何防患于未然,做到未雨绸缪,找准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诊断病情“把好脉”,对症下药“开良方”,标本兼治,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正视孩子的“慢性病”
      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性格表现得千差万别:有的淘气,有的好动,有的激进,有的易怒,有的好恶作剧,有的孤僻,有的冷傲,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些小毛病多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由来已久,非一日两日形成的,属于孩子身上的“慢性病”,是学生个性特点的流露,正期待老师的心灵塑造和教育引导。同时这些“慢性病”有它自己特殊的成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教育者不必打压围堵,小病大医,而要正常视之,不急不火。作为老师不要过分渲染他们的不是,在班级中更不能歧视和孤立他们,力争成为“严师”,同时也要争做学生的“益友”,了解孩子的思想倾向,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为孩子“泻火”
      如果学生的课外活动挤掉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轻松,反而是空虚、无聊、无处宣泄,造成心理积郁,导致孩子情绪急躁“上火”,无事生非,因此组织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活动就能为孩子的能量释放打开一条通道,为孩子的急躁情绪“泻火”,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3.心理疏导帮孩子抗“过敏”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过于忽视,或者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误认为是学生的品德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老师或同学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以引起孩子内心的猜度与不安,在师生交往中往往过分敏感,导致情绪分神,从而影响学习。为了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在教学楼底建立一个心语信箱,号召同学们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自己了解到别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写成书面意见投进信箱,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孩子消除心理过度紧张引起的“过敏”。
      4.家校合作,巩固“疗效”
      学校的心理疏导针对性强,见效较快,是治疗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剂“西药”;家庭的心理疏导温和持久、重在治本,是治疗学生心理问题一剂“中药”,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要“中西药”结合,巩固疗效。老师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向家长介绍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向他们宣传家教的重要意义,在保障孩子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向家长讲授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心理障碍的成因,如何排除子女不愿吐露的心理问题,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等,帮家长“支招”,倡导开办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等方式,多听听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5.加强隔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社会信息,就会造成种种危害,如金钱至上、暴力电视或电影会引起学生崇尚金钱、崇尚武力的心理倾向。必须让孩子远离网吧、麻将馆、棋牌室、发廊、歌舞厅,提防孩子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让学生在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消除社会不良信息对孩子纯洁心灵的渗透,增强孩子对各类不健康信息的“免疫力”。要重视从社会环境中发掘出各类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学习英雄事迹、参与“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的网上留言等活动,从而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6.对有心理顽疾的孩子做好“重症监护”
      有些孩子或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因家庭变异感情受到创伤,心灵扭曲,或因长期在教师有意无意的歧视之下,丧失了自尊,抵制教育;或因留守儿童无人管理,缺乏亲情,行为散漫,渐成野马。这些孩子的心理发生偏差,行为另类,都是心灵受到过创伤的,但又不会吐露自己的心声,其实他们的内心是更饥渴的,更需要来自多方的关注和抚慰。在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最差的这个阶段我们更不能大加斥责,雪上加霜,在伤口上撒盐。过激的做法会引起这些孩子的逆反心理,诱导他们将本已受伤的心灵封闭起来,疏导教育起来会更加困难。从心理角度分析,这时候他们更像是“重症伤员”,作为孩子的老师要以朋友的身份经常与这类学生谈心,在他们身上花更多的时间,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密切注意他们行为上的细微变化,洞察他们心理上的需求,换个角度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配合家庭查找问题根源,稳定他们的心理状态,期待心理矫正的转机出现。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现在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孩子的心理疾患和身体疾患相类似,其病理成因和治疗手法也有相通之处,既不能坐视不管,认为无药可救,也不能操之过急,幻想药到病除。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症结在于疏而不在于堵,压制性管教是无济于事的,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

    相关热词搜索:心病 还需 心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