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三种视角下看传统,临《荐季直表》]

    分类:工作总结模板 时间:2019-05-08 本文已影响

      钟繇是汉末至三国魏的大书法家,历史上流传有他许多的故事,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书家。而传世他所书的《荐季直表》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今已海天茫茫无踪无影,只留下了一些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
      大凡高水平的书家,决不能仅靠冰雪聪明就能到达书法的高峰,而是要靠他对书法如痴如醉的深爱,对书法付出毕生的心智体力而无怨无悔,乐在其中。钟繇就有许多痴迷书法的传奇故事。“相传若与人居,则画地广数步,卧则画被穿过表。”起居处的地下画的满是字,睡觉时把被子都画破了,足见其为书痴。又传说他与当时的书家魏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论及书法用笔,知道了蔡邕把《笔法》传给了韦诞,钟繇苦苦求之而终未得到,故痛恨而吐血,魏太祖以五灵丹把他救了过来。此事钟繇一直耿耿于怀,等到韦诞死了,他派人把韦诞的坟墓挖开,终于得到了蔡邕的《笔法》。为了书法,不顾脸面向人求告而遭白眼,于是恨得吐血,最终还是把人家的坟给挖了,为了书法不惜当一个盗坟掘墓的“小人”,可见其确实是患上了“书法强迫症”。当然这些都是子虚乌有、引人一笑的善意传说,因为他的字写得神奇了,于是就附上了许多传奇故事。
      《荐季直表》是钟繇70岁左右所写的,他活了80岁,70岁应是他精力尚好而且书艺炉火纯青之时,所以这件作品应是钟繇传世诸多作品中的代表作。以《荐季直表》与钟繇所书《宣示表》等帖相比较,表现出此时其书已进入了“得大自在”的境界之中。这件墨迹原作,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了。传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此件真迹被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是腐烂云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所以也像是传说的故事。越是传说,越使这件作品传奇,但真的故事发生了,下面录入的是网上下载的一段文字:“约四十五年前,王壮弘先生购得一部《壮陶阁法帖》初拓本,乃裴氏旧物。他逐一检阅,发现某册中夹有照片一帧,初不经意,及仔细审阅,不觉大喜过望。原来这张照片,所摄的竟是钟繇《荐季直表》墨迹!这幅照片拍得清晰,标准,质量非常好,字迹工准,曝光正确,为我们留下了《荐季直表》真迹的原貌。直至今天,世间所知《荐季直表》的照片唯此一帧。王壮弘先生得此照片,非常高兴,非常宝贝,很小心地保存起来。十年“文革”中,他的其他集藏尽数散失,奇怪的是这幅照片如有神护,一次次地逃过了劫难,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1984年12月,上海《书法》杂志要找一件名作印在《书法》的年历附页上,王壮弘先生时任《书法》杂志编辑,考虑再三,就选楷书第一的《荐季直表》,此照片才第一次公开于世。照片一公开,在书法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现今所有的刻本,没有一种可与照片相比的……”
      王壮弘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他有十几种重要的书法著作,对书法业内大有裨益。王壮弘先生与《荐季直表》这段传奇式的因缘在书界留下美谈。而王壮弘先生自己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书法家、鉴定家,又是武术家,他1987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武术“世界杯”国际锦标大赛中夺取金杯,可见他的武功同学问一样非常了得。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上善若水》,从哲学层面融合儒、释、道,打通文武。2008年他去世,享年81岁。我与他只有过一次接触,那是1985年在山东掖县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上,壮弘先生对我提交的论文《也谈沈尹默先生书法》提出了异议,平和而理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像有些与会者学术辩论时情绪激动而失风度,壮弘先生展示着一个学者的风范。
