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求职简历
  • 简历范文
  • 简历模板
  • 简历表格
  • 简历格式
  • 自荐信
  • 推荐信
  • 求职信
  • 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简历样本
  • 自我评价
  • 自我介绍
  • 自我鉴定
  • 写作技巧
  • 面试技巧
  • 个人简历100字
  • 个人简历200字
  • 个人简历500字
  • 师德主题征文6篇

    分类:个人简历100字 时间:2021-02-17 本文已影响

    【篇一】

    当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懂得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责任;懂得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有些老师从个别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爱,能温暖人的心灵;教育的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生”也不例外,相反,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爱。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其学习的斗志。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转化的。

    我在想: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那么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然而,对学生除了所给予的爱以外,我们还应有一份责任感。如果说一切教育都是源于爱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责任也是一种爱,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和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要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

    【篇二】

    在学生暴力袭击老师的恶性新闻频频发生,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频频出现,愈来愈不服管教的学生群体偷走了教师的温柔,导致现代师生关系若即若离的今天,谈论“四有教师”,似乎格外的有必要。教育学家塞·约翰逊有言:“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笔者亦认为,背离自然是师生关系恶化,教师出现乱象最大的问题。反而言之,师生之间,心怀仁爱,不苛求,不怨恨,接近自然地相处,才会催生好教师,教师也更接近幸福。

    现代教育环境下,学校的评比制度愈发细化和严苛,教师的压力愈大,就愈看重班级学生的表现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教师因为早出晚归付出太多,而学生又愈难管教,极容易陷入一种“苦情”心理,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由此,导致多少对师生结成了“怨偶”?多少教师失去道德,失去教育理想,失去仁爱,只有“逼迫”?笔者以为,要培养“四有”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应放下功利心,使师生关系回复到无关利益的自然状态。以一种更加从容、理智、温润的姿态来与学生相处,回归到师生最纯朴自然的状态。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作初步的思考。

    不苛求完美,不怨恨错误

    初一的时候,适逢教师节,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开展“感恩教师”的主题班会。因为学生刚进校,还不太熟,所以这个班会只能由我来主持。由身为教师的人,来主持一场“感恩教师”的班会,怎么着都有些别扭。我于是对学生说:“你们就当做缅怀你们曾经的老师吧。有没有曾经比较喜欢的小学老师,跟大家说一说?”

    原以为他们即使不主动发言,也会心有所感,勾起回忆。没料到学生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我不甘心地追问:“怎么会没有呢?小学六年,那么多老师!应该和班主任感情比较深吧?”除了少许几个学生似乎费力地想起来一个,其它依然环顾四周,彼此深有同感地说:“没有!”其中小杰高喊着:“小学老师都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每次得不到‘双优班’和‘卫生流动红旗’,班主任开班会就骂人!”其他的同学都会心地笑。

    身为老师,除了泛起一种物伤其类之感,我更多的还是反省:是不是我也曾因为学生未能得到“双优班”和“流动红旗”,而对影响这两项奖项的学生恶语相向,摆臭脸,武断剧烈的批评?是否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价值只存在于得“双优班”和“卫生流动红旗”和优异的成绩?是否因为某次自己挨了领导的批评,而转回头把怒气撒到他们身上?是否因计较利益而不经意间损害了学生的情感,损害了他们对于一个好老师的期待?

    曾经看过一部寄意深远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男主角丁元英是个奇人,思想高超,异于常人。父亲生重病,他提供钱,却不回家看上一眼。面对姐妹和老母亲似乎天经地义的愤怒责难,他语出惊人:“付出就是为了付出,不是为了回报。如果母亲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多伟大了,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直说得老母亲满面羞惭,无话可说。为什么丁元英对父母不愿施加感情?因为父母亲“养儿防老”,养育子女本就是冲着防老的目的。既然你抱着功利的态度养育我,那我给钱你养老就是了,凭什么要求我回报感情?同理:既然老师抱着功利的态度教学生,凭什么要求学生回报感情?

    如果老师能够做到不功利,那么,学生犯错又如何?

