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节日习俗 >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分类:节日习俗 时间:2019-05-11 本文已影响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设计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的,一般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只要对号入座,不费脑力就可以迅速地进行解答,对学生而言很少有疑难,当然也就无所谓探索。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解题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思维方式,数学思想、情感、坚强的意志这些隐性因数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之中。所以,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思想上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好”问题。
      二、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探索,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尝试解题。
      (1)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猜想,猜想活动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问题情境应该置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自然而然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而分析、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从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猜想。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运用到一定量的知识经验,离开这些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将无从入手。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展开思路的基本条件。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予以整理和筛选,经过有条理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学生在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后,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通过各种形式交流猜想,选择更优方案。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到不同的解题猜想。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唯一时,就需要教师组织一定形式的数学交流,使彼此能从他人处得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活动经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请学生进行辩驳,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最终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立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综观新课程教材,都所提出一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作为重点,为此我们把培养学生提问质疑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给予高度的重视,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直觉的批判性,让学生学习用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个特性。
      问题的趣味性——提供材料要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问题。例如可以在悬念中提出问题,可以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可以在游戏、故事中产生问题等。
      问题的开放性——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拓展多向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和提出问题,在对比训练中产生和提出问题,在观察中产生和提出问题。
      问题的障碍性——要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例如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中产生和提出问题。
      问题的实践性——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寻找方法或在讨论中产生和提出问题。
      问题的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
      2、自主探究―――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研究方法。
      所谓自主探索,指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个环节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其途径为“大胆尝试+理性思考”,具体方法有:
      (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2个硬币,2个用布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条绳子、2把尺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用绳子绕圆一周测量;把布做的圆对折再测量
      (2)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或对一个三角形通过剪、移、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圆的直径时,可让学生把圆纸片对折、对折、再对折,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点就是圆心,经过圆心的折痕就是圆的直径。这圆纸片可以无数地对折,说明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重视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可以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解决不同水平的问题,应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应用题。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发展,这是现代的数学教育观。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东关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解决问题 小学生 谈谈 培养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