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思想汇报范文
  • 思想汇报格式
  • 3000字
  • 2000字
  • 1500字
  • 1000字
  • 积极分子
  • 教师思想汇报
  • 部队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十八大
  • 党员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大学生
  • 两会思想汇报
  • 党课思想汇报
  • 党校思想汇报
  • 团员思想汇报
  • 个人思想汇报
  • 工作思想汇报
  • 季度思想汇报
  • 建军节思想汇报
  • 缓刑思想汇报
  • 科学发展观
  • 一月思想汇报
  • 二月思想汇报
  • 三月思想汇报
  • 四月思想汇报
  • 五月思想汇报
  • 六月思想汇报
  • 七月思想汇报
  • 八月思想汇报
  • 九月思想汇报
  • 十月思想汇报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10篇

    分类:个人思想汇报 时间:2020-08-07 本文已影响

    【篇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眼光、历史担当和政治智慧,对全面推动我国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关于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二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三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四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五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六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七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九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十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十一是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十三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制度的密码所在,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政策要求,也是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对于我们镇街一级领导干部来说,必须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严格落实上级的各项任务要求,不能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必须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确保中央各项大政方针不择不扣贯彻落实。

    二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党的指示为工作方向,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具备的政治素养和职责使命。当前,党的指示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这就是我们当前工作的指路灯。在内化于心的同时,更要外见于行,党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归根结底,党的需求就是中国发展的需求,更是群众渴望幸福生活的需求,我们要始终以党的需求为工作重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等,都是我们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时时要放在手上、揣在心窝的重点工作,需要我们久久为功,踏踏实实做的事。

    三要切实保持社会稳定,将“维稳”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镇街一级,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必须牢牢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因为这是个社会大变革时代,这个时代因利益分化调整,不同阶层之间,矛盾和纠纷不断出现,这些矛盾的出现,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面对这些矛盾,我们一是尽其所能得化解矛盾,二是在重要时期重要节点上拿出我们的经历和办法,死盯死守,严防死守。现在来看,不出事的稳定压倒一切是我们的基本要求,一旦出事之后,稳定压倒一切变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什么事都干不了,就像我们的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等都要给稳定让路时,就真的已经晚了,所以说稳定压倒一切是防患于未然。我们要提前预防,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要坚定不移扫黑除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要坚持疏堵结合,不断化解信访矛盾;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不忘群众是我们的亲人。王忠林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老百姓最讲感情。要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党员干部要到群众中去走动走动,交朋友、论亲戚。”作为一名镇街领导干部,我们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进群众感情,“以百姓之心为心,处处用心”,下大气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坚定跟党走。当前形势下群众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征地拆迁、精准扶贫、惠农补贴等等,这个时候更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定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从内心最深处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人来看待,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儿上。

    五是要重视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专题单独提出来,足以证明其重要性。具体到我们许商来讲,要在理解领悟中央大政方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两山论”落实、落细、落小。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全面完成“小散乱污”企业、燃煤锅炉、畜禽养殖户综合整治销号基础上,强化日常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已取缔的“小散乱污”、燃煤锅炉和畜禽养殖户异地转移、死灰复燃;
    要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切实做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要持续推进对汽修厂、砂石料厂、停车场整治,坚决不能出现反弹;
    要严格执行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
    特别是当前进入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逐渐增多,要严格督促企业按照一企一册内容,落实好各项应急减排措施。

    六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其中最本质的、最关键的是党员干部自己“不想腐”。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必须以更高标准、更实要求、更严纪律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以实际行动引领班子、影响干部群众。用权要出于公心,始终把基层群众拥不拥护、经济建设需不需要、是否有利于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在处理人、财、物等重大问题和人民关注敏感问题上,严格按程序规定行使权力,坚决防止用权出格、以权谋私。用权要守住底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纪律,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别,在重大事项上不搞特权,自觉养成健康向上生活情趣,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不该干的事情不干,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真正管得住小节、顶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经得起考验。

    【篇二】

    近日,中央召开第十九届四次会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党中央旗之所向,就是党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在当前推进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过程中,当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奋力推进主题教育制度建设。

    树立“一盘棋”意识,融合推进制度建设。

    主题教育主要环节包括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个环节贯穿始终,是个相融相通的整体,不能割裂的、单个的看待,应当树立“一盘棋”意识,将各个环节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融会贯通、融合推进,既不能“一猛子”扎在理论学习中“出不来”,沦为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也不能漠视学习一味“蛮干苦干”,既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扑下身子了解民情民意,化解风险、检视问题,认真调研,也要注重挖掘提炼基层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立主题教育常态化推进的制度、办法。