    十二三岁的年纪,活蹦乱跳不爱拘束的学生,偶尔犯错影响了“双优班”荣誉又如何。按时到校,穿校服戴校卡做眼操,早午读认真念书,自习课安静无声,这就一定是好学生吗?也可能是呆子,是一个蒸笼里蒸出来的一窝馒头。优秀的学生有些不爱大声齐读书,也会偶尔迟到,也会觉眼操无聊,甚至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偶尔逃课去操场散个步,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人不轻狂枉少年!如果因为一个月没有得到“双优班”,就责怪学生,甚至对班集体流露出恼怒情绪,下个月他们可能会表现特别乖,一举重获荣誉,但是也可能在心底里与老师划一道深深的鸿沟,在沉默中滋生疏离感。

    后来,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个月错失“双优班”。得知这个消息,我没有任何责怪他们的意思,反而巧妙地对着全班学生反省:“这次错失‘双优班’,怪老师抓得不严,你们大家都很优秀,千万不要自责。午读读得不好,可能是老师当时找了一些学生搬作业去了;
    早上有两个同学迟到,可能是当天生病了,没来得及写假条;
    卫生区没有打扫干净,可能是经常有别人班的同学在里面遗落垃圾。不要沮丧,重要的不是失去,重要的是从失去里暴露出我们的问题,这只会促使我们做得更好!”紧接着,班长开始主动站起来反省自己,劳动委员、学习委员也纷纷开始反省,收获了全班同学如雷的掌声。自此之后,学生更加地信任我,也努力表现得更好,再也没有错失过任何一次‘双优班’。

    现代的教师群体容易被日日更新,周周总结的各项严格的班级评比压抑得像深海鱼群一样教条僵化——稍严格的学校甚至还有末位淘汰制。制度的压力下,班主任难免苛责,失去民心。常言道:“无欲则刚”,意即“不被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种利益所诱惑,就是达到了真正的刚义”。如果能把班主任的得失放在后,把学生的个人成长放在第一,从容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想必会塑造出一个情操高尚的教师形象。

    是否欣赏“无用”的学生?

    班级有一个学生小林,长相就属于不讨喜的那一种,头大脸开,五官不合。相由心生,人也粗笨迟钝,举动不雅,有失教养,令人不悦,成绩且靠后。什么主持、表演、书法能力俱无,作业敷衍,字迹像雨像雾又像风,自习课还老多嘴。对于班级,他可以说是很“无用”了。除了照章处理他的问题外,平素很少理会他。既然是块难以拉扯的木材,对于班集体有害无益,性格也令人不悦,难免会在无意的言行之间流露出对他的忽略和些微的轻视。实在觉得他“不可爱”。

    但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尤其对看似“无用”的学生的态度,其实只要其他学生感觉到了,都会悄悄地刻在他们心底,影响他们对老师的评判态度,从而影响老师在学生心底的亲近度和信任度。

    某次班会课,提到自信心,给学生举例,有的自以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其它的亮点值得自信,譬如小陈,虽然成绩不佳,但是电脑技术高超啊!譬如小莫,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是孝顺勤劳啊!马上就有学生发言:“老师,小林也很孝顺很勤劳!在家都是他做饭给爸妈吃的!”其他同学竟纷纷侧目赞同。我才惊觉,原来一个如此“无用”且“不讨喜”的学生,也能有如此好的群众基础!学生眼里的学生,和老师眼里的学生,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不喜欢的学生,在他们眼里,也是踊跃欣赏的对象。由此看来,其他学生都比我善良公正,大而言之,他们比我懂得尊重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我想,大概源于同学们对他不抱什么功利态度,寻常视之。而我的错误,不能不说存在功利心作祟的缘故。

    班会课被震惊之后,我试着放下我的“有色眼镜”,尝试回复到我和学生的自然状态。我不再仅仅把他当成一个学生,更把他视作一个普通的小孩,这样之下,他慢慢地就没那么“讨厌”了。我指导他练字,修正他那别扭的字体;
    下课后找他来办公室背书,给他报听写;
    考试倒数之后,及时找他过来分析原因,一起反省。有时候他会主动过来办公室给我打一壶开水,扫一下地,送一块糖。渐渐地,发现他也并不是毫无可爱之处。对待仅有的几个朋友,他相当的仗义!宁肯自己受委屈,也不让我批评他的朋友,这一点令我对他刮目相待。当我承诺我不会批评他的朋友之后,他咧着大嘴巴,粲然一笑。

    卢梭有言:“永远不要急于对儿童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一块麦田里,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有的活动能力强,有的乖巧懂事讨人喜欢,有的个性鲜明——这些学生都会给老师留下不坏的印象。最怕的就是一些成绩不引人注目,而且品行不佳甚至使人滋生“厌恶”的学生,他们或“貌寝”心躁,或木讷呆笨,或古怪顽固,或空虚无聊,每一个言行每一个毛孔里都流露出使人不悦的气息,“一点”都不可爱,似乎“无用”而碍眼。正因其“无用”,老师在面对他们时,往往容易流露出粗糙不耐烦,能打发就打发。此时学生会强烈地感觉自己得不到欣赏,面对一个明知不喜欢你的人,你还会倾心相与,付与信任吗?当然不会,只有疏离和淡漠——感情是相互的。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要欣赏“不可爱”的学生,关键在于摒弃功利心,回复到师生之间的“自然状态”。如果学生感觉到自己被欣赏,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和权威者,而是一位可亲可信的长辈。心怀仁爱,看似最“无用”的学生都能被老师欣赏,旁观学生也会心有所感,如沐春风,师生氛围才会趋向温暖。

    是否长做“无用之事”?

