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工作计划格式
  • 工作计划开头
  • 工作计划结尾
  • 工作计划怎么写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范文
  • 个人工作计划
  • 周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年终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月度工作计划
  • 试用期工作计划
  • 实习工作计划
  • 转正工作计划
  • 护理工作计划
  • 党建工作计划
  • 党支部
  • 团支部
  • 党风廉政建设
  • 年度工作计划
  • 业务员
  • 班主任
  • 学生会
  • 幼儿园
  • 教师工作计划
  • 医院工作计划
  • 健康教育
  • 销售工作计划
  • 会计工作计划
  • 时政新闻略论 最近的时政新闻

    分类:会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0-02-11 本文已影响

    一、时政新闻的概念、历史与特点

      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从词语的结构方式来看,“时政”属于偏正结构,重心在于“政”,即“政治”。因此,时政新闻也可以直接称为政治新闻。在实际的运作中,时政新闻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尤其是国家级和中央级的新闻媒体,就主要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国事活动与外交活动,于是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职务的大小成正比。广义上的时政新闻,就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外交事务、政治会议、法制建设、重大政治性庆典、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当然,重大的社会新闻有时也就是时政新闻,比如反腐败的新闻,往往既是社会新闻也是时政新闻。关于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以及“厦门远华大案”的报道,即为社会新闻与时政新闻的混合体。近年来,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也可以纳入广义时政新闻报道的范围,“新闻圈”的人士称之为“第二时政”,比如关于“改革开放二十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的一些主题性报道,还有许多关于国企改革、文明城市建设、先进人物等等内容的主题性和典型性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深度报道”。还有一些政治性强的国际新闻,应该说也属于广义时政新闻,但与国内报道中的时政新闻有地域和地理的区别,因此在总的类别上仍然属于国际新闻的范畴,与国内新闻相对应。

      时政新闻从历史上来看就是龙头老大。中国古代“邸报”上发布的官方要闻,可以说是时政新闻的祖宗。方汉奇所著《中国近代报刊史》总结自唐代以来千余年的邸报内容为:皇帝的诏书、命令、和皇帝的起居言行;
    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
    皇室的动态;
    关于封建政府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
    各级臣僚的奏章疏表(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给皇帝的政府工作报告,各地驻军将领的战报,封建谏官对朝政的规谏,对失职官吏的弹劾等)和皇帝的批语。现代、当代的新闻业尽管与封建时代的皇家新闻业有本质的区别,然而由于“政治家办报”的传统以及上层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对于普通民众的吸引力,时政新闻在媒体版面上仍然担任着“第一小提琴手”的角色。

      从新闻实践来看,时政新闻报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鲜明的政治色彩。时政新闻与其他比较“软性”的新闻相比,是政治性最强的“硬”新闻,充分体现“喉舌”功能。报道党的会议与决议,宣传党的思想与政策,传播党的路线与方针,歌颂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领导人物的风采,公布领导者的指示与讲话,等等,无不显示出鲜明的政治色彩。

      第二,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特别是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在称谓、规格等方面都很严谨,具体报道内容要求有一定的统一性,不能断章取义,报道口径要一致。

      第三,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媒体最重要的新闻就是时政新闻,一般情况下“头条新闻”非时政莫属。如果当天时政新闻很多,媒体在排版时甚至不惜挤掉其他新闻,也要确保时政新闻的发布。

      第四,时效性更强。时政活动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不容许有任何闪失,记者必须准时采访、快速报道,错过了采访和报道的时机和时间,将是难以弥补的。

      第五,周密策划与随机应变。时政新闻无论是常规性报道还是重大活动与事件的报道,都要有细致的计划,每一个环节都要到位。遇到突发性的政治事件,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按一定的宣传方针迅速投入报道。

    二、 时政新闻与不同媒体的传播特色

      时政新闻是新闻媒介共同的新闻资源,尤其在我国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或是新闻网页,首先被强调的一般都是时政新闻。有的时政新闻因为与受众的心理期待或注意力比较接近,所以能够迅速入眼入耳入心;
    有的时政新闻因为是一种惯例性质的报道(比如领导人的礼节性接见与礼节性出访),与一般人关系不太密切,所以未必能够达到入眼入耳入心的程度。但不管接受程度如何,时政新闻的强势地位都是显著的。

      报纸的“要闻版”是时政新闻最集中的版面,往往以醒目的标题或大篇幅、大图片来予以突出,有时还要配发社论和相关评论文章。有的“要闻”在第一版刊发一部分,甚至只制作一个标题,其余内容转到别的版面,这样第一版可以容纳更多的重要信息。为了避免“千报一面”的情况出现,要闻版的版面设计应该尽可能体现不同的风格。

      广播电视作为电子媒介在报道时政新闻的时候,一般由“内容提要”与详细报道构成。内容提要起到吸引听众与观众注意力和节目预告的作用,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内容提要部分,就具有“新闻广告”的功能。这一瞬间的信息传播效果甚至超过接下来的详细报道的效果。听众、观众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了最重要的信息。详细报道起到的作用是发挥、解释、拓展、充实。