    勇于担当,主动“先行一步”,及时制度化好的经验做法。

    “主题教育成效明显。”第二批自9月初启动以来,各地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灵活创新,采取了多种符合基层需要,有利于推进主题工作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凝聚着党员干部的汗水和智慧,体现了不同党员干部对于主题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有必要认真总结、反思、综合、归纳,该固化的及时固化,该推广的适时推广,让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焕发生机。这既是更好开展主题教育后续工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主题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日常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现实需要,党务工作者应当有“先行一步”的思维和行动,主动做出坚定的探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回看、审视工作的优劣短长,扎紧制度篱笆。

    要对照中央近年来发布的新党章党规党纪要求,强化“对标对表”,主动回看、审视现执行的规章制度,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该替换的替换。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更好推进党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坚定笃定初心,毅然决然扛起使命担当,静下心来,收拢性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主动收集、归纳、整理,审视、反思、调整相关经验做法,既看到“花儿”又见到“刺儿”,尤其是主题教育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新问题,要不断提升见微知著、“见事于未萌”的能力,强化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的“笼子”,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从体制机制上化风成俗、规范激励。

    制度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

    没有实践就没有半点马克思主义可言。主体教育的制度建设既要体现出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特权和例外,又要体现出相应的“可操作易落实”,体现出实践性和人民性。回顾主题教育,给我一个最深刻的启迪,就是制度不能“挂在墙上”“放在案上”“停留在纸上”,规章制度一定要积极回答时代之问,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能够紧密结合实践生活,能够在推动“老百姓的幸福”事业中发挥作用。党务工作者应当提高政治站位,放宽政治视野,主动归纳、梳理、提炼、固化其中的“模式”“路径”,促进主题教育精准精确、落细落实,将这些实践中形成的创新成果,长期坚持下去,促进党的建设压细压实,更加精准化、科学化。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一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自信、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每名党务工作者、每名党员都应当提升政治站位,结合岗位职责,在推进主题教育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勇做“参加者、探路者、奋斗者”,敢当“领头羊”“排头兵”,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和奋斗,奋力推进各领域各层面主题教育制度建设的繁花绽放、春华秋实。

    【篇三】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展现了“中国之治”的“智”,它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纵深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70年砥砺奋进,“这边风景独好”。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渐进渐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发展道路,并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新时代“中国之治”夯实基础。翻开“中国之治”的新篇章,“中国之治”的综合效能亟待释放,如何让一项项制度法规从落在“纸上”到走进群众“心里”,需要每一位“答卷人”齐心协力走好“中国之治”新征程,建设好“社会治理共同体”。

    葆初心、强定力,做党的忠诚“挚”爱者。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的核心要义,过去,千千万万中华优秀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无惧血流冲锋陷阵,在祖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无问西东添砖加瓦,只因对党的忠诚早已镌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最坚强有力的支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在事业和工作中切实践行对党的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忠诚干净的担当力量,走好“中国之治”每一步。

    勤为民、履职责,做群众的暖心“知”心者。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之治”的根本,人民群众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等无不汇聚人民智慧、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在“中国之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途径,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干群携手汇聚“中国之治”最强合力。

    以规矩、真行动,做制度的坚定的“执”行者。制度是“中国之治”的体现,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推进“中国之治”新征程,要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度不是“稻草人”摆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立足自身岗位,自觉崇尚、遵守、捍卫制度,挑起制度执行职责,积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让制度的价值和生命不断赓续,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中国之治”带领着“中国速度”创造一个个“中国奇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我们将不忘初心使命,做“中国之治”新征程上的“zhi”者,沿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行。

    【篇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1月1日《人民日报》)

    党的领导制度指党的领导工作与活动的规则和程序。众所周知,管理体制有人管人和制度管人两种方式。但,两种管理体制的方法、手段不同,效果大相径庭。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好人。制度管人是现代管理制度的好形式。因此,党的领导理应采取制度管人的科学管理体制。实践证明,“三点一线”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着力点”。

    “三点”之一是科学执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客观世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党的领导也必须反映这一客观规律,特别是要反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因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提高党科学执政水平,体现党政职能分开、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就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

    “三点”之二是民主执政。顾名思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民主执政,就要集思广益,集中民智民慧,体现多数人的意志。

    “三点”之三是依法执政。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领导也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绝不能以权代法,要以法护航党的领导。

    完善一切都归党的领导的“一线”。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更是人民的行动自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因此,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一切都归党的领导的“一线”牵(总揽)。

    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有效的领导。

    【篇五】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至民族复兴关键一程,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会议的鲜明主题。会议通过的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怎样的“制度之优”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全会给出了时间表,画出了路线图,需要我们转化为实践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以党的领导“制度之优”开创万众一心、民族复兴“中国之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望过去,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面向未来,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放在一个突出位置,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我们要把党的领导当做老百姓幸福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渗透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方面,让党的领导,成为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