    日常时时告诉学生“少说废话,少发呆”,“少浪费时间,少做无意义之事”。我以为这是珍惜时间,是少年向上该有的姿态。然而,六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这话并不对。

    很多事情,当时被认为是与教育正题无关的“无用之事”,日后被证明都是真正有用的,是形成学生对老师印象的极大的一环。

    放学后在办公室多留一留,改着作业喝着水,会有学生跑过来和你唠嗑,唠嗑当中你会发现,原来你以为很熟知的某个学生,他还有你根本不知道的一面!原来正直的副班长,他还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
    原来那个难管的女生,她从小学就开始和坏男孩谈恋爱……慢慢地,对待一些特殊学生的时候,你也会显得游刃有余;
    你找班上学生谈话的时候,他们会惊讶于你对他们的了如指掌,对你横生信任。

    有一阵,学校的住宿生周五是不用晚修的,路远回不了家,有点寂寞,她们便相约晚上来我宿舍聊天听歌。我“忍痛”割让自己的周末时间,陪着他们聊天玩耍,海阔天空。日后却发现,正是当年自己舍不得割让的这些陪听歌看电影的时间,陪他们消耗时光做的一些“无用之事”,使这些学生与自己特别亲近。其中一个女孩子考入湛江市二中之后,经常给我打电话谈心。某次元宵节接到她兴奋的电话,给我听她镇上的锣鼓喧天;
    有时很疲惫,收到她俏皮的短信,看到她在短信里兴冲冲地喊我“老田”,都会为之怦然心动……而其他特地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正规教育”的学生,许多都销声匿迹。原来并非“有意义”的事情,才会使学生更依赖老师,更喜欢老师。

    而这些“无用之事”,说到底,其实只是陪伴。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强聒不舍的教育,而是陪伴。陪伴久了,感情日深,你希望他学会的优点,他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学会。你希望他改正的缺点,他也不知不觉地会修正。正如我们一直看重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塑造作用,父母最多的不也是陪伴吗?彼此陪伴,才最贴近学生的心灵。

    教育理想,情操,仁爱,实施起来,其实很难。央视记者柴静曾经为一位来自德国的中国志愿者做过一期深度采访,他叫卢安克。德国念完了大学,毕业不久就来到了中国,后来停留在中国广西一个当时只有拖拉机能够通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的板烈村,在板烈小学做志愿者。三十岁了还依靠国内的父母寄给他的生活费生存,物质上难以理解的清贫。他不敢向学校要工资,因为害怕学校找他要成绩。曾经他教的学生,英语成绩考的都是倒数第一,家长有意见,所以他连一个正式的老师都算不上。他不习惯中国的教育制度,想教给小孩子真正的英语,和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精神教育。“我想给他们的是走自己的路所需要的才能和力量。”没有身份,没有社会地位,他在板烈小学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陪伴,陪伴小孩子学习生活,深深地注视他们,理解他们,带他们改善自然环境,拍纪录片,做些无用的事情。这些顽劣古怪的孩子,居然深深依恋着他,向他期待的路上走,有孩子为他即兴写下惊人的诗句:“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变。”

    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卢安克做的事情没用,没效果,不可效仿,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这是“无用之事”的力量。这是一种至高的情操。

    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人的本性中,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竞争与荣誉之所以会带来争执,因为它会引发人的功利心。带着功利去与学生相处,会极大地损害师生关系,损害教师的修养。意大利诗人切萨雷说:“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愿我们能尽力摒除杂念,使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去施教,催生一位拥有教育理想,情操高尚,心怀仁爱的好老师——愿我们自然地去施,才能幸福地受。

    【篇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的形象被刻画成:孺子牛、园丁、春蚕、慈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从历史走进现实,融合了太多有关教师的文化元素。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她,确实很难,但是在我的内心,班主任应该是“守望者”。

    班主任对教育的守望,既包含着《麦田守望者》中幻想能做个“纯真”保护神的道义感,也包含着陆游“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使命感,更包含着将人生奉献给教育的宗教信仰般的情怀。

    一、守望教育,成就大爱人生

    守望首先是一种守候,对教育本真的守候,对学生本性的守候,对人之善的守候。但历经各个年代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元素的渗透,今天的教育沾染了不少功利、浮躁和形式主义。这就需要我们能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平凡的举动播撒伟大的种子,以质朴的爱心孕育繁华的人生。

