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贺卡 >

    中秋节散文五篇

    分类:贺卡 时间:2021-06-19 本文已影响

    【篇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到一年一度月圆的时候,人们总是要写一些关于“中秋”的文字,这是因为有太多的思念,有太多的牵挂,是因为这中秋之夜撩拨起了有情人那幽幽的情愫。

    中秋是用思念叠成的素笺,别在那深邃的空中,供人们吟咏,咀嚼;
    中秋是用牵挂做成的月饼,摆在那精致的盘子里,供人们掂量,品尝。中秋是南国那灼灼的红豆,中秋是慈母手中那一条细细的线,中秋就是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少年盼春节,青年过七夕,中秋则是老年人的节日。守望在家中的老人把岁月一点一点收集起来,丰满成一个佳节。然后,将思念斟满,将牵挂擦亮,将希望燃起,在那月亮渐亮渐圆的时候,静等儿女们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围坐在月光之下,将中秋之夜点燃。

    儿女们就像那轮又圆又亮的中秋月,准时围坐在父母的身边,将那素雅的清辉映照在父母那慈祥的脸上。一轮明月当头,儿女共话婵娟,其乐也融融。

    团圆的宴席散了,月亮渐渐隐去,它将沿着自己的轨迹默默行走。而父母则像那蔚蓝的天空,将自己擦拭的一尘不染,在那里静静等待,等待下一次月圆的时候,一轮清新明亮的圆月走进自己的心中。

    中秋,又中秋。一次中秋一份浓浓的亲情,一次月圆慰藉一回长长的相思。中秋夜那轮圆月就是时光的车轮,碾去悠悠的岁月,却牵动着多情的目光。

    在外奔波的人们,总想在那个月圆的夜晚回到家中,围坐在亲人中间,共仰一轮明月,把酒话桑麻。因此,这多情的中秋月就催生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赋予中秋之夜无限的温情与诗意。“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这首宋代柳永的《鹧鸪天》就叫我们感受到了月圆人未圆的缺憾和辗转反侧的幽幽情怀。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这种思念和牵挂犹如钱塘江的潮水,一波又一波,连绵不断;
    就如同小溪潺潺日夜流,终成一片浩瀚的江海。在那些守望家门的老人的心中,在那些漂泊江湖的游子的心里,中秋之夜那轮圆圆的明月就是彼此心中的约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敞开心扉,叫一轮明月入怀来。不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好,那一轮明月就是他们全部的寄托。不管身处何方,不管心系何处,在这月圆之夜,都会遥望夜空,在那朗朗的圆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诗行,在那圆圆的明月里寻找来自千里之外的慰藉。中秋的月啊,在圆着人们的相思梦,一年又一年。

    也许中秋的情结就在于此。

    【篇二】

    中秋佳节,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挥别了夏季高温作业的汗水,旷野工广和远房近树已悄然送来了秋的讯息。昨晚一场大雨后,加快了秋凉的磨盘。

    每天上下班,脚步匆匆,不曾注意到办公楼前的桂花开了。晚上加班步行途中,阵阵微凉风吹拂,夹送着这醉人的花香,扑鼻而来。这香气弥漫在舒心展眉的下班途中,足以让矿内外的秋意褪色,荡涤我一段时间的紧张疲惫。带着中秋的厚重和雄浑,也如陈年佳酿的浓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撼人心魄。随后再慢慢地沁入心扉,使我心胸变得更宽广,一腔热血激荡不已,时刻告诫自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曾经有朋友送我一株金月桂,可是栽种多年不见花蕾,更不用说有花香了。有人说这是公树,正如公鸡不会下蛋一样道理,最后只好送它去当小区的门哨兵了。此时,夜晚中的我已融入这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中,无限的遐想和思恋,把这条天天走过无数遍的回家小路勾勒的无比凝重。这天下称赞奇香的桂花,有风飘十里,无风也飘十里,飘过了街道,飘过了路口。能一路飘到我的家中吗?

    路上行人说,往年桂花盛开,还要等十几天,今年提前了,这叫花解人意,圆了人们八月十五赏桂花的梦。并说,桂花,无风有风都香飘十里,曾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香。是因为人们在楼台庭院,大小宅门,公园绿化带常种植它。那深山里高大乔木型的,有的栽种达百年以上,根深叶茂,吸足天地日月之精华,更是香气浓醇。伴之这清凉之风夹送,此有不惬意爽心的吗?记否?数年前,第一次使用朋友送的天然桂花植物精油滴在袖口,坐公车去赴宴,引来车内众多惊讶的眼神。当然,那眼神不是刘德华会放电的,是迷倒众多影迷粉丝的眼神!足见人们对香气的敏感,对香气的喜爱,对各种香气的识别品判有同感,有同喜,也会有同爱的。

    带着一路桂花的香气,回家去。这秋风,圆月,桂香,还有落叶昵喃的私语声,构成了一幅风景优美,花好月圆的美好画屏。但眼前这残黄落叶,令我叹感不已!我并不惧怕秋天,甘愿把自己的一辈子,流放这中间,让秋霜漂白了我的黑发,雕刻了我的容颜。这突来的情感迸发,是因为秋的天高地阔,是因为秋的清风亮日,还因为秋是个多思的季节......