      与广播相比,电视还要靠画面来说明与证实更丰富的信息,其现场性、直观性增添了时政新闻的魅力。特别是领导者的音容笑貌出现在屏幕上,发挥了形象传播的独特功能,为政治家情有独钟。电视已经成为当代政治家们增强影响力的最佳传媒。

      正在崛起并日益普及的网络媒介在传播时政新闻时,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集为一体,而且更加快捷。国内主要新闻网站的新闻网页一般都将时政新闻置于首要地位,辅之以滚动发稿、即时更新,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的新闻或文章甚至是首发或者独家发布,比其他传统媒介更加自由。“人民网”在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之后,分六次连载了署名冷溶的文章《江泽民领导下的中国》,在网友中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系列报道《学讲话 谈体会》中还出现了冷溶的同期声,应该说是网络与电视的一种互动。

      在我国的新闻运作过程中,新华社通稿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具有特殊地位。虽然不同媒介存在着处理新闻的自主性与个性,但在时政新闻报道领域,新华社通稿的权威性是不可动摇的。这一从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就形成的权威性,对于严肃宣传纪律、避免无序竞争和口径不一致,有极大的作用。电视新闻中的时政新闻,几乎就是新华社通稿贴电视画面的模式。但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推动下,电视时政报道通过增加同期声、现场声来体现电视特点,逐步打破了原来声画两张皮的老框框,日益生动活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突发新闻相比,缺少故事情节和耸人听闻的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时政新闻往往与“讲道理”或表达某种政治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有吸引力,需要传播媒介与传播者在遵守宣传纪律的同时发挥创造性,体现出特点与个性。在这方面,时政新闻的改革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


    三、政治人物的电视报道

      从当代政治与电视的密切程度来看,政治人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显然是最耀眼的电视明星。频繁的出镜率,使重要的政治人物妇孺皆知。电视消除了领导者在公众心目中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拉近了高层与基层的距离,是政治家塑造“亲民、亲政”形象的最佳媒介。西方国家的一些总统和内阁成员很善于利用电视传媒为自己“造势”,特别是在总统竞选中尤其重视电视的作用。我国的电视媒介将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当作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被指派的记者(包括摄像人员)可以随时“伴驾”,及时报道,因此电视时政记者被尊称为“皇家摄影队”,十分风光。但在风光的同时,任务也很艰巨,不能出一点纰漏。比如,要抢时效,摄像要十分规范,景别要到位,画面不能“偏色”,也不能摇摇晃晃。编辑不能擅自删改或压缩已经确定的新闻稿,处理电视画面时要防止张冠李戴,避免忙中出错。可以说,领导者们的形象究竟如何,与电视记者编辑们的“包装”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全国各地视察与考察的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对一个时期内各项工作进行指导与部署的方式之一。从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的巡视大江南北,到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再到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总书记踏遍神州的不平凡的足迹,我们就能从中看到视察与考察所具有的极强的政治性。即使是常规性的视察与考察,也有着很大的信息量。比如,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以来,江泽民总书记每到一地或一部门视察与考察,都会有具体的政治内容,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明确。电视新闻都进行了充分的报道。1989年8月19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这对于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的首都北京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新当选的党的总书记关心北京的发展,并且谈笑风生,确实使首都人民和全国人民深受鼓舞。同年10月1日,江泽民视察《新闻联播》演播室并亲切慰问节日值班人员。总书记对于全国最重要的电视新闻栏目的视察,说明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的新闻工作。(1996年1月2日江泽民等军委领导视察了《解放军报》,会见师以上干部及全体编辑、记者和职工代表。《新闻联播》播出《江泽民等军委领导视察〈解放军报〉》。1996年9月26日视察《人民日报》,提出了“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著名论断,重申“政治家办报”的原则。)1991年7月10日江泽民在浙江、上海、江苏察看灾情。这一年夏天,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发生严重水灾,人民解放军出动陆、海、空23万人投入抗洪抢险,与各地人民一起团结抗灾。江泽民穿着雨鞋,在泥水中行走。1998年的夏天我国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江泽民亲临长江抗洪第一线,发出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动员令,场面十分激动人心。1994年2月3日《新闻联播》播出《江泽民在山西考察》和《总书记与村支书一席谈》(江泽民说:这两条新闻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见杨伟光、李东生主编《新闻联播20年》第214页,三联书店1999年2月第一版)。1996年5月5日江泽民在上海考察就国有企业改革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步伐。1996年11月4日《新闻联播》播出江泽民总书记在贵州、广西考察扶贫工作的消息和新闻特写《总书记重访永常村》。(江泽民总书记第二天对记者说:“新闻编得不错,同期声运用得很好”。——见《新闻联播20年》第246页。)


     

    相关热词搜索:略论 时政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