    大爱人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师之大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深知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我庆幸,成为了一名师者,可以全身心地爱学生。有了爱学生的权利,爱学生的能力如何提高,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实践。学生学习习惯差,我就风雨无阻陪伴学生度过每一个早午读、大课间和自习课。学生自卑失落,我就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学生急躁粗暴,我就利用课间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给予学生丰富的人文滋养,引领学生收获心灵的美好宁静。学生内心躁动,我就甘于寂寞,在朗朗书声中与学生固守着这一方净土,传递知识与爱,任时光荏苒。班主任的爱不是亲情的浓、爱情的美、友情的甜,而是发自内心的“润”。

    大爱人生是“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的真诚交往。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宽广、多变的世界,时而天真单纯,时而复杂极端。我努力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沃土,播下适宜成长的种子,为那幼小却蒙上阴霾的心灵洒下温暖的阳光。不曾忘记,l憎恨的表情、眼底的阴冷和对抗的盛怒。我在班上失控地数落l逃学的“罪行”时,却忘了,l曾经单纯干净的笑容与毫无掩饰的信赖。于是我改变了与l相处的方式,与她不断进行书信沟通,发现,她的厌学、她的早恋、她的叛逆,都源于家庭父母爱的缺失和学校老师信任的缺失。找到l心灵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的钥匙自然出现。师生唯有保持彼此内心的尊重,才有君子坦荡荡的行为交往,才不必在意偶尔的叛逆与不逊,只需关注彼此生命的本真。

    大爱人生是“同心共济,始终如一”的职业坚守。毫无疑问,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不是经济富有的职业,班主任更不是学校报酬最多的岗位,但我们却是学生生命中毋庸置疑的“重要他人”。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接受了班主任这个岗位,我们便自然与孩子们站在了一起。我为孩子们的学习牵肠挂肚,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兴奋不已,为孩子们的小缺点费心劳神。当孩子们为给运动会参赛的同学加油而喊哑嗓子,当孩子们朝气蓬勃地参加冬季跑操训练,当孩子们学生因为获得“双优班”“文明班”而欢呼雀跃,我由衷地感到了喜悦。无论是组织者、指导者、还是引路人、人生导师,只要我们在了,班主任在了,希望便在。

    二、守望教育,成就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是知识学问日有所增的人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智慧人生唯有学习才能获得。我们要善于汲取智慧,以守望我们的教育梦想。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和学生在一起,他们的成长是我们坚守的理由,也是我们成就自己的动力和资源。守望教育的我,开始走上智慧型班主任成长的探索之路。

    我向传统文化借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今教育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如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关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等等。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既要有爱心责任,更要有觉悟智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我向心中之师求智慧。“独学而无忧,则孤陋而寡闻”。我拜点亮人类智慧心灯的教育家为师,如卢梭、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蔡元培、南怀瑾等,拜当代中国教育界的魏书生、李镇西、黄泽南先生为师,向他们求教教育的智慧,开悟人生的真谛。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心里扎根,我开始运用新措施和技术激励学生。如,让学生课前一起喊“我们是最棒的”,设计班级logo向日葵,引导和激励学生坚持写“阳光日记”,模仿李镇西组织学生编写班级刊物《幸福蜗牛》,实践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自治理念,采用班级议事的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应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著名“成功公式”,以个人和小组的综合管理效应为管理目标,激励和培养班级的集体主义和互助合作精神。

    2014年9月,我被学校选派参加湛江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并获市初中组的第1名。比赛让我有机会站在一个特别的高度去检视这几年的班主任经历,梳理我的教育理念。我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允许他不断犯错,但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我的职业理想,是让学生成为“明是非、知好歹、能体谅、有担当”的人。这些理念并不独特,但源于我的教育梦想、源于我的读书心得、源于我的工作实践。如此,才有我发自内心的相信和自然而然的践行。

    守望教育的智慧人生,更在于守候生命的自然流淌,不矫揉造作,不强加于人,所谓“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
    更在于期望教育的社会担当,不急于求成,静心与教育一起前行。

    三、守望教育,成就欢愉人生

    生活是美好的,教育人生也应是美好的。班主任对本真教育的守望,充满了爱和智慧,必然是一段欢愉的人生。古人云:“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其实不然,欢愉的教育人生乃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简言之,真正的欢愉不能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学生成长,更应该包含教师对“堂前花”的赏心悦目。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唯有这样的教育人生才是欢愉的人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是一种美,但这样的教育人生却总给人一种凄美感,它是一种以舍弃和牺牲换来的成长。

