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工作计划格式
  • 工作计划开头
  • 工作计划结尾
  • 工作计划怎么写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范文
  • 个人工作计划
  • 周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年终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月度工作计划
  • 试用期工作计划
  • 实习工作计划
  • 转正工作计划
  • 护理工作计划
  • 党建工作计划
  • 党支部
  • 团支部
  • 党风廉政建设
  • 年度工作计划
  • 业务员
  • 班主任
  • 学生会
  • 幼儿园
  • 教师工作计划
  • 医院工作计划
  • 健康教育
  • 销售工作计划
  • 会计工作计划
  • 【《历史与社会》课堂活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历史与社会活动课堂

    分类:会计工作计划 时间:2019-04-18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一些实例,来探讨哪些课堂活动属于无效、低效活动,哪些属于有效的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如何落实课堂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课堂活动 有效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到九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自从该课程开展以来,无论从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上都和传统的分科课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授课方法越来越丰富多样。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多。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课堂活动开展的推广和深入,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课堂活动有效性日益受到质疑,许多在课堂上开展的貌似轰轰烈烈的活动,实是无效、低效活动。更有甚者出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情况。那么,哪些课堂活动属于无效、低效活动呢?有效的课堂活动又该是怎样的呢?在课堂教学,如何落实课堂有效性呢?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
      1无效、低效的课堂活动有哪些表现?
      1.1活动简单化
      案例1:在一节讲《汉武帝的大一统》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汉武帝死后在地下和秦始皇见面了,两个人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功绩大,同学们你们说说谁的功绩大啊?”学生齐答:“汉武帝。”(当然答汉武帝,因为本节课学的就是汉武帝),教师又问:“那你们说说看为什么啊?”学生于是把本节课老师讲的内容重复了一遍。教师于是回答:“太棒了.”于是全班鼓掌,活动结束。仔细想想这个活动设计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设计的活动“汉武帝死后在地下和秦始皇见面了,两个人争论起来”这个情景设计实在是违背了活动设计应该尽量真实的原则,同时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总体讲,该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失败的活动,根本没起到教师想要达到的目的。
      1.2活动娱乐化
      许多课堂上教师设计小品、相声、课本剧等等,甚至在公开课上还有学生的歌舞表演,表面看起来真是热闹非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细分析可以发现整个活动过程,虽有几位学生参与其中,但大多数学生只不过是旁观者,活动对他们来说,只相当于看了一场电视节目,根本没有参与、体验。而且这些活动有很强的设计性,大多是学生提前准备好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推广应用。仅仅是花拳绣腿而已。
      1.3 活动繁琐化
      在一次全国性公开课比赛中,本人将20节课中的活动数量进行了一个统计,发现最少的课堂活动设计是两个,平均有四个活动,最多的一节课有十个活动,简直就是一个活动大堆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活动中疲于奔命。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背后是课程的主要内容被冲淡了,甚至出现了由于活动设计太多而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情况。
      1.4活动单一化
      有些教师上课就采用四组竞赛的方法,整节课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紧张活跃,可围绕的内容却非常单一,整节课只教会学生是什么?而对为什么,怎么办却根本没有涉及。
      1.5活动自由化
      案例2:在“探究地球仪”时,教师直接让每组学生领一个地球仪,然后说“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观察地球仪”。于是学生吵吵闹闹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表面上看教师是让学生充分探究,可是实际上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组织、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学生,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课程目标。
      1.6活动程序化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在讲妇女地位的变化,他讲到:“在古代历史上大多数的妇女地位低下,但也有特殊案例,比如说?”有学生回答:“武则天。”老师事先准备的资料是慈禧太后,于是他假装没有听到学生的答案。一定要让学生就慈禧太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那节课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丝丝入扣,一个紧跟一个,而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即使学生有不同想法也会被老师拉回自己的设计中。活动在老师安排好的程序中一环接一环,而学生只是老师的道具。
      2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课堂活动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帮助学生很好的实现了课程目标。课堂活动的目的不单单是让课堂活跃起来,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这个形式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因此,能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的活动就是有效的活动。
      3在课堂活动中,如何落实课堂活动有效性?
      3.1活动的目的要明确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因而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思考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及活动价值在哪里。明确以“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每每去听公开课,会发现公开课、竞赛课存在的最大误区是看谁的课活动多、活动新颖、活动有趣。导致到最后许多竞赛课变成了课堂活动大比拼。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众多的无效活动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又没有让活动真正发挥其本来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最先考虑的不是活动新颖不新颖或热闹不热闹,而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活动。活动设置目的要非常明确,最好能把活动要实现哪些课程目标罗列清楚。
      案例4:有这样一节全国竞赛课,教师在上《应对资源危机》这节课时,在课程的引入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她让学生观看电影《美丽的大脚》的这样一个片段:一群孩子们把家里所有盛东西的器具都拿到窑洞外,眼巴巴的盼望着天上下雨,终于天上下雨了,所有人欢呼雀跃。这样的活动引入起到了三个作用:第一,他把所有学生(包括所有听课的老师)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深深被电影的情节所吸引;第二,这部电影非常真实的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缺水现状,这种真实非常具有震撼力;第三,既然真实的反映了我国的缺水现状于是就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资源危机这个课程内容,可谓是水到渠成。
      活动还有一个目的是解决学生自己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重点应放在课程重点和课程难点上,而不是面面俱到即所有课程内容都要披上一层层让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外衣。太多的活动反而会冲淡课程重点,让学生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主要问题。仍以《汉武帝的大一统》这课为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中最难让理解的有两个:一个是政治上的大一统措施——颁布推恩令,一个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进行本课课堂活动设计时,我把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这两个方面。在解读什么是推恩令,汉武帝为什么要颁布推恩令的问题上,我用简笔画的形式做成动画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说说推恩令的作用,这样就化繁为简,将复杂枯燥的政治制度用最简单的简笔画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用形象思维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而且活动简单易行,有不会占用学生许多时间。在解读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前一段时间热播的一段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讲述汉武帝怒斥文武百官和诸侯王们不讲礼节,要求官员制定典章制度规范礼仪的片段。让学生在兴趣和欢笑中自然而然的了解了这个不易理解的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

    相关热词搜索:解决办法 课堂 社会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