    闻到桂花香,让我想到好多好多的往事,感动的,欢愉的,激情的,浪漫的。心内纳为:人生短暂,何求太多,知足常乐!

    【篇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又到中秋,又见月圆,高高在上的月亮从未曾变过,而对月感怀的我们却在不断改变。

    中秋是什么?儿时的中秋是满满一桌的美食,那香甜的月饼,脆甜的大鸭梨,还有总想喝一口的大人们酒杯里的白酒。吃饱喝足也不散场,大人泡上一壶好茶,坐在院里赏月。我们姐弟几个趁着月光在院子里打闹嬉戏,追逐玩耍,跑累了就围坐在奶奶跟前,看着从树杈中升起的明月,听着奶奶讲月亮上嫦娥、玉兔的故事,间或用手指着月亮问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

    渐渐长大,离开了家乡,每逢中秋,都有了更美味的月饼,可再好的饭菜也吃不出滋味了,明明是同一轮明月,却再没有儿时那美好的中秋。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吧,有差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当我们渐渐长大,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找寻到自由翱翔的天空。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最想念的仍是家人在身旁!月圆人团圆,这才是中秋的真谛!

    参加工作后,我忽然认识到,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陪在家人身旁度过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对于矿山职工来说,节日对于他们而言是安全、是责任。当万家团圆的时刻,他们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保生产、保运转,为企业的安全生产默默做着贡献。然而他们并不孤单:“中秋快乐,吃块月饼吧!”、“下井注意安全!”……这是矿工会组织的慰问小组奔赴生产一线温情慰问的场景。“月到中秋分外圆,有缘相聚就是甜,身在他乡不寂寞,矿山工友胜亲人。”……这是矿组织的文艺小分队在给不能回家过节的一线职工们表演节目的场景。

    矿山的中秋闪耀着别样的风情。

    【篇四】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记忆、中年的记忆,每个年代的中秋记忆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家三代矿工,对中秋节都有着深深的情愫。

    1970年

    那一年,爷爷28岁。

    爷爷是家里的第一代矿工,在掘进一线工作了一辈子。1970年中秋前夕,他骑着“大金鹿”自行车,把7岁的父亲从200里外的老家鱼台带到了工作的矿上——邹坞煤矿。

    铁轨,火车,电灯……第一次看到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父亲说,他来的那天下午,老乡掰给他半个橘子,这是他第一次知道橘子的味道。

    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块的月饼,成了父亲记忆中难得的美味。中秋节当天,爷爷带着父亲整整排了3个小时的队,用粮票买到了一斤月饼。父亲回忆说,浸出油渍的牛皮纸盒上,加盖着菱形的大红纸,纯纸绳捆绑成十字形。诱人的甜香味,引得他直流口水。

    爷爷说,那天晚上,爷俩在他宿舍里,过了在矿上团聚的第一个中秋节:花了5分钱,在食堂打了一份肉丁炖萝卜。奢侈地把苹果削成小块,熬在大米稀饭里。烤得焦黄的“五仁”月饼里,包着瓜子仁、青红丝、芝麻等,父亲舍不得把一大块一次吃完,就一刀一刀切成花生米大小,馋得不行就吃一块。8月过去了,月饼才吃完。

    1980年

    那一年,父亲22岁。

    父亲从部队转业回来,如小时候的愿,分配到山家林煤矿成为一名电工,正好赶上那一年的中秋。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再也不用拮据地算计着吃月饼。

    父亲说,那年中秋节,他是和工友们一起过的,第一次喝了白酒,第一次吃到五毛钱一份的正宗枣庄辣子鸡、两毛钱一海碗的羊肉汤。

    父亲说,那时候觉得在煤矿工作有深深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晚饭后,他和工友们赏着月亮,望着月光下高耸的井架,互相鼓着劲儿,一起憧憬着未来。

    1990年

    那一年,我4岁。

    那时候,全家全部搬到了矿上。模糊的记忆里,爬满四季豆和丝瓜的小院里,长辈们在供桌上摆满水果、月饼,焚香、烧纸锞,敬天祭祖。爷爷、奶奶带着我们,在月亮地里,虔诚地行跪拜大礼,奶奶嘴里念叨着,愿在井下工作的爷爷和父亲安安全全,全家人幸福安康。

    我和堂姐、弟弟唧唧喳喳地围在方桌前,月饼在盘子里摞得高高的,有白砂糖的、青红丝的,还有一种当时算是高档的枣泥月饼。月饼周围,摆满了咧开嘴的石榴、苹果和各种菜肴。

    等到月儿渐圆,爷爷一声令下,我们便抓起月饼吃起来。吃完晚饭,一家人聊着天、赏着月亮,听奶奶讲广寒宫的嫦娥、桂树和玉兔的故事,伴着运输煤炭的火车鸣笛,一会就甜甜地睡去了。