    当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背景下,教育的功能是双向的。

    其一,全心播撒爱的种子,教人成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有责任、有义务、更应该有热情去关注并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在两极分化严重的初二阶段,我召开了一次以《青春无悔梦想飞翔——不留遗憾升初三》的主题班会。在班会课的班主任发言环节,我坚定地告诉孩子们:“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人生总是不断地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有个道理我们都懂,掉在水里我们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我们才会淹死,我们只有游,不断地往前游。孩子们,告诉我,我们是什么班?”“蜗牛班!”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们虽然爬得很慢,但是还是努力地往前爬!”全班都激动了,这时c站起来说:“是啊,我们都是一只只慢吞吞的小蜗牛,虽然很慢,但我们却未曾放弃过努力。所以,我们很幸福,我们在2班很幸福!老师,谢谢你!”我分明看到了,我举着火把,用热情点燃了孩子们内心的希望。

    其二,全力谋求自身发展,成人悦己。教育的发展功能首要的正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乃是教师的收成,有收成的人生注定是欢愉的人生。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个梦想鼓励自我走向成功。有了梦想,才能拔起擎天的巨木,才能在漫长的黑夜耐心等待天明。而我的梦想便是要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的默默耕耘中,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教师节里,已毕业、已工作的学生的一个个亲切问候的短信,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笺,一张张饱含谢意的卡片,雪片似的飞到我的身边,我的内心缀满了欣喜与力量。守望教育,既是对自身最初选择的坚守,更是对实现最初教育梦想的坚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

    教育守望者的多样人生,也是如此。守望教育,成就师生之爱,成就师者智慧,成就成长愉悦,一路走来,有挫折、有反思、有收获。但能让我坚持下来的,不只有爱,还有理想、道德与智慧学识。我在心底里默默发誓: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生无悔的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要守候着三尺讲台,用三寸粉笔耕耘岁月,让人生在教育事业中收获感动。

    【篇四】

    “师者,唯有躬行不语,方能默而成事,不言而信;
    唯有仁爱不弃,方能得如所愿,不令而行。”

    ——题记

    一、吹南风,发现需求点让学生更“踏实”

    南风效应,其实是一则寓言故事的升级。故事讲述南北风打赌,若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为赢。北风不停吹,可越刮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
    南风慢慢、轻柔地吹着,让人感到暧暧的,就自觉地把大衣脱下。该现象给了我启示:找准学生的心理需求点,有针对性导行,便能达到“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

    职校教学现状中,学生学习激情普遍不高,小部分学生甚至厌学,玩手机是一种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上网玩qq、玩微信,可谓“不亦乐乎、不可开交”。我曾做过统计,班上90%以上的同学每天玩手机都在2小时以上。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样教育引导,让他们从玩手机中解放出来,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戒掉学生的“手机瘾”刻不容缓!有一次,我正在授课。突出传来“嘟嘟、嘟嘟”声响。我转身一瞧,一位学生正在偷偷发短信!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讲课,一边拿着课本,走进学生中观察,居然发现有6成以上的学生都在低着头玩手机,这是不公开的秘密。我也心知肚明。

    下课了,我请其中一位同学以帮老师搬作业本为由到办公室。她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待其转身离开时,我随口问了一句:同学,你认为在课堂上玩手机对吗?假如你是老师,发现学生这样做,你会怎样?她愣住了,也明白了。“老师,我错了。”她告诉了我,她在和其他同学谈晚上到哪找美食小吃!原来我班有一个名为“为青春喝彩”的qq群。随后,我以“美食专家”的昵称成功加入了这个qq群,从而获得了许多学生需求信息。对她们,我尽量推荐本地美食小吃和网购性价比较高的美食,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一个星期后,我获得了群主资格。见时机成熟,我又组织了两次野炊郊游和几次班级排球赛,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班级气氛活跃,我也成了他们的亲密伙伴和生活导师。

    当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平近、相互信任时。最后我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绝不碰手机、吃饭不看手机、晚上10:00后绝不玩qq。我自己也带头做到。同学们都愉快应约。课堂纪律有明显的效果。

    透过“课堂qq交流”现象我发现,和风细雨教育源于对学生理解、尊重和信任,体现的是一种生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教师多换位思考,放下师者之架,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真诚沟通,一定会发现更多小秘密,并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方法。摸清学生的成长规律,特别是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心理需要,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式来转化学生,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对热事件需冷处理,使之降温,在心平气和的教育中避免矛盾激化,更利于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其实,教育是有“温柔”的!

