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腊八节 >

    关于干部队伍年龄老龄化的报告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

    分类:腊八节 时间:2021-06-20 本文已影响

    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客观上放松了发展党员工作,致使有的农村村级党支部几年来未培养发展一名党员。同时,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党员增多,使整个农村党员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据统计,我县共有农村党员24409人,其中56岁以上的10067人,占41.2%;
    35岁以下的2841人,仅占11.6%;
    全县农村党员平均年龄为54岁,个别乡镇的农村党员平均年龄高达58岁。有的村党支部被群众称为老龄委,支委班子被形容为“五个支委八颗牙”;
    一些村只有60岁以上的党员和妇女党员在家,被群众戏称为“三八六0”部队。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给农村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如果不尽快改善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村级事务管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精力有限,身体状况差,不能参与村里的事务管理,更不能进行有效监督。村里的重大活动,如办一个集体经济实休、改善公益设施,一些老党员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既不能带头干,也不能很好地做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些老党员带头反对甚至上访。二是党员队伍“双带”作用乏力。由于年龄偏大,不少农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家庭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不多,有的还属“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不如当地非党群众,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三是村干部队伍人难选。当前农村挑选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难,如按照能力强、年纪轻、家庭负担轻、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高、政治素质高“一强二轻三高”的标准选村支部书记,符合标准的人选更是“凤毛麟角”,有时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一下。据调查,我县至今还有8个村空缺支部书记。某乡有一个村,全村只有12名党员,人人都当过村支部书记,没有一个能当好,但又互不买帐,村里工作始终槁不上去。

    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的削弱,使得群众入党的“引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一方面不少基层党组织干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不强,因而导致不少村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不仅元力兴办群众要求的公益事业,甚至连正常运转也不能保证。要办一点事情,还得动不动向群众摊派,根本谈不上什么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党组织为政不廉,作风不实,形象不佳,更是直接导致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丧失。如有的地方村务不公开,党员干部贪污挪用严重,有的地方党员干部不实事求是,不脚踏实地,作风漂浮,还有的不注重自身形象,贪赌贪玩,大吃大喝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党的先进性格格不入,直按影响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农民对党的追求和政治热情。

    二是党员的权利、义务的失衡,使得群众要求入党的“动力”不大。表现在:一些地方党组织往往对党员号召多、要求多,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少,交任务让其尽义务的时候多,给党员创造享受民主权利的机会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曾经为党的事业付出了不少心血的老党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有的甚至在为集体利益而遭受别人打击报复时,党组织也未能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这些既伤害了现有党员的感情,又挫伤了其他人入党的积极性。因而使得不少群众对党的认识产生了不少误区。一些地方的青年人更是认为“入党吃亏”、“入党元用”、“入党不自由”,自觉不自觉对党组织疏而远之。

    三是党建机制的不健全,使得群众入党的“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还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问题上观念滞后,对党员标准进行僵化的理解,如有的支部把“老实”、“听话”作为发展青年党员的唯一标准,对一些有能力敢闯敢冒的青年却视为“异己”,不闻不问,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无论是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管理上对如何根据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从事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不严,导致队伍出口不畅,活力不足。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置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要切实改变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就必须从完善机制人手,在加强农村现有党员管理的基础上,真正把发展农村新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作为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一要建立农村党员发展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农村党员发展目标责任制,对各乡镇每年的党员发展数实行宏观控制,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量化,年终进行考核,对能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出发,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村支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常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要提出批评,年终不评先评优,并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双文明建设考核的内容。

    二要建立农村党员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农村党员激励机制。积极拓宽农村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加快村级民主政治进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要经常开展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如主题党日、富裕户党员和贫困户党员“1+1结对,一对红”、“七一”评优表彰等活动。要建立农村党员约束机制。着重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和党员量化管理。要根据乡村实际,结合农村党员的工作岗位和年度目标责任,具体进行分解,每年七月份和年底,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对照量化管理的内容标准,根据党员平时表现及工作实绩,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处置,淘汰出党,使农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农村党员热爱自己的组织,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激发青年农民对党的追求和政治热情。