      1984年上海《书法》发表《荐季直表》墨迹照片,引发了我对此帖的极大兴趣,当时我就临写了几遍,而且自觉很能“上手”。因照片的墨迹对比度比较低,颜色很浅,于是我又找来《三希堂法帖》中的刻本《荐季直表》,放大复印张于壁间,复印件可看其基本结构,而墨迹照片可洞窥其用笔的细节乃至感受其隔了时代的古典气息。后来我对此帖时热时冷,但此帖中内在的一种不可名状的美似乎与我“心有灵犀”,所以一直未能忘怀。1998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我的那本书法集,选人了我临写的一幅《荐季直表》,但当时的印刷还是制锌版。我交给出版社的是作品的黑白照片,后来出版社未将照片还给我,所以这篇小文无法用作附图。不过相比较之下,那幅作品临得还是比较精到的。这里附上我2006年临写的一幅(60cm×40cm,皮纸)与文章做应照。
      《荐季直表》的内容是钟繇向曹丕推荐一位曾经战功卓著、如今生计困顿的部队退休老干部再就业的事情,文字中言辞恳切。对于推荐成功与否,已不可知,也不必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但以“钟太傅”之高位,尚能如此热肠,从中或又多少体味到作者的胸怀。有专家说这件墨迹不是出于钟繇之手,属于“伪好物”,就是伪而不劣的假货。我不是鉴定专家,自然没有发言权,但从一个书法人的感情上我是不接受的。说是唐人根据原作所摹,其理尚能成立;说是完全由后人向壁独造,我是断然不能接受。此帖我断断续续临写的时间跨度历30年,深切体会到此帖醇古的隶意,不是那个时代的28人是很难制造出来的。《书法》上发表的这张照片,前贤笔触清晰可鉴,行笔游刃有余,行间恣情任性,形质的“不完美”(造假者往往是求形质上看去“完美”)与行间透露性情的本真,使人难以相信这会是双钩摹本。
      南朝梁书论家庾肩吾云:“张(张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钟繇)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王羲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这段话将三位书家作了很有意思的类比,将天然与工夫作为一组对立又统一的对应关系来评论书法的方法一直延伸到今天,沈尹默在书论中将书家分为善书者与书法家两类,其实也是天然与工夫两类的另一种说法,他将二王、欧、虞、褚、颜列为书家,苏东坡、黄山谷列为善书者。书家以工夫胜;善书者以意趣胜,也就是以天然胜。对当下书法的各种流派,也多以传统书法或艺术书法标榜自己,其实也是天然与工夫认识论的延续。庾肩吾认为王羲之是尽善尽美的,而张芝以工夫胜,钟繇以天然胜。细读《荐季直表》,显然不能用“尽善尽美”来形容,我觉得用“浑然天成”四字最合适。“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陆行直语)以点画精到、八法完美来说,比起晋唐法帖,《荐季直表》或可说是“功夫次之”,但就其格调境界言,此帖远非“插花美女”者可以比攀。细读《书法》发表的墨迹照片,在传世的数种钟繇书法中,能当“云鹄游天,群鸿戏海”(梁武帝评钟繇语)八字者,只有此帖。
      年轻时学写小楷,先生们力主学钟繇《宣示表》而反对写钟绍京书《灵非经》、赵孟颊《汲黯传》之类的帖,意在求醇古而去妍美,先生们的一片用心可鉴。从开始习书,就从审美上提高对书法的认识,不能仅仅关心技术(当然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但写钟繇小楷,由于都是刻本字帖,古人作书锋颖间鲜活的笔意看不到,因此有欲求醇古反伤迟钝之病。自从看到《书法》上发表钟书墨迹照片,直可洞察先贤下笔处,有豁然开朗之感。我在临写时力求笔路清爽与意味古厚之间的统一和合,此帖可以拿华佗“五禽戏”中的“熊戏”作喻,因为熊有着看似笨拙却十分敏捷的特性,与钟书之美合之。然原作中那种浑然天成是很难追到的。

    相关热词搜索:三种 视角 传统 荐季直表

    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三种视角下看传统,临《荐季直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