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思想汇报范文
  • 思想汇报格式
  • 3000字
  • 2000字
  • 1500字
  • 1000字
  • 积极分子
  • 教师思想汇报
  • 部队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十八大
  • 党员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大学生
  • 两会思想汇报
  • 党课思想汇报
  • 党校思想汇报
  • 团员思想汇报
  • 个人思想汇报
  • 工作思想汇报
  • 季度思想汇报
  • 建军节思想汇报
  • 缓刑思想汇报
  • 科学发展观
  • 一月思想汇报
  • 二月思想汇报
  • 三月思想汇报
  • 四月思想汇报
  • 五月思想汇报
  • 六月思想汇报
  • 七月思想汇报
  • 八月思想汇报
  • 九月思想汇报
  • 十月思想汇报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亚里士多德友爱观探析】

    分类:季度思想汇报 时间:2019-05-19 本文已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思想之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学及伦理学等各门学科。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全书共有10卷,其中第8、第9卷专门讨论友爱。由此可见,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友爱是古典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从未间断关于友爱的讨论。本文通过探讨什么是友爱,能与何人结成朋友,善意与友爱是何关系,以及为何众多友爱难以长久等疑问,旨在寻求一条愉悦、持久且崇高的交友之道。
      一 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内容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根据人们喜欢的三种可爱事物把友爱分为三类:快乐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德性的友爱。在快乐的友爱中,人们彼此所爱的只是相互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大多产生于肉体和欲望上的满足,多产生于年轻人之间。有用的友爱以利益为目的,因此一旦利益消失,友爱也宣告终结。这种友爱多发生于老年人之间和生意人之间,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友爱形式。德性的友爱则是交友的双方欣赏彼此的德性,并完全因对方之故希望对方好且为之做事的友爱形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的友爱才是真正的友爱。朋友双方如果不都具备完美的德性,就不太可能怀抱一种纯正的动机和善意与对方交往,而没有纯正的动机和善意,则交友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快乐,就是为了获取利益,当然也不太可能发展为德性的友爱。德性的友爱只能产生于好人与好人之间,彼此间都怀抱着一种善意,且为对方所知,并能为对方的幸福而付出实践行动。
      德性的友爱的目的不是有用和快乐,但有德之人交往中必然能感受到快乐。德性的友爱不一定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和增加权力,但往往令人愉快,让人身心健康,所以单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有用的。快乐与有用是德性友爱的附产品。这种友爱是基于对方自身的品质,而一个人的品质是不容易
      
      
      
