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大数据时代是什么意思_“被”时代新闻媒体角色定位及公信力打造

    分类:节日祝福语 时间:2019-04-12 本文已影响

      [摘要] 网络盛传“被”时代的来临,一系列“被”事件折射出公信力危机的同时,也提醒新闻媒体应准确定位,一方面要提高真假甄别能力,避免参与制造“被”事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被”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通过新闻真实性打造社会诚信及媒体公信力。
      [关键词] “被”事件 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 公信力
      
      
      近年来,“被代表”、“被自杀”、“被捐款”、“被补助”、“被种粮”、“被离婚”等(下文简称“被”事件)常见于网络。有网民惊呼中国即将进入“被时代”。“被时代”的说法虽然比较夸张,也有失偏颇,但从中却折射出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公民个人诚信。作为党的喉舌——新闻媒体应准确定位,避免参与制造“被”事件,积极开展“被”事件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以新闻真实性打造社会诚信和媒体的公信力。
      1 “被”事件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及负面效应
      “被”事件,是部分权利主体在权利行使上的被动状态或相关权利被侵害的现象。它包括权利主体被动完成不愿做的事,或者被动接受并不存在的事实,甚至在“被”过程中受害者完全蒙在鼓里,呈现出“弱势”一方与“强势”一方的矛盾关系,反映了相关人士知情权、参与权和合法利益被漠视、被剥夺,也反映了相关部门公信力的缺失。
      仔细观察,“被”事件的发生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是因为,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反映民情、民意和了解各类信息的平台,并有舆论监督的责任与义务。这就使媒体记者尤其是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网络时代,一旦发现“被”事件,简直是不可多得的热门新闻线索,往往要进行追踪采访,尽快披露,从而引起有关党政部门的关注和解决。
      例如,报载2009年2月,江苏省对南通市辖区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必须回答“参加了”;“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意”必须回答“满意”。这个“被调查”事件被传出后,网民称其为“被小康”、“假小康”,并很快被新闻媒体追踪采访曝光,在当地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舆论的压力下,江苏省委对南通给民意调查发“标准答案”事件的事件展开调查处理。对这样的“被”事件,媒体应该给予批评曝光。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当地党政领导的关注。事实说明,这起“被”事件曝光后起了很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记者违反职业道德,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为了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或受到利益的诱惑驱使,直接制造了“被”事件虚假新闻,屡见不鲜;至于把网络上的传言下载,当作新闻摘编传载,也时有所见。
      “被”事件假新闻内容凡与个人有关的,必然会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相关人身权;与企业有关的,除了侵犯其名誉权外,还可能引发行业企业间不正当竞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作家金庸活得好好的,却被有的报纸刊登“金庸去世”。而与国家政策相关的“被”事件假新闻,还可能影响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东方早报》曾经刊载《年底前“政策利好不断货”》的虚假报道,编撰了六大并不存在的救市措施。有的“被”事件假新闻涉及到重大突发事件,很可能引起民众的恐慌,给政府工作添乱。如去年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网上有消息称海水受到污染,今后产的食盐不安全,结果导致闽浙等多省出现抢盐风波,一时盐价高涨。有的“被”事件假新闻甚至涉及到外交领域,给国家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国家间的纷争。
      网络时代,时空零距离,一个小地方出现一条“被”事件假新闻,往往被纷纷转载转播,在大范围内误导读者公众,影响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和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媒体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被”事件假新闻的危害,做到诚信为本,深入采访,多方印证,去伪存真。
      2 “被”时代媒体的角色定位
      新闻媒体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地方党委、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和宣传阵地。新闻媒体采编人员应准确站位,充当好舆论引导者和理性的舆论监督者,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2.1 做社会舆论引导者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提高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在“被”事件中,新闻媒体要当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对“被”事件大肆渲染,以免激化社会矛盾。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被”事件,应全面地反映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进行全方位报道。就如上述南通市“被小康”问题,尽管“标准答案”的数字很可能掺水分,调查的方式也荒唐,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否定南通经济发展快、城乡居民收入高的事实,以误导当地民众。新闻媒体是要报道群众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事实。这里的“应知”是指政策法律和宣传纪律所许可公开的信息,凡涉及到国家机密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被”事件,则应以内参的形式反映。
      2.2 做理性的舆论监督者
      应该认识到,媒体只有重视开展问题性、批评性题材(包括“被”事件)的报道,即开展有效的舆论监督,才能增强媒体的权威性、战斗力、影响力和美誉度。“被”事件反映了公众对相关权利的渴求,也暴露出始作俑者的阴暗面。对于该曝光批评的“被”事件,要敢于介入,战之能胜。当然也要注意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进行理性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对有的“被”事件,要说真话,还要考虑到有关各方的承受力,采取分层次追踪报道的形式,剥笋式逐步深入,以利于问题的化解和社会的稳定。
      2.3 做权威信息传播者
      “被”事件的频繁发生,折射出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等相关权利缺失等深层次问题。应该说,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正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的缺失,使政府相关部门乱作为、不作为,缺少必要的监督。而民众在接收信息时,没有一定的判断标准,从而与政府间产生信任危机,让不实的“被 ”事件有了可趁之机。权威在于信息的真实和信息的含金量。

    相关热词搜索:公信力 新闻媒体 角色定位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