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散文新动向】 2019楼市新动向

    分类:工作总结PPT模板 时间:2019-05-21 本文已影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散文的态度变得随便起来,后来就越来越随便。跨文体主要跨的是散文。往这个领域加点塞点都无关宏旨。但它又确是差不多人人都来写的文体,在这个以审美、消费、个体为话语特征的中产阶级时代,散文也还在多少带点“艺术”地适时点缀日常生活,充当一下茶余饭后的小甜点,与流行轻文化含糊作伴……这当然多少影响了散文作家的心态,写的时候已知道是小甜点、小花草,如何肯花大心思大力气来经营呢。散文理论家们越着急越要喊散文的出新,因为散文的理论连戏剧都不如,各种重振散文雄风的口号、命名层出不穷。文化散文、大散文、小女子散文、新新散文、又有新兴的在场散文……可后来仍然不过如此,你命名你的,我写我的。不因为命名了,散文就成了别的另一种东西——不是韵文的差不多就都是散文,散文不外乎叙事、抒情,或者还有议论。散文这种基本定型了的写作,还能因为换了件衣裳就认不出来了吗。话虽如此,仍然要假装“理论”地跟在命名理论家们的后面来理论一下。冷眼看当今散文,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发现有几个新动向值得关注。正是这几个动向,折射出多变、复杂的时代镜像,体现了散文从作者、作品到读者、传播的一日十年般的审美变迁。
      一、小说变种
      这一型散文有着大胆“创新”的意味,是新近散文中较为活跃的一种动向。因她过度地向小说靠拢,如有人物、故事、命运的书写,没有或不用第一人称,像小说一样时间跨度大等。以贾平凹的《一块土地》为代表,这篇散文可看出作者的用心,体现出叙述的智慧。一块从太爷手上传下来的土地,经历了中国的几个时代,几代人的命运在此沉浮。以小见大,寓意深长。含而不露却悲悯无限。既有对历史中人的命运的追问,也有未来不知所终的迷惑。作者将他不能回答的未来提出,是对一段历史的总结与造相。从而体现出中国式生存哲学的泰一大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贾平凹这篇散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或者困惑是,要否应该把散文当小说来经营,这种经营一方面因小说更受重视,另一方面是从形式意义上来说,小说的作法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一块土地》说它是一篇小说也可,但它里面还有一个“我”,一个旁观记录的人。它的情节又是高度浓缩、抽象并意象化的,它的时间也并不连续,只截取几个时间点来概括这六十年的土地史,在一篇散文中。某种意义上它超越了小说——散文终于借助小说超越了小说和自身。
      这样的散文作法应该说比较成规模,大到像贾平凹这样的文坛宿老,小到网络上的新进写手,都瞄准了读者的一个心理:受够了散文的第一人称和说来说去就说自己那点事的传统。人们的心理,早已经在日常生活的信息围剿中变得麻木——惟其如此,才不会被五色目迷或者太深重的情感侵袭,一个太脆弱的人当不好现代人。惟有内心坚硬,最好能历练得百毒不侵、百炼钢成绕指柔,方能平安无事地和生活和解。快要被现实信息窒息的现代人,内心里却希望看到跟现实、跟自己距离远一点的事物。像小说一样,保持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恰当距离、一种中性、客观的态度,就是一个审美心理问题了。《一块土地》如果平铺直叙地用“我”来叙述中国土地六十年的变迁,我来我去的,读者还没看,就会被可能的情感重负和太近的距离吓跑。
      最近新疆有位网络美女作家(这个称谓不太严肃,但网络上的新闻就是这么称谓的)开了作品研讨会。她的新书《遇见阿勒泰:惟有莲心不染尘》让到会的作家们糊涂了一会儿。通篇没有一篇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作者很聪明地上来就讲故事,直接讲一个个哈萨克牧民故事。作为到会不多的自以为在搞评论的人,我“排名很靠前”地发了言。对网上的事情,我知道得也不多,听说过“流行轻文化”是网络文学的基本编码方式。照这个方向去分析,应该不会太跑偏。事实也如此,她的文字非常轻,每一篇都不长,这当然是为了网络文学的屏幕阅读方式,那上面不可能像纸面文学那样尽可能地沉重、复杂。要弄成那样,也不是网络文学了。她的写法就是典型的小说变种,一种亚小说。有人物、有命运、有故事,但你说它是小说,那也只能算作亚小说,因为它的人物、故事、命运都并没有展开,也并不以人物的性格塑造等为职责,它是各种小说因素的平面运用,题旨却是为散文。对那些仍对新疆抱有神秘想象的内地人来说,哈萨克、草原、牧民、毡包、牛马骆驼的事情都是神秘元素。她靠这些轻文字轻松赚得网络高点击率,引得多家出版社与她签约出书——想不通的人,那些一辈子写散文的人,跟谁说理去呢。
      二、现场录像
      这也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散文,以一批青年散文作家为代表。似乎回到福楼拜、左拉、莫泊桑那一路的自然主义写法。当然,自然主义文学主要说的是小说。这里引用这个概念是要强调,这类散文具有自然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如不追求曲折变化,只向读者提供生活的记录。李娟的《冬牧场》是这类散文的代表。她忠实地记录了一次哈萨克牧民的转场:从行前的各种准备,包括服装、穿戴、跟谁家等,之后是自己领的任务,骑在一匹老实安全的马上,负责看护带领一群分给她的牲畜走向一个目的地。在通往这个漫长的目的地的路上,要经历许多不亲身经历难以体会的困难和艰苦。作者的笔触细致、周到并时时不忘充满情致地积极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她忠实记录一次哈萨克牧民转场的生活服务。她的笔就是摄像镜头。当你质问她:如果是这样,录像不是比你做得更好?她会回答你:当我套上三条棉裤、八双袜子、脖子围得不能转动,在仅仅是零下15度的旷野的寒风中冻到渐要失去知觉,转眼为了追赶那些胡乱偏离路线的牛羊,跑得浑身大汗,又一件一件脱去衣服的时刻,录相能告诉你那些皮肤、心灵和大脑中的感受吗?
      这型散文或者跟在场散文有着什么渊源。这个奖的名字起得蹊跷,好像在场是一个多么有区分性的概念。好像谁写散文总不在场一样。这也罢了,奖的名称,各有其义,不值深究。但是当记者每提问一个获奖作者,必先申明他(她)的写作与在场主义的关系,生拉硬拽的就有些滑稽了。本来这个民间奖项,又是散文奖,能办成这样,每次还都评出一些看似公平的作品和作家,偏要把那个在场牌打得山响——自己把自己做小了。诺贝尔奖从来不需再三申明自己的主义,连鲁迅文学奖也没搞出个主义来框框定定。好散文一定要现场、在场吗,资中筠的散文大部分跟在场没多大关系。如果她都有关系了,在场主义也没什么可值得格外强调——人人都有关系了。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新动向

    【散文新动向】 2019楼市新动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