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思想汇报范文
  • 思想汇报格式
  • 3000字
  • 2000字
  • 1500字
  • 1000字
  • 积极分子
  • 教师思想汇报
  • 部队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十八大
  • 党员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大学生
  • 两会思想汇报
  • 党课思想汇报
  • 党校思想汇报
  • 团员思想汇报
  • 个人思想汇报
  • 工作思想汇报
  • 季度思想汇报
  • 建军节思想汇报
  • 缓刑思想汇报
  • 科学发展观
  • 一月思想汇报
  • 二月思想汇报
  • 三月思想汇报
  • 四月思想汇报
  • 五月思想汇报
  • 六月思想汇报
  • 七月思想汇报
  • 八月思想汇报
  • 九月思想汇报
  • 十月思想汇报
  • 十一月
  • 十二月
  •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什么【“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六月思想汇报 时间:2019-04-25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科学阅读的重要性的阐述,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建立“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让学习者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同时提出科学教学中要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总结了各自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尝试开展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理解 借鉴 批判 科学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科学就是多做习题,很少认真阅读课本。遇到问题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科学教材来寻找解题思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代替一切,把“满堂灌”交给电脑,教师自己退到幕后。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是教与学的依据,在叙述上兼顾科学性、可读性,又包含编写专家的启发、引导,对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叙述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表述、符号图表的理解和运算、实验、论证的逻辑体系。浙教版6册共编入了191篇阅读材料(“读图”101篇)。如能充分阅读教材,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思维的量和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概念界定
      1.“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的界定
      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会建构、整合和重组各方面的知识基础。阅读是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从书面材料(文字公式、反应式、图表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以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原则对教材首先进行理解性的阅读,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再次对教材进行重组性的阅读,达到借鉴教材的目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批判和自我反省,从而达到对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真正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论依据
      元认知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提出,其定义为对认知的知识和认知的监控。就科学阅读中的元认知而言,它包括:第一是对自己阅读方面的特征的知识。如:自己的阅读能力怎样,是否对内容感兴趣,阅读能力比他人好但阅读分析能力不如他人等。第二是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如知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对象的不同等都会影响阅读的认知活动。第三是有关阅读策略方面的认识,即关于阅读方法的知识。研究表明,以上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发展得越早越好,因为一个学生不具备这些知识,就不能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监控。
      近年笔者一直在考察学生的科学阅读方法分类及特点,如根据在科学学习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及阅读后对知识更新掌握的深浅,分为:机械接受式阅读,即阅读时停留在字面上的刺激,只试图记住课本中的结论并按规定程序解题;意义接受式阅读,即阅读时注意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记住结论和执行解题程序过程中力求理解科学知识结构;意义指导发现式阅读,即阅读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揭示知识、问题中的隐蔽关系,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发现新的结论;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即阅读时独立去揭示问题中的隐蔽关系,找新的解题方法、发现新的结论。这4种类型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中关系如图所示。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其学习功能,我们以提高阅读效率为出发点,进行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教学实践。
      三、实施策略
      科学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是以教材的阅读为主,阅读课外书籍为辅,采取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深入阅读、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程序。在具体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阅读方法的实践。
      1.不同课型的阅读
      教师根据各种课型的特点,将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详细列出并印发给学生。如①概念课的阅读中列出: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有何实际背景?该概念的定义是否有其它等价形式?运用概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概念的表述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②实验课的阅读(主要是指实验的分析、探究及实验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如图所示的教学流程,可供这类实验教学模式实施时作参考。③练习课的阅读(根据“怎样解题”表)列出:未知元素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能否与以前熟悉的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所有的条件都有用吗?能否用不同的方法检验、核对结果?④复习课的阅读中列出:本章节重点、难点是什么?能否把前后知识串联、综合成一个网络图?学习了哪些新方法?是否还有疑问没有解决?
      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全神贯注的思索,也需要经常性交流所思、所疑、所得。除课堂上教师组织口头交流外,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了阅读天地,其内容包括:每周一题(阅读发现好题后推荐)、学习心得处(阅读所思)、百思渴求一解处(疑难征解)等。在每周科学课外活动中印发学生习作(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给学生阅读,并建议学生模仿教材的撰写形式书写课本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
      2.理解过程中开始掌握
      为理解科学理论、题目等所进行的阅读称为理解性阅读。教材强调的科学方法包括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方法两大方面。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控制或干预性的操作,需要设计和构想出研究对象的替代物,通过对替代物来获取经验性材料,因此在阅读时要善于在通俗与理论之间转换。
      抽象性是科学的特征之一,而理解“具体”易于理解“抽象”又是人的一般认知特征,因此通过实例借以解释科学现象,就成为我们理解科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八年级(上)《电流和电压概念》的教学中阅读“水流和电流的形成”,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水流入手得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同时通过联系自然现象并阅读思考水流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形成了高度差;再指导学生并阅读“电流的形成”,经过阅读、对比将抽象的电压含义、作用等知识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再如在设计阅读问题时,教师可将传统科学习题中频繁出现的诸如“木块”、“斜面”、“小球”、“小车”等用现实生活的鲜活素材进行替换,使科学教学进一步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将抽象的科学对象通过形象思维来理解。

    相关热词搜索:批判 借鉴 理解 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什么【“理解·借鉴·批判”阅读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