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贺卡 >

    [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工具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

    分类:贺卡 时间:2019-05-20 本文已影响

      每到新学期开学,每位教师都会领到一本暂新的散发着墨香的语文课本,大多数教师都习以为常,习惯性地将每单元讲授篇目精心备课,同时查阅大量资料,准备讲授,更有一部分教师将上一轮用过的课本“循环利用”,省去再次阅读、备课之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更是追求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课外资料的拓展延伸等,形式越来越多样,而语文课本本身的资源却被忽略和冷落。《语言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语文教育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课本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其实,语文教学首先应重视和充分利用课本,使它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工具性得到充分发挥。
      1. 充分利用课下注释 课下注释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凝聚着编者的心血,凝聚着语文研究者的智慧,凝聚着人类文化成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课下注释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举凡文学常识、文化史知识、时代背景、诗文典故、语句注释等,均有所涉及,可谓洋洋大观,对课文的阅读起到了辅助作用。充分利用注释,既可以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和义,增长百科知识,又能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同时还为课外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提供了查询线索。
      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初中教材的时候,还不了解课下注释及其作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训练和培养学生养成充分利用课下注释的好习惯。
      借助课下注释,结合语境,可扫除文字障碍。 语文教材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谁都不会是全才,因而在阅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障碍。阅读中,首先碰到的就是文字障碍。碰到它,可以借助上下文猜测文义,可以通过查找字典明确文义,这很值得提倡。但是,有些语句靠猜测,靠查找工具书是很难领会其意义的。特别是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文字障碍更是增多。一方面通过我们认真深钻课文扫清障碍,另一方面,难以理解的文句,编者已为我们加了注释,通过注释,结合语境,就能很快地扫清障碍,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因而,充分利用课下注释,就能提高阅读速度。如:《芦花荡》(第11页)注解(1)[编算]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这一注释使学生明白这一词汇是地方方言,在文中应该这样理解,认识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文言文的教学更是离不开课下注释。如讲授《咏雪》一文时,之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之“内集”,学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笔者及时地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解释为“家庭聚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学到《塞翁失马》中“马无故亡而入胡”时,许多学生都以为是马死了,可马死了又怎么能“入胡”呢,大家有了争议,聪明的学生就立刻意识到在课下注释找答案,原来是马逃跑了而“入胡”,可见,词语的演变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语法现象“古今异义”啊。
      文章题目的注解,注明了文章的出处,介绍了作者,同时解释题目中的相关词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注解:
      选自《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学生看后对文章的出处和作者有了清晰的认知,便于学生以后选择更多的老舍的作品进行阅读。
      2. 巧妙运用插图 每一册语文课本前几页和课文中都会有附有插图, 形式上有黑白的,有彩色的;内容上有人物、有风景、有重大事件,丰富多彩,意味隽长。这些插图作为课本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材资源,因为它是配合语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的精美图画。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实物实事示意图,小说、戏剧等的生活原型图,诗歌、散文等的写意画、风景画等。这些插图编制在我们的教材中,并非只是简单的摆设,或被视为无用的装饰,它应该作为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发挥其用武之地。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有过间接的论述,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运用插图进行组织教学的情况并不多见,
      许多语文教师都忽略了它,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这些插图已不值一看,其实不是这样,学生对这些插图很感兴趣,如果把它们运用到课堂学习中,会对教师授课有很大的帮助。
      .运用插图导入新课导入对于上好语文课非常重要,要创设一种适合传授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投身到课文中去。借用课文插图进行导入,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它既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感情,又能因势利导,引人入胜。优秀的插图能给学生以情感影响,这是由视觉艺术的属性决定的。插图可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而不像课文要借助阅读想象来间接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沙漠奇观,就可以由“读”图导入新课。在学习《三峡》这篇古文时,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致不高,我先安排学生打开插图《西陵峡》,请学生面图默思:“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面对插图中壮阔的长江三峡,学生们不由得震撼了,有的说:“三峡风景甲天下。”有的从碧水描绘到蓝天,从群山描绘到飞泉,还有的不禁吟起了李白的诗文,效果很好。
      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因为电源线路问题,无法展示多媒体资料,深感遗憾,猜想学生对薄云、厚云的认识定会模糊不清。不想班里一名善于观察的女同学举手说:“老师,她们都没看到课文前面有四幅插图,非常清晰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各种云的形态……”学生是多么细心啊!这一次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学习《论语十则》时,我有意识培养学生尊师的情感态度,告诉学生孔子的弟子是如何谦逊、恭敬地对待求知与求师,如何虚心地做学问。课本中彩色插图“孔子讲学”就极为形象地做出了证明;《女娲造人》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学生们很兴奋,纷纷“引经据典”,畅所欲言。一名平时较活跃的男生高兴地说:“我认为女娲是神,不信,请大家看课文152页插图,女娲的身材是那么高大,人在她的手掌中那么渺小,就可以证明她是神……”学生是多么聪明啊,巧妙地利用了插图,为自己找到了依据。
      由此可见,教材插图应该成为我们组织教学的辅助工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 重视使用附录 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中都有附录,这些附录把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积累的感性知识系统地加以整理,使之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它和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一样,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循序渐进地形成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按照大纲对各年级教学的具体要求,把这些附录分散编在各册课本中,同课文紧密配合,以体现各年级教学的阶段性和侧重点。如果我们把它们集中起来,则不难看出它们在各类知识上都能自成体系,序列分明.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较好的科普读物.学习附录,本身也是一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语文书的附录内容丰富,有十首古诗词,两至三篇“名著导读”,还有关于书法、语法知识短文,这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十首古诗词的背诵可以在学期初就安排布置下去,鼓励学生比赛背诗,也可以随单元安排,每单元搭配两首古诗,这样可以平均分配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但古诗的背诵,教师一定要作适当的讲解,结合古诗前的一段分析文字和课下注解,引领学生明白诗歌的大意和思想感情,背诵起来就轻松很多。
      《名著导读》是学生的一道课外“大餐”,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读书时间少的情况下,既补充了学生阅读量少的不足,又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补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冰心的作品,但对冰心本人及其主要作品知之甚少,《荷叶·母亲》表达了“爱母亲”这一主题,笔者便结合名著导读中的“母爱·童真·自然”进行教学,冰心的作品主题便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附录中的书法作品,既让学生欣赏和领略到了大书法家的墨迹之风采,又通过书法的内容熟知了名家名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用”呢!
      无论课程改革的趋势如何,我们都应当重视语文课本资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资源,发挥它的工具性,使它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固本之源”。

    相关热词搜索:充分发挥 课本 语文 工具

    [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工具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