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也谈储安平的政治转向]中国近期政治转向了

    分类:工作总结模板 时间:2019-05-08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学界对储安平政治转向的研究,大多将原因归于社会大背景。这种观点固然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但存在化约主义的危险。在上海,与储安平时相往来的朋友大多为共产党员或者左翼人士,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在潜移默化中对储安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分析储安平的政治转向,进行历史情境式的细节研究,不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为战后知识分子发展史的叙述提供了另一种言说方式。
      关键词 储安平 政治转向 交往网络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储安平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尤以谢泳的研究最为瞩目。但是,对于储安平战后政治态度的转变,现有研究过多强调了历史因素,即社会大背景对储安平政治立场的影响,而忽略了“小环境”,即社会交往圈子的作用。笔者不揣浅陋,试从社会交往网络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1 储安平的社会交往网络
      储安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光华大学,当时的老师有胡适、潘光旦、罗隆基等“五四”一代学人,深受自由主义的熏陶。1936-1938年,储安平在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深造,师从费边社会主义者拉斯基,从而成为英国式自由主义的宣扬者。到战后初期,储安平已经成为舆论界知名的自由主义者。1946年9月1日,储安平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标榜自由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企图有二:一为论政,为“自由思想分子”提供一个言论平台;二是培植自由主义的风气,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在失序的社会中形成一股安定的势力。
      战后,上海是民主力量的聚集地,这些知识分子大多为各民主党派人士,不少人具有中共经历或为中共地下党员,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储安平对这些政治色彩浓郁的知识分子,有着淡淡的抵触情绪,公开宣扬不参加任何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活动。不过,储安平毕竟在上海生活,他主编《观察》,是复旦大学教授,还是中英文化协会的副会长,因而也就存在较为稳定的社会交往圈子。
      在《观察》周刊的编辑、出版事务上,储安平与笪移今往来颇为密切。笪移今与储安平同为江苏同乡,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二人在重庆时相识,交往很是相得。笪移今是《观察》的股东、发起人、撰稿人,他回忆说:“储同我常在一起分析政治形势,讨论编务和选稿标准等问题”,尤其是“在收到有关经济政治方面的来稿而又难于取舍时总送我审阅决定”。笪移今在上海联系广、影响大,他是民治新专教授、九三学社理事、民建会员,“大教联”会员,①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银行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但实际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
      陈维稷也是《观察》的股东、发起人和撰稿人,尽管他并不过问《观察》的社务问题,但与储安平共事于中英文化协会,分任正、副秘书长,故来往也较为频繁。陈维稷是留英学界的前辈,对储安平多所照拂。在上海,陈维稷的公开身份是交通大学纺织系主任、中纺第一印染厂厂长,民建会员,“大教联”会员,实际身份为中共特别党员,受中共上海局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委派专门从事工商界的统战工作。在陈维稷的主持下,中英文化协会经常以座谈会的方式开展活动,也邀请一些进步人士举行秘密会议,储安平往往受邀参加。
      在重庆时期,储安平结识了张志让、陈望道、周谷城等前辈学者,并受邀参加复旦大学民主教授举办的演讲和座谈会。张志让是复旦大学老教授、法学院院长,“大教联”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曾参与创办民建,与上海各界都有着稳定而通常的联络渠道,是民主界的领袖。陈望道曾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者、最早的共产党员,尽管后来脱党,但一直以学者的面貌从事革命宣传和民主运动。陈望道和周谷城都是“大教联”会员,且周谷城曾和毛泽东一起工作,与共产党渊源颇深。战后,储安平接受张志让邀请任教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又应陈望道之邀在新闻系授课,由于工作关系,彼此来往较多。特别是张志让,深受储安平敬服和信任,如1948年12月《观察》被国民政府查封后,储安平在逃往北平前将《观察》周刊托付给张志让照料。
      从储安平的朋友圈子可以看出,他所来往的知识分子均与中共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均为“大教联”会员,且大都与民主党派关系密切,与上海工商金融界民主人士来往频繁。于是,以“大教联”为联络渠道,在中共党员的支持和参与下,这些民主教授与上海各界的民主人士广泛联系,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影响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尽管储安平为了保持自由主义立场,刻意与上海的民主人士保持距离,但实际上已经身处这一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同时,作为来往密切的朋友,储安平不可能不知晓笪移今和陈维稷的中共身份,而张志让、陈望道和周谷城的政治立场,在上海知识界则是人所皆知。
      2 储安平的政治转向
      处于这样的一个朋友圈子中,储安平受到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朋友们的认识和主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政治判断和选择。特别是在这些民主人士的说服和争取下,储安平的政治态度、立场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1947年夏,九三学社决定将“反美扶日”作为民主运动的核心任务,中共上海局给予了大力支持。笪移今计划借助《观察》舆论阵地,展开宣传和民主斗争,为此,他多次与储安平协商,分析时局,争取他的支持。从1947年8月至1948年10月,《观察》先后四次发表反美扶日的专论和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笪移今说:“《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当时是不参加九三活动的九三成员”,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观察》,在客观上是参与了民主党派的民主斗争的。
      1948年10月,正当中共军队渡江南下、节节胜利的时候,《观察》周刊发表了张申府的《呼吁和平》一文,立刻招致了共产党的批判,解放区将之作为反面教材学习,上海的民主人士,也纷纷发表意见批评《观察》。在中共的委托下,施复亮决定请笪移今作为中间人,约请储安平面谈。施复亮早年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后退党以学者身份从事革命民主运动,战后加入民建。笪移今回忆了这次面谈的经过:

    相关热词搜索:也谈 转向 政治 储安平

    [也谈储安平的政治转向]中国近期政治转向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