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入团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申请书格式
  • 初中生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学生
  • 高中生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入党介绍人
  • 党性分析
  • 入党政审材料
  • 高中生
  • 大学生
  • 研究生
  • 军人
  • 部队
  • 公务员
  • 职员
  • 教师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1000字
  • 800字
  • 600字
  • 500字
  • 400字
  • 300字
  • 2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申请书 > 公务员 >

    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运作机制及其与非洲一体化的关系_中非合作论坛2018时间

    分类:公务员 时间:2019-05-13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中非关系;FOCAC,中非合作论坛运作机制;非洲一体化;南南合作  [摘要]中非合作论坛的运作机制表现出双边多层互动、共同推进的特点,非洲国家从多个方面对论坛做出了贡献。中非合作论坛与非洲一体化是一种互动关系。非洲联盟一直作为观察员参与论坛并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一些议程和合作项目的设计中,非洲一体化的因素也得到适当重视。有的企业在非洲设立项目时注意到区域因素。非洲联盟大楼的落成是加强非洲联盟在中非合作论坛中的分量和作用的一种表示。目前,论坛决策过程表现出逐渐科学化的特点,也明显具有因势利导和不断调整的特征,这意味着随着非洲各国对这种集体性协调机制态度的变化,论坛将出现更多元化的走向。本文还就中非合作论坛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建议。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2)06-0057-09
      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并开始为其他国家或经济体仿效。近年来新兴国家主办的非洲论坛(峰会)有:韩国一非洲论坛2006年11月7-9日在首尔举行;非洲-南美洲峰会2006年11月30日在阿布贾举行;印度一非洲论坛峰会2008年4月8-9日在新德里举行;土耳其-非洲峰会2008年8月18-21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伊朗-非洲峰会2010年9月14-15日在德黑兰举行。值得强调的是,共同发展是中非合作的目的,这既是中非合作过程中一直遵循的原则,也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一种体现。在国际合作中,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是十分自然的。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必将有利于双方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非合作论坛的运作机制及其与非洲一体化的关系,并就论坛的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中非合作论坛的运作机制
      中非合作论坛的源起得益于以下因素的作用。首先,中国与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长期合作为论坛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的中非关系使论坛的建立变得必要和更加紧迫。第三,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第四,多位非洲高官敏感地意识到中非合作机制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论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中方政界和知识界就建立中非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机制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在有些人眼里,非洲似乎只是一个消极的接受者;中非合作论坛被认为是中国实施所谓“宏大战略”的舞台。通过对中非合作论坛政策制定过程和运作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中非合作论坛的南南合作关系的本质。
      中非合作论坛从酝酿、创建到运转是双边多层互动、共同推进的结果。
      中非合作论坛具有双边互动的鲜明特点。一方面,这一合作机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是中国人推行自己战略布局的单方面努力;另一方面,虽然创意始于非洲方面,但几十年的友好交往,使得中非双方在20世纪90年代末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建立某种常设的合作机制的要求,因而一拍即合、水到渠成。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互动的特点一直继续。
      1.中非双方多层互动。首先是核心层的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直接互动。1999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接受非方的建议成立合作论坛之后,江泽民主席致函非洲领导人,正式提出建议并特别邀请诸如非统秘书长萨利姆等客人前来与会。第二个层次是论坛召开之前的高官会议对于论坛最后基础文件、机制化等方面的贡献。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外围、最常态化的互动来自于双边使团与驻在国各层级之间的互动②。双方外交官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也促成了中非外长在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举行双边磋商会议的常态化,成为论坛的另一种常设机制。
      非洲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1)非洲方面是中非合作论坛创意的提出者。唐家璇外长首次访非时,已经有其他非洲国家人士提出类似的想法。1999年来华访问的马达加斯加外长正式提出在中非之间建立某种多边机制,与唐外长的想法一拍即合。国务院批示同意唐外长上交的报告后,外交部命令驻非洲各国使馆与所有非洲国家磋商建立这样一个机制的可行性,非洲国家都积极配合。(2)非洲代表提出的意见丰富了论坛两份基础文件的精神。在论坛的酝酿过程中,非洲代表的主事权精神得到体现。在高官会议上,他们对中方提出的文件文本表达了意见并提供了不同版本的文件,包括生物多样性、无核区、旅游业发展等内容。经过三昼夜讨论,第一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最大程度地包括了双方共同关切的方面,最后文本文字是原文件的两倍多。(3)非洲方面推动论坛机制化。第一次会议时非方要求将论坛机制化,中方对此看法不同,中国人行事谨慎、循序渐进,希望两年后召开高官会议,评估具体成果后再决定是否机制化;非洲人充满热情,希望立竿见影,提出马上机制化。最后,中方尊重了远道而来的非洲客人的意愿,也表现出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特点。
      2.中方内部决策过程的特点。中方在筹备和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具有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交叉并行的特点,既可以说是民主集中制传统的再现,也可以说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多层次外交决策机制形成、多元外事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趋势。唐家璇外长虽然认同马达加斯加外长的建议,但并没有立即上报中央,而是请非洲司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可行性。经过多次讨论,直到多数人同意以后才集体写论证报告上报国务院。除了这一层面的讨论和论证以外,该议案还被分别拿到外交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驻外使节会议和每年召开一次的片会上讨论,以便使外交人员能广泛建言献策,结果是这两级会议都赞成搞中非合作论坛。
      3.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双边差异与共性。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酝酿过程可以看出,双方在历史、国际交往经验、文化和行事风格上都具有差异性,表现在对于论坛本身(从内容到形式)的期许上,非方与中方不尽相同。中国人喜欢简单明了,文本也相对简约;非洲人熟悉现有国际交往中的程式化,特别注重会议文本,与中国人更讲究实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与此同时,双方互动过程中又都充分尊重彼此的利益,表现出共同的诚意。例如,有的非洲国家代表认为台湾问题可能是中国的重要考量,甚至提出将“一个中国”作为一条原则,双方经过坦诚而深入的交流讨论,最终否定了这一动议。双方的一致立场是:论坛要建成开放性的、能够推进双方多领域互利合作的论坛,而不是限定在政治领域的狭隘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中非 非洲 运作机制 关系

    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运作机制及其与非洲一体化的关系_中非合作论坛2018时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