    以安民爱民“制度之优”开创生活幸福、社会和谐“中国之治”。制度是有灵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从“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义务教育制度,到“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的收入分配制度,再到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并非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蕴含着暖心的温度。服务人民才能凝聚人民,团结人民才能开辟未来。不忘初心好扬帆。我们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忧乐为忧乐,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利益。让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最好注脚。

    以法之必行“制度之优”开创公平正义、长治久安“中国之治”。“法者,治之端也。”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相继出台,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治之网越织越密,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要靠法治守卫。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中国之治的最强保障。

    【篇六】

    “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令人听在耳里,暖进心头。

    厚植于心,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心头肉”。翻看沉沉甸甸的历史画册,中国共产党再苦再累再难,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星星燎原之火,汇聚了百万雄师,最终取得伟大的革命斗争胜利,解放全中国。再观欣欣向荣的当今社会,中国共产党依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党员干部应该经常以真挚为民的情怀坚守为民服务之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压实在肩,共产党员始终为民挑起“重担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厚重承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铮铮誓言。肩头有使命,心中有责任。一个个“第一书记”下基层、望村民,走田间、上地头,一个个“驻村队员”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解决民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精准扶贫以来,减少了9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得到基本保障,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担子再重,毅然扛起;
    生活再难,有党不弃!

    落实于行,共产党员始终是人民的“引路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中国共产党就像一盏明灯,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进。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优越的社会制度,科学的治理体系,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七】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之治”将如何获取新思路、新方向?又将如何给予人民群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随着主题教育与基层工作的有机融合,这些问题在我们学思践悟中逐渐明朗。新时代“中国之治”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的“模板”,不是虎头蛇尾的“面子”,也不是避重就轻的“形式”,而是“内外兼修”的“大治若愚”。“大”在智慧决策、科学施策,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共建共治,共同推进“中国之治”向纵深发展,共同收获长治久安、文明和谐的幸福感。

    法律制度之“治”,既要追根溯源强化建章立制,又要保驾护航推动落地生效。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离不开稳固完善的制度基础,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没有法律制度的有效支撑,就没有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背后,更多的是基层干部们恪尽职守的付出。可见,要想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社会问题,在不断强化建章立制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严守法律制度“红线”,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基层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公里”究竟有多远?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和奉献精神。如果不能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就无法带给群众幸福感。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既要有敢作敢为的担当,也要有善作善成的智慧。力求盘活政策制度,发挥治理实效。

    社会道德之“治”,既要由上而下培养公民道德,又要平行推进弘扬社会公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根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要求道德建设也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当下,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强化德治成效,国家大力宣传,学校加强教育,企业纳入考核,公民道德显著提升。但仍有许多“漏网之鱼”,社会公德面貌有待改善。并非因为“湖”大“网”小,而是需要一种来自公民之间的平行推力,仅靠由上而下的力量无法织密这张“网”。这就要求每个公民争做生活中的道德楷模,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同时,积极带动身边人,影响更多人。感召是激发群体活力的重要力量,只有将榜样精神的正能量融入日常生活,充分发挥社会群体间的感召力,才能织出“疏而不漏”的德治之“网”。

    生态环境之“治”,既要精准施策加强污染防治,又要正向激励引导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做到“软硬兼施”。一方面,要将全盘规划与因地制宜融合起来。既要有全局意识,制定环保总体规划方案,又要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性开展治理工作。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人文风貌,也要考虑人力财力、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融合起来。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离不开基层干部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但守护美丽家园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借助学校、企业、城乡居民等全社会力量。通过正向激励,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能力,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丽乡村,共同谱写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全民凝心聚力的“大治若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之路上,我们要用“内外兼修”的大智慧助推新时代“中国之治”走向新征程。

    【篇八】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往纵深发展,取得“中国之治”的新时代新思路,让法治中国迈向历史新纪元。

    对于当前在全党持续深入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言,也可从“中国之治”中深入挖掘和汲取经验启示,为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树立“风向标”、划实“硬杠杠”,描摹出具有时代印记、富有中国特色,厚重而隽永的“底色”。

    描摹制度“底色”,杜绝搬来“飞来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要探索建立好主题教育的常态长效机制,同样也需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而非盲目照抄照搬他处经验做法,做好总结提升、巩固提升等后续工作,在特色做法的总结提炼上讲出原味、辣味,让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为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打牢根基、奠定基础。

    描摹创新“底色”,不拘泥于“模板”。创新,是一个常谈常新、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对于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习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要让主题教育出实效,也需要在思路上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固有模式、惯性思维的“藩篱”,结合和利用好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舆论宣传形式,让其跟得上时代、跟得上群众需求,营造主题教育的良好宣传氛围,为其描摹上一层富有时代特色的全新底色。