    二、悄渗透,释放正能量让学生有“理性”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若离开了师傅的指点,也便谈不上个人修行了。“授之以渔”才是师者之王道。身正为范,才是对学生无形教育的最好诠释。悄然渗透,释放正能量更是展现教师风采,凸显教育智慧的重要标识。

    2014年的一次班级捐款活动,主题是:“献爱心、送温暖”。我市的一所中职学校与我校是联谊学校。学校号召师生为该校一个患病的同学捐款。我在班级的捐款现场捐了500元,其他同学见此情形都踊跃捐款。我知道此时的任何语言都没有实际行动奏效。一位单亲家庭、特困学生谨慎,怯怯地问了我一句:老师,捐5元钱可以吗?我诚恳的应答:当然可以!并带头为她鼓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这位学的爱心叫好喝彩。

    我随即给同学们讲了一个“门槛效应”故事:1975年,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做了一组对比实验:替慈善机构进行募捐,对一些人说了一句,“哪怕一分钱也好”;
    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实验结果显示前者的募捐比后者多两倍。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建立目标底线意识,不断实践躬行,更能够起到“跳起来摘果”的引导作用,更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找到前行的目标方向。

    然而不管是公益捐款、富利院看望老人,还是环卫义扫烈士公墓等活动。我都深深的感受到:教师悄然渗透,是无形的激励引导,更是学生乐其所愿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苦口说教不能吊起他们的胃口。而应按照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多以榜样示范,释放正能量,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内在潜能动力,更利于他们增强上进奋斗的激情。给学生明确一定的目标,以培养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为导向,让他们的理想更加远大,信念更加坚定。

    其实,教育是有“温度”的!

    三、试放手,挖掘新鲜感让学生强“品质”

    “禁果效应”,能给学生更多的诱惑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师生,自认为即将走上社会,是成人了,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往往做出一些自认为创新大胆冒险的行为,倘若引导不当,必然危害无穷,不利于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多给学生自我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收获独有的认知感悟。去年班级里学生闹矛盾,而引发的“绝交信”。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两个学生都是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其中一个是班干部。我马上把身为班干部的女生叫到了我的办公室,和她作了一番交谈,我并没有直接问及纸条上的事情。第二天,我把班上另一位和他们相邻的一个学生叫到教室外面,谈话。先谈她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又了解她周围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她向我反映班中有两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相互有矛盾,相互猜疑和不信任,常有吵架的事情发生。两周过去了,经过我仔细的观察、不断找同学谈话,有矛盾的同学似乎平静了许多。直到有一天,我又发现有两位学生趴在桌子上偷偷的哭。我没有任何迟疑,找到有矛盾的学生单独谈话,直接开门见山的谈起她们的事情,然后一起和解她们的矛盾。在谈话的时候我很注意自我的角色,从同学、老师、学校、家庭等立场,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矛盾。也许老师的话语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和纯洁的心灵,意识到各自的问题所在,她们一声不响悄然落泪。谈话时我没有批评任何同学,更没有直接指出是谁错谁对。谈话后她们自主的写了检讨书给我。并且在检讨书最后都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

    堵不如疏。作为班主任应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准,鼓励学生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在争辩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入手,多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引导,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必要时候,教师不妨多做“愚者”,使某个教学话题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禁果”,让学生能够在人为设置“圈套”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体验,就能使得他们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满足全面发展需要。

    其实,教育是有“深度”的!

    四、常鼓励,普施仁爱心让学生重“笃行”

    表扬是教师送给学生最美好的礼物,也是学生最想得到的东西。多从学生的闪光点出发,鼓励他们、认可他们、欣赏他们,就能使学生在品尝到教师爱的味道基础上更能“传递着爱”,让善良、关爱永驻心底,指导自己言行。

    欣赏学生精彩表现,关爱呵护他们,会使爱更有活力。记得有一次,我班的班长在全市获得了优秀班干部奖。她来到我办公室说,非常感谢我对她的关爱和栽培,忘不了对她的精心指导和悉心照顾。我清楚记得,因班长的家庭变故,曾经有辍学的想法。我帮助她办理了特困生免费就读,让她能够安心读书。在节假日,还经常邀请她到家做客,畅谈人生、未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还为她申请了校内勤工俭学的名额,让她在课余时间参与打工,挣得学习和生活费用。就是这样的鼓励,使得她走出阴影,积极快乐地迎接挑战。

    班长还在班级qq群里写到:她想做一名好老师,以无私的仁爱之心帮助学生;
    多肯定学生,让他们主动表现自己,传递爱心。在她的带领下,班级自愿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同学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有表演才艺的学生,在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主动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欢声笑语;
    有的学生去烈士公墓扫墓祭拜,缅怀先烈;
    也有学生去孤儿院看望小朋友;
    有的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环保,宣传节约资源,做环境保护的爱心使者,等等。

    爱应是教育的美妙音符,更是赞歌。新时期教师应以“眼中有生、心中有爱、言中有情”为根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关注学生,让爱永远充满活力。以欣赏的真诚善待学生,能使得爱更有分量。多表扬学生,可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亮点。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不再厌恶学习,并怀揣爱心不断前进。

    其实,教育是有“仁爱”的!

