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的分析与思考

    分类:工作小结 时间:2020-07-31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走向,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的分析,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必须探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寻求建立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的目标和途径,为高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1.前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是由学校体育教育转化为社会体育的起点,高校体育又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是我国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新世纪高校体育发展,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2.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营养和摄入的热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却很少,因此,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亚健康人群在高校中呈上升的趋势。1998年教育部一项对全国32所高校38859名新入校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标准测试,不及格者大约占69.5%。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布的1998~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指出: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大幅度的增加,7~18岁男性儿童的人群的肥胖率比1995年大幅增长,城市男性由5.9%增加到10.1%,女性由3.6%增加到4.9%。农村男性由1.6%增加到3.7%。女性由原来的1.2%增加到2.4%。这次监测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结果比较,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呈全面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肺活量比1985年同龄人群要低。伴随着青少年步入高校,这种现状也被带进了高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大学生的体育基础“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水平不等,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严重的问题,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刻不容缓。

    2.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仍较大程度地脱离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也在进行创新与改革,很多学校先后成立了体育教育俱乐部,以体育教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授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2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2.2.1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创造了了有利的条件。然而由于经济体制下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使得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体育教师没有应有的地位。各高校在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对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体育工作在高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体育教师在学校成了“三等公民”,他们的工作量被折合,评职称不被重视。这种观念和做法严重的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阻碍着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第二,人才缺乏、人员过剩。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难以引进,原有的人才不断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人员过剩富余人员难以流动;第三,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大多数教师的职务、职称仍是终身制,从而导致了庸者占岗位,能者却没有机会,分配仍是平均主义,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2.2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前提保障,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在不断进行之中,同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从目前情况看,仍没有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上课兴趣不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应该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2.3教学观念落后。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课时占较大的比例,而理论课的课时相对比较少,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质,而忽略素质教育,脱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没有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观念滞后。

    3.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走向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在受苏联教育思想影响的基础上,我们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第二阶段是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受到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育以身体教育为中心;第三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属于运动手段的教育阶段。顺应时代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以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受益体育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标,培养具有竞争能力、开拓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3.1加强复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主体,所谓“复合型体育教师”是指在知识结构方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的知识群组成,在智能结构方面由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聚合而成的,即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主、辅修专业的经历,还要涉及与主、辅修有关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总之,要有宽阔的纵横向知识面,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在体育理论实践领域里,具备独立完成多项工作的能力。复合型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方面都是全新的,既有利于全面完成“教书育体”的双层任务,又能实现“文武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按照“三自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

    3.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趋向于多元化。

    随着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结构形式、手段和方法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体育教学方法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育与娱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实现体育竞技等多元化的目标。通过多种目标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突出内容丰富、充实、多样,健康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和生活性项目,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3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个性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防止伤害事故的能力、自救自助能力等等,使学生成为会自己运动、科学运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4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体育的身心素质发展。

    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不是刻意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努力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体育专长,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的习惯,了解健身意义,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体育人口得到增加,才会使我国大众体育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应该有计划介绍更多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校体育教育为全面的育人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考核中避免项目特点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侧重于每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应该掌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共性的东西进行教学考核,这样才能真正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5以快乐体育、主动参与体育为主的教育目标为导向。

    快乐体育、主动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特征,学生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体能、智慧、思想,以获得成功、失败、喜悦等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满足感,还可以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宣泄自己感情,陶冶情操,尽情的享受体育的魅力。古人云:“悦其精神忘其形”。所以学校体育要结合学生特点,运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在快乐体育中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心情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6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理论教材方面将会更加讲究科学性,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等。理论知识对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工作与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将会更加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彻底纠正“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

    3.7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

    高校体育是优秀人才的摇篮。各体育强国攀登世界体育运动技术高峰,大多数人才是从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的。运动水平越高,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大学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将是国家提高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我国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推进,高校将要担负起培养体育竞技运动人才的重任。

    3.8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终身体育主要在于使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各环节紧密相连,以保证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贯性实现一体化。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终身体育相结合,高校体育是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重要的保障。高校体育教学应面向学生,在走向社会科学健身和自觉锻炼身体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并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的过程。高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应该把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作为首要任务。要把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不仅能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要求,而且能够克服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终身体育教育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鉴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走向,及其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从高校的管理阶层到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都应该向“培养习惯,学会方法、发展体能、终身受益”的目标逐渐迈进。改革后的体育教学内容,强调了其理论内容的科学性、指导性,实践内容的兴趣性、实用性,既符合了大学生现阶段身心发展和需要,又为他们今后的从事体育锻炼在思想上、能力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4.2建议。

    4.2.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提高体育教师应有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4.2.2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多选择一些趣味性教学内容。

    4.2.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体育的社会化进程。

    4.2.4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给学生留下锻炼的空间,体育场地要全天候的对学生开放,也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健身俱乐部,争取一些体育彩票公益金,使场地得到合理的利用,还可以缓解体育经费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午.青年学生体质状况堪忧[n]光明日报,1998,09,07:5

    [2]1998年~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n]2001,10,26:2

    [3]常伟.浅谈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44-345

    [4]林萍.普通高等体育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及其具体措施[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83-85

    [5]李克勤.试论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j]石油教育,1994,4:30-32

    [6]田荣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学刊,2001,10:74

    [7]杨加旺,赵小辉.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72-75

    [8]杨卓.今后高校体育发展趋势[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9:66-68

    [9]刘克彪.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120-123

    [10]谷贻林,浅析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四川体育科学,1998.4:14-16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改革 走向 思考 高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