    描摹规划“底色”,协调联动“弹钢琴”。要做好统揽全局的指导工作,习总书记谈到,必须在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要‘十个指头弹钢琴’”。鉴于此,要让主题教育工作富有成效,也不能采取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一揽子方案”,也不搞一刀切、一锅煮,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而是要统筹好“一盘棋”、做好细致的谋篇布局,针对主题教育不同层级、领域和对象的特点,要科学合理作出安排,加强分层分级分类指导,既要确保领域上的全覆盖,又要增强指导方式、检视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十个指头”都动起来,弹奏好一首首为国担当负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时代好旋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且以“中国之治”为主题教育成效描摹“底色”,为主题教育富有成效而奠定扎实稳固的思想之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之源,以令群众满意的一张张“成绩单”为主题教育成效打上最亮丽的“高光”,也让华夏大地厚植民情依托、民本所系的土壤、结出民生领域改革的累累硕果。

    【篇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

    党的全面领导要落实到方方面面,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九千多万党员心中应该竖起的坚定信仰,手中应该做出的踏实表现。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那么就必须从制度机制上,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基层党建工作搭建起了每个党员和组织之间联系的桥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基层党建工作要做实,当好党员教育的“垫脚石”。当前的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党员老龄化,最新的政策理论和会议精神传达难;
    外出流动党员多,组织生活参与协调难;
    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数字网络化学习科普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就要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分析当前各类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因材施教”,广拓党员发展路,发掘新鲜血液入党,提升年轻党员的带动作用,以少数带多数,以年轻带年老,以先进带后进,从根本上解决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
    同时,严把组织生活关,将党员日常管理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严肃开展三会一课,做好主题党日活动,不能流于形式,限于形式,要将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将书本学习与app学习结合起来,将参会学习与远程送学结合起来。只有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把“地基”打牢,那么,我们才能搭建起各基层党组织坚固、美观的楼房。在这其中,基层党建工作者既要当好“闹钟”,制定规范,做好提醒,又要当好“监控”,监督有力,严抓落实。

    基层党建工作要创新,搭起党员教育的“天文台”。组织生活既要规范开展,党员教育更要敢想敢为。科技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党员教育工作搭上飞速行驶的科技快车?基层党建工作要大胆创新。利用好丰富的媒体传播形式,立足工作实际,在解决痛点难点的基础上,找到亮点特点,开展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如拍摄相关科普短视频、实地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异地支部之间的交流和分享等,既要“走出去”,也要“融进来”,尤其是针对农村党组织,利用好新年、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契机,激发党员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将政策理论、会议精神与个人生活、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反馈给组织,既让政策“落地”,又让结果“升空”,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现代化的丰富形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我们的组织生活既像拉家常一样亲切,又像听讲座一样有效,进而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基层党组织发展态势。

    党的全面领导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实做新基层党建工作,既要当好“垫脚石”,让党员脚踏实地,又要搭好“天文台”,让党员仰望星空。

    【篇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宏伟蓝图成现实,精髓要义在落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不断涵养“制”和“治”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推动全会精神落实见效,为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作出应有贡献。

    思想上绷紧“制”和“治”之“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重视程度决定投入力度、推进速度和工作成效。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在前进征程上,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时刻都要紧绷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这根“弦”,将“制”和“治”的理念扎根在心,常念之牢记之,做到日常生活时,想着依“制”去“治”;
    工作任务重,不忘依“制”去“治”;
    工作头绪多,突出依“制”去“治”。如此这般常将“制”和“治”刻印在脑海里,我们就不会因事多而淡忘、任重而懈怠,从而抓住一切时机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行动上铆足“制”和“治”之“劲”。如果说思想上的重视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打好了基础,那么,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关键所在。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等已经明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自当始终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扭住目标不放松、铆足干劲向前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跨越前进道路桑的“娄山关”“腊子口”。常言道,抓落实靠行动,无行动必落空。付诸行动得靠主动,全力以赴定能成功。如此,创造中国奇迹的行动哲学,必将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无穷魅力。

    方法上善用“制”和“治”之“招”。新时代新征程上,不论是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还是推进“中国之治”,既需要不骛虚声、扎扎实实的行动,也需要崇尚科学、讲究方法,注重效率、力求实效。有些事务纷繁复杂、有些事务矛盾尖锐、有些事务困难重重,仅凭一腔热情不行,盲目蛮干不行,一味苦干肯定是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比如,“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就要用心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夯基固本;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心用情去吃透民心民情、优化服务……总之,对内涵丰富、难度较大的工作领域,要勤思善悟,有针对性拿出的“治”办法、并不断完善“制”,切实增强“制”和“治”之效,充分发挥“中国之制”新优势,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心得体会 全会 四中 九届 贯彻

    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