    三要建立农村党员的培养教育机制。要坚持与时俱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把发展重点放在那些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起带头作用的青年农民,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等,组织产品进入市场的农民经纪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个体经营者以及乡村各类企业中的生产骨干和乡上人才上。耍建立培养教育机制,把那些在生产、社会生活中表现较好,并已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农民,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培养。把虽然暂时还没有入党要求但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农民,也要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教育引导,确定培养联系人,以保证发展党员的工作后劲有力。

    四要建立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动力支持的有效途径。根据年龄、工作特点把农村党员分为年老体弱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中青年党员、企业党员等五类,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考核管理办法,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党员的管理,发挥这类党员的中坚作用。实施党员分类管理过程中应把握几个关系、即分类管理与统一管理、坚持党员标准与发挥作用、保障党员权利与履行义务、新老党员之间的关系。关于干部队伍年龄老龄化的报告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

    [摘要]近年来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的现象日益突出,农村青年党员的比例逐步下降。拓宽农村青年党员来源、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要积极引导,强化教育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真正把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

    [关键词]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

    一、农村党员老龄化中存在的问题

    某镇共有农村党员1126名,其中60岁以上的486名,占党员总数的43.16%,46岁至59岁的238名,占比21.13%,36岁至45岁的213名,占比18.9%,35岁以下的189,占比16.79%。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老龄化使党员队伍缺少活动,作用发挥不足。中青年农村党员人数少,且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较多;高龄党员年老体弱,不能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不足。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能力减弱。在日常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基本全部由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计生专干分担。作为群众活动组织者的农村党组织往往表现的软弱无力。有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时,因到会党员不足半数而无法表决。

    二是老龄化使党支部威望不高,党组织吸引力不强。由于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党建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等,农村党支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不高,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强。干部时常拿群众没办法,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跑断腿”、“磨破嘴”,依靠“关系”、“面子”等来组织群众,对诸多“钉子户”望难而止。很多青年农民对入党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主动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老龄化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是部分党员自身困难,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二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

    二、农村党员老龄化的形成原因

    一是近年来农村优秀人才减少。比较优秀的农村青年迫于生活压力,或为了更好发展纷纷外出务工,一年中在村活动没有几天,留守农村的人群中多为老人和孩子。农村党组织视野中的优秀人才很少,特别是优秀青年更少。

    二是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加入党组织后分散精力,占用时间,影响自己干活挣线,农村干部不仅辛苦而且清贫,加入党组织不利于“发家致富”,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对加入党组织的认识有偏差。2018年该镇新发展党员11名,其中农村党员11名,35岁以下2名,长期居住在村10人。

    三是老党员基数比较大。全镇农村党员中2002年前入党的就有670名,占全镇农民党员总数的55%。

    四是不少离退休党员返回农村。由于农村安静又可以“回归自然”,迎合了离退休党员“返璞归真”,“落叶归根”等怀旧心理,再加上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在外工作的机关、企事业离退休党员,及年龄较大的下岗工人,选择返回农村居住,这也加快了农村党员队伍的老化。

    五是農村人口平均寿命增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大的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的平均寿命也在稳步提高,使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居高不下。

    三、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该镇始终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体现到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注重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把加大发展农村青年,特别是35岁以下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作为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吸收优秀青年,节流,即继续发挥老党员余热。做好青年党员发展工作,是改善支部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与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大多数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部分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的实际,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识人、育人、选人视野,在留守农村的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在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和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在大学生村干部员中发展党员,使一大批优秀青年进入党组织的视野,建立起结构优化、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储备人才、打下基础。要坚持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强化教育、定期联系,特别是在其集中返乡期间,要指定老党员与其交流谈心,提升他们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在做好老党员退居二线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动员工作,积极鼓励他们继续为组织建设、村庄发展贡献智慧余热,通过“节流”,汇聚经验力量。

    二是优化支部结构。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至关重要。为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力,可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不同种类的党小组,使其“术业有专攻”,在某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增进支部战斗力。进入新时代,学习成为吸收外界新鲜事物的必然选择,加强支部学习建设,打造“学习支部”,适时组织理论、致富能力学习,成为一种提升认识能力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做好支部监督考核工作,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做好“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发挥党员的积极性,避免“四风”问题的滋生,密切党群关系至关重要。