    【篇五】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并且用来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一句话。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我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枪眼一样壮烈,像董存瑞舍身托炸药一样震撼。

    自从我来到实验小学,遇到了这里的老师,我又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师德。现在我想说,高尚不仅仅是拼了性命,也可以是朴朴素素,平平淡淡的。它可以不像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辉,而像春天的小雨一样,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也浸润着身边同事的心。师德师风其实是一种状态,就是老师们的温文尔雅,精益求精;
    师德师风是一种行动,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的悉心呵护,耐心辅导;
    师德师风也是一种精神,是老师们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师德师风更是一种风格,是老师们的朝气蓬勃,安定从容。

    实验小学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的,虽然她们没有可歌可泣的悲壮的故事,但她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教书育人的高尚光辉。她们每一个人都像一本厚重的书,用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谱写着无尽的师德故事。

    在晨露微曦的清晨,校长们和值班老师们总会匆匆赶到学校,手拿钢叉站在学校大门口,笑迎老师和孩子们的到来,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当夕阳西下,他们不顾肆虐的寒风,又准时到岗,在学校门口及时疏通学生和家长们,确保学校大门口的畅通无阻,确保学生路队整齐有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回家。他们就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在满天星斗的夜晚,和那星辉交相辉映的,是学校办公室里还亮着的那一盏盏灯。灯下,每一个办公室里的每位老师都依然在紧张的忙碌着。她们要批阅孩子们刚刚收上来的作业呢;
    要准备明天的课呢;
    要和淘气的孩子家长沟通呢;
    要完成领导分配的新任务呢……忙碌的手实在是停不下来啊!耳畔时常回响着魏校长的殷切嘱托:“我们要打造精品学校,我们要为人民奉献优质的教育。”没有超常的付出,没有加倍的努力,怎么去达成那个美好的誓言呢?

    在我身边,这样的范例不胜枚举,那我就主要说一说我们二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我们二年级组的组长申桂珍老师就是一位非常令我敬佩的老师。她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她身为年级组长,工作非常繁忙,但没有缺过孩子的一节课。我每次路过二(9)班的教室,都会看到申老师在教室里忙碌的身影。有时你能看到他在与学生谈心;
    有时候看到申老师帮助其他任课老师在抓学生的落实;
    还有时候看到他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他就是这样只要自己有时间,就全身心的投入班级,做好每一项分内与分外的工作。她不仅要管理自己的班级还要管理我们整个年级。只要学校或者年级有一些事情,她都会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慢慢地、具体地、一步一步地给我们分析,教我们如何去做,她能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用自己的经验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指引前行的道路,使我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大家庭。

    记得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了,其他老师都回家了,申老师亲自检查我们二年级这十四个班级的教室安全情况。当她终于检查完准备回家时,因为天黑,下楼时不小心崴到了脚,情况非常严重,还打上了石膏,医生让在家休息。但申老师放心不下那些可爱的孩子,放心不下我们整个年级,没有听医生的嘱咐,第二天就拖着打着石膏的腿,拄着双拐来到了学校。因为腿脚不方便,申老师中午也不回家了,每天都是申老师的爱人送饭到学校,就这样一送几乎就是四个月。这令我们所有的老师都非常感动。

    我们的数学教研组长徐存平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优秀,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她对待我们几位刚来的新教师就想大姐姐一样亲切,经常在教学上无私地帮助我们。领着我们通教材,带着我们分析重难点,指导我们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有不理解的地方,去请教徐老师,不管她有多忙,都会放下自己的手头工作,耐心给我们讲解,从来没有不耐烦。

    再说说我们的董丽梅老师,她非常的敬业,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有时批改作业,有时指导待优生学习,有时耐心地和家长聊天。生病了也不舍得早点回家休息。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劝说她,生病了就回家适当的休息,她就说说没关系,只要孩子们的学习能有所进步,她就感到很快乐了。

    还有我们的刘娟鹏老师,马上就要退休了,也丝毫没有放松。每天都是早早地到校,把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她没有缺过一节课,没有因为快退休,少批过孩子的一张作业。她教书育人了一辈子,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十几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始终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育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事业,他多年如一日的在教育这块热土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楷模”。

    什么是师德?申老师、徐老师、董老师、刘老师……她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做了最朴实的阐释。现在我就工作在这些朴实、高尚的人们身边,她们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我每天都被这些平平凡凡的故事,普普通通但又伟大的老师们感动着,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为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着而自豪,我知道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但从她们身上我切实感到了付出与责任,我会向她们学习,学习她们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把实验小学这种精神扛在肩上,传承下去,让高尚的师德之风代代相传。