    这景象,已在我脑海里储存了20多年,是我对中秋最早的记忆。

    又到中秋,已到而立之年的我,也是一名矿工。我一直把职工子弟定位在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孩子。感恩着这方土地,养育着我,养育着我的家庭,如今,又养育了我的下一代。

    【篇五】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到中秋,我都会想起二十年前中秋的那个傍晚。我和父亲刚刚拉完最后一车玉米秆,父亲坐在院子里的水泥桌前,泡壶热茶自斟自饮,母亲忙着准备晚饭。天色渐渐变的暗淡起来,不一会儿,玉盘般的月亮散发着蒙蒙的光从天边升起。这时,我惊呼着这一重大发现。因为母亲说过,中秋节要等到月亮出来才能吃饭。当母亲将一盘盘美味端上桌时,我会像饿狼一样吞咽着所有的食物。秋收之后,食物是丰盛的,各种瓜果,煮熟的花生、红薯,刚摘来的青菜,当年的笨鸡,早集的鲤鱼……只要是闻到这些美味,我根本想不起来拉了一天玉米秆的疲惫,就连整个三秋的忙碌,也抛到了脑后。那时的我,只有一个心思:吃,放开量的吃。

    今天又是中秋,早上我一来到电厂,就闻到那些结满各种水果的果树,飘来的阵阵醉人香气。忽然间,我仿佛置身在家乡的果园。家乡的村庄北边有一座山,那山蜿蜒起伏数十里,宛如一条巨龙,因此得名为龙山。龙山上种了许多的果树,不种果树的地方长满了野生的山枣。那是我儿时的乐园,尤其是到了秋天,我们三五一群,在山坡上摘一会山枣,再去山涧的小溪里捉一会螃蟹。傍晚回家,我们都会满载而归。这些日子,我常常想再登一次家乡的山,寻找一下童年留下的足迹,却因为一些琐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耽误了。

    上午十点,我和同事一起巡检锅炉,我们将锅炉系统的巡查了一遍。正当我们准备从锅炉顶下来时,我无意中往北方望了一眼。发现秋天的天空,没有一片浮云,蓝得透彻,仿佛千里之外只是隔了一块薄薄的蓝玻璃。秋天的天空虽然美丽,可让我停下来默默凝视的,却是远方那条昂头而卧的“巨龙”。那就是我久违了的乐园,故乡的胜景—美丽的龙山。过去我也曾经站在高处往家乡望去,也许因为季节或者天气的原因,从来都没有这么清晰的看到家乡的龙山。这时,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一句歌词:“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原来家乡一直守候在我的身边,我却总习惯于把对她的思念留在每年的中秋圆月里,把希望寄托在“等我有时间”的那一天,时间久了,竟然忽略了登到高处就能看到的美丽家乡。

    【篇六】

    中秋将至,仰望明月,皎洁明亮的月光触动了心弦,不禁让我忆起了儿时的中秋节。

    小时候,我们家还没搬到矿上。中秋节前后正逢农忙时节,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忙秋收:掰玉米、拔豆子、刨红薯。家里的大人早出晚归,农活一件接着一件做,难得喘息。中秋节这天,大人们都要比往常早一些收工回家,开始忙着做团圆饭。

    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饭桌上放满了平时少见的菜肴。吃过晚饭后,我和弟弟就争抢着收拾碗筷,挪桌子、搬凳子,早早地在院子中间把一家人的座位摆整齐,就等着供奉月亮婆婆后能早点吃到月饼。每当这时,母亲总是不慌不忙地把已买好的月饼拿出来摆上。供奉月亮婆婆的仪式是在院子里那颗老石榴树下进行的。等待的过程总是漫长的,心里想着月亮婆婆快来吃月饼吧,吃完我们就能吃了。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端着月饼回来,我们都瞪大眼睛,伸长脖子数盘子里的月饼,很奇怪月饼并没有变少,但母亲却说月亮婆婆已经吃过了。母亲把月饼切成小块,分给我们吃,关于“月饼为什么没有变少”的疑惑很快就被月饼的香甜所取代,记得当时的月饼大多是五仁馅的,里面有冰糖、花生、青红丝,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甜味、香味久久挥之不去。清风中明月下,全家围坐在一起,共享这一份团圆。

    夜幕如纱,月光如泻。记忆中,儿时的月亮总是大而明亮的,它总是把院中那颗老石榴树斑驳的影子洒在院子里的青石板上,大人们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说着今年的收成。我们在月光下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玩着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时我们也会围坐在大人身旁,听他们讲有关月亮的故事。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中秋节在生活中已变得有些平淡,再也体会不到儿时那种期盼和欣喜,但儿时的中秋节仍深深地留在记忆中,怎么也忘不了。

    相关热词搜索:中秋节 散文

    中秋节散文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