    三是提高支部威望,增强组织引力。充分发挥支部作用,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对于表现优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予以肯定,进行表彰;对于长期不履行职责的党员,且未在期限内整改,按程序取消其党员资格,在组织上纯洁党员队伍,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主力军”。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由于基层党员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又长期生活在固定的范围内,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工作方法相对简单、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现象,要积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党员干部定期走访群众,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进一步搭建联系服务群众载体,不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促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把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增加党员组织的吸引力。关于干部队伍年龄老龄化的报告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呈现严重的老龄化,队伍结构不合理,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因此,配备一支结构合理、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1、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村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为:30—40岁占5.6%,40-50岁的占17.4%,50-60岁的52.8%,60岁以上的占35.2%。由于党员干部年龄偏大,个别党员的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2、领导班子后继乏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农村务农的人一般没有入党的愿望,成天劳作,安分守纪,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认为入党没有必要,自己只要有衣穿、有饭吃,就足够了,有的村好几年都没有发展新党员。由于

    二、原因分析

    1、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宏观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人口寿命大大延长,我国开始呈现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严重波及到了基层年轻党员干部班子的挑选和培养。

    2、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客观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村轻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动,一方面增加农村的人均土地面积,使农民占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同时也使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主要以小孩和老人为主,被人们戏称为“6061部队”。

    3、基层干部本身工作压力和待遇是直接缘故。

    首先,债务多,工作重,压力大。由于农税免收,村社的合并,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村级债务越来越多,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另外,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再加上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移民安置等工作,都容不得半点懈怠,使得基层干部感觉到压力巨大,身心疲惫。

    其次、经济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村干部平均年工资3000—4000元,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都没有落实,生老病死不能得到照顾。干部基层工作达不到一定的年限,退休后没有任何待遇,组织上不能解决后顾之忧。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中专、高中生,看到农村干部待遇低、工作难度大,也不愿意加入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中来,造成后备干部短缺。

    三、主要措施

    1、上级党委应积极支持支部工作。农村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直接和农民打交道,工作上的冲突、矛盾是难免的,认识上的差距也是存在的。上级党组织要积极支持、热情鼓励村党支部的工作,营造支持支部工作的良好氛围。行政干部驻村包点要真抓实干,切实帮助村支两委解决问题;

    遇到难题不推诿,村组解决不了的由党委政府协助解决,以减轻村组压力。

    2、完善用人激励机制,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一是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用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办法,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二是为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稳定村干部队伍,实行财政划拨专项经费,确保村干部报酬,并且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在保证村干部月报酬收入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激励办法,评比“优秀党支部”和“十佳村干部”,享受有关优惠(如参照事业单位干部管理)待遇,按其参加工作年限确定工资。三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把考核村干部的情况与村干部报酬和购买养老保险等结合起来,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3、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一是加大选派干部力度。从县直单位和乡镇选派文化素质高,有专业特长,整体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一方面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信息灵、路子广、办法多的优势,根据各村的优势确定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另一方面,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在政策、法制观念上都比较强,加之与村民无宗族、邻里、亲友关系,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干起工作来比较超脱,到村任职后可以普遍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村的能力,为农村基层班子增添活力。

    二是启动村级人才工程。从农村青年中推出党员,从农村青年党员中推出村级后备干部,通过加强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首先注重从35岁以下,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致富能手或转业、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注重从35岁以下党员中发展村级后备干部,保证村支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干部不少于1名。其次发动农村党员每人确立1-2名优秀青年作为发展对象,与其缔结帮教对子,帮助其从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

    发动村两委主要干部每人选择1名青年党员,结成村委助理对子,采取提前压担子、跟班锻炼等方式,努力使其尽快熟悉、掌握村两委工作。把“村级人才工程”纳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名乡镇班子成员分包、联系一个村,指导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发展工作,年终进行评比结帐,纳入考核内容,后进的支部要提出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关热词搜索:老龄化 干部队伍 农村党员 年龄 思考

    关于干部队伍年龄老龄化的报告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