      改变的,所以德性的友爱是稳定长久的。而快乐与有用相对易逝,所以,这两种友爱形式一旦其基础没有了,友爱也就很自然地消逝了。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谈一下友爱的前提和起点——善意。友爱包含善意,但仅有善意却还不是友爱,且友爱包含的善意必须为双方相互拥有、相互认可。反之,是否在所有称得上友爱的关系当中都必须包含善意呢?纳斯鲍姆认为,所有称得上友爱的关系都应当包含了希望对方好的情感,否则就根本不能算作朋友。但笔者对此存疑。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的友爱是“因对方自身之故而希望对方好”。可见,亚里士多德在谈善意时是就德性的友爱来说的。善意是德性的友爱所必需的。德性的友爱一定包含善意,且这种善意是出于对方自身所具有的品质,真心地为对方考虑,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念。而快乐的友爱与有用的友爱对自己必然是有善意的,但对对方的善意则是偶然的。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强调,只有德性的友爱才是真正的友爱,另一方面又提出,由于有用的友爱与快乐的友爱也可归为友爱的范围,因为它们具有一些真正的友爱的特点,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在类比意义上,属于广义的友爱。这也正说明了亚里士多德在追求至善目的的同时,也不否认常识。这一点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二人在此处的分歧突出表现在“关于何人之间能产生友爱”的争论之中。
      二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友爱”的认识与区别
      柏拉图有一部专门讨论友爱的著作叫《吕西斯》,在这本著作中,柏拉图对于友爱的讨论多无结论,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友爱的研究可以说正是对其老师在《吕西斯》中未完疑问的解答。
      亚里士多德首先转述了柏拉图的关于何人之间能产生友爱的观点。假设人可以分为好人、坏人和不好不坏的人三个群体,柏拉图的观点是:一是坏人与坏人不能成朋友,或者说他们天生相互为敌。二是好人与坏人也不能相互成朋友,如果说相异导致吸引、两事物差别越大就越会结成友爱,那么这无异说一个人最爱那个恨他的人或一个人有一位是他敌人的朋友。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和一个憎恨他的人成朋友,同时,也不能和一个他憎恨的人成为朋友。三是好人与好人也不能成朋友。因为好人是自足的,已经很完满了,没有任何其他需要,他们在一起不能使双方的德性相互增益。第四,友爱只能存在于不好不坏的人与好人之间,或是不好不坏的事物与好的事物之间。不好不坏的人之所以对好人表示友好,因为他有缺点,还不够完满。
      以上观点分析似乎有了结论,但接下来柏拉图又提出了质疑:友爱是出于恶还是欲?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友爱的相似性》一章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这种好与坏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否则,绝对的好就只能出现在神那里了。只有神才是完全自足和完满的,而处于城邦生活中的人们只能处在不好不坏和“坏”两种状态中。好人是相对于坏人、不好不坏的人和神来说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城邦中没有好人。常人且不说,即便是哲人,他们也热恋智慧。如佛家讲求禅定、六根清净,某些学派追求不动心。这些追求也都包含了欲求,或者说本身就是欲求。欲求缘于需要,需要基于缺乏,由此可知,有欲求即不自足。这样看来,似乎只要是人就能成为友爱的主体,且大多是不好不坏的这一类。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的友爱与有用的友爱可能存在于两个坏人之间、好人与坏人之间、不好不坏的人与好人之间、坏人或不好不坏的人之间,即这两种友爱几乎可以存在于所有公民之间。对于人们生活中所说的朋友,柏拉图几乎一一予以否认,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确实长期以朋友称呼对方。亚里士多德给予常识以肯定,承认这些都属于友爱的范围。但是他同时又说,只有两个好人才能因自身之故而做朋友,其他人之间的友爱可能是基于快乐、利益而非相互因对方自身,当快乐不再有、利益不再有时,友爱也就跟着消失。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两种友爱形式只是在类比好人与好人之间的友爱意义而称为友爱。而好人之间德性的友爱形式之所以长久、不受离间,是因为这种友爱关系是基于对方自身的德性,而德性是长久的、不易变化的。由此推论,友爱是否长久主要取决于友爱基于的可爱事物是否稳定持久。
      德性相对于有用和快乐显然更持久,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德性作为一种品质,可由好的习惯而养成,当然也就可能因坏的习惯而改变。亚里士多德在这一节没有明确指出,但在后面《友爱的终止》一章专门谈到“当朋友不再是他原来所是的那种人时,我们是否应当终止友爱。”此处明显是针对好人与好人之间的友爱而言的,因为快乐的友爱和有用的友爱的终止在前面已说明了它们的短暂性,除非它们转化为德性的友爱。对于变坏的朋友,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朋友已经变了并且无法挽救他,就与他分手。”而对于一方未改变而另一方在德性上有了极大提升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认为,当差距大到一定程度两人甚至都没法彼此相处,那么终结这个友爱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没有共同生活,友爱将无法继续,差距大到人神那么远,友爱肯定也不能保持。但是即便是这种情况,只要不是由于极端的恶劣的情况而分手,对于昔日的朋友也要有所关照。由此一点亦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极富人性,也符合常理,对于指导人们在世俗社会过高贵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的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距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但他的很多思想穿越时空变迁,依然具有强烈的借鉴价值,友爱即是其中之一。亚里士多德承认基于快乐、有用的友爱也是一种友爱,提倡个人和政体都应注重和睦团结,且以崇高的德性之交作为最高追求。他还提醒人们要注意:善意还不是现实的友爱,善意如同一粒友爱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在相互抱有且相互知晓善意,并能一起共同生活后,善意就有可能转变成现实的友爱。因此,我们也应该重视善意,并对他人多多表达善意。
      友爱的另一个条件是共同生活。所以,当两个人的差距大到无法共同生活时,终止友爱是自然、正常甚至应该的事情。但除了非常恶劣的情况,我们对于昔日的好友应当有所眷顾。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如何结交朋友、发展友爱、帮助朋友、在朋友变坏而又无力挽救的时候应果断终止友爱以及提升德性修养等方面,无疑都有着现实的意义,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王晓朝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法〕雅克?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胡继华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廖申白.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Translation Ty J.O.Urmson. Aristotle’s Ethics[M].Basil blackwell Ltd,1998
      [6]〔美〕玛莎?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徐向东、陆萌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陈晨〕

    相关热词搜索:亚里士多德 探析 友爱

    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亚里士多德友爱观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