    【篇六】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才会事半功倍。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平时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业情况都及时地与家长面谈或通过电话、短信告知家长。今年任教三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还坚持不厌其烦地在班级群里详细发送几遍。学校收费、班级卫生打扫、放学时间更改等也在群里及时给家长们通知。记得一年级下学期,因陈婷婷老师产假、蒋老师受伤,我们班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换了两位数学老师。为此,我马上召开家长会,在班级群快速给家长讲清楚学校目前困难、公布科任老师电话、向家长详细介绍老师工作情况、利用家长中午送饭的时间给他们做好解释。得到了所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稳定了人心。此外,我第一时间向郑老师和彭老师介绍班级情况、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从而让他们尽快熟悉学生,和孩子们融为一体。班上哪一个同学亲人生日祝寿、乔迁之喜……我都尽量去祝贺!哪家孩子亲人重病,只要我知道了,我就买了水果和零食去关心探望。我就是这样把家长当作朋友,和他们和谐相处。我就是这样把和家长认识、交往当作是一种缘分。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告状,生活自理能力差。我经常帮他们梳头、系鞋带、整理衣领。孩子忘带饭卡了,就拿我的卡吃饭,我从不要一分钱。平时,我的办公室总准备的有一个“小小医药箱”。这可以及时处理孩子们的小伤口。为了激励孩子们学习兴趣,我结合他们年龄特点,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奖励贴和精致的学习用品。下课了,我不是回到办公室,而是站在教室里、走廊里,和孩子们聊天,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有时督促他们上厕所、有时监督他们赶紧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有时安慰想妈妈的孩子、有时帮孩子打开拧得太紧的水壶……总之,当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我是一个心直口快、做事风风火火的人。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要认认真真,讲究效率,玩要快快乐乐、开开心心。我不喜欢题海战术,一直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想尽办法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加强学生预习和复习等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调查访问、小组合作、查找资料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语文阅读量,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我只要有时间就在网上听名师的课,教案上、教材上总是圈点批画,写得密密麻麻。下课后我及时和学生交流,看哪一个教案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学生对哪一种教法更有兴趣?真正做到学生学情及时掌控,不同学生学有所获。

    到昭小13年了,我力争每天早上7点20到校。这学期任教一年级,每天午休和下午第二节课我基本上都在班中。从坐姿、站姿、举手、排队等细小的事情一一教起。教孩子们一笤帚一笤帚地打扫卫生,扫完之后笤帚要一把一把摆放整齐。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垃圾。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就做到每节课提前到教室。上课间操和体育课时,总是督促孩子们关掉电灯、风扇。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后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觉遵守纪律。虽然辛苦,但是我也觉得值得!2009年6月,曾经带过的毕业班学生冒着酷暑在昭君镇给我买了一条紫色的连衣裙。后来我听卖衣服的老板说:这是孩子们用零钱凑起来买的,他们满头大汗在街头精心挑选了几个小时才买下了裙子。不到100元钱的裙子,是全班53个孩子的心意,也是我这一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2016年11月,学生文艺节目表演结束后,班上十多名家长主动留下来捡掉在草坪上的彩纸屑。有的家长甚至跪在那儿细心地把纸屑打扫干净。近两年开运动会,多名家长主动到校给孩子化妆、排节目、帮忙维持运动会期间的学生纪律。特别是别铭宸妈妈、陈子悦妈妈为了激励孩子们为班级争光,各自花了一百多元钱为全班同学买来各种零食。前不久的运动会,因为星期四早上突降大雨而中断,我们班还有八张桌椅在主席台。等我早上7点20赶到学校时,家长们已经冒雨把桌椅搬回了教室。望着搬桌椅的两位老人衣服已经湿透,我的心里万分感动!每次放学,只要不开例会,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孩子带到学校下面的台阶,一直等到家长把全部孩子接回家才离开。我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孩子安全,为的就是不让家长着急.。

    十多年来,我多次到宜昌住院做手术。为了不影响教学,每次都是利用节假日去治疗。伤口未痊愈就硬撑着走上讲台,最大的一次手术休息也不没超过15天。有时候,脚崴了,就一瘸一拐地去教室上课;
    嗓子哑了,就在讲台前比划着手势忍痛讲课;
    2016年下学期一开学,上初三的儿子右腿骨折。我每天早上匆匆忙忙送孩子到医院换药后、再送他上学,然后自己又赶回学校。2017年12月7日,本已患有严重风湿的父亲又把右腿摔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无人照顾。没办法,我只好医院、学校两边跑。婆婆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主动在医院照顾我大小便不能自理的父亲。有家长看我忙不过来,也积极提出来要给我父亲送饭……可我都一一拒绝。家长们一句暖心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已经让我深深地满足。再辛苦,也值!

    学生喜欢、家长信任;
    学生进步,家长配合。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相信:用我的热心、耐心、爱心,一定会让孩子们学有所获。一定会让家长们放心满意!

    相关热词搜索:师德 征文 主题

    师德主题征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