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入团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申请书格式
  • 初中生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学生
  • 高中生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入党介绍人
  • 党性分析
  • 入党政审材料
  • 高中生
  • 大学生
  • 研究生
  • 军人
  • 部队
  • 公务员
  • 职员
  • 教师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1000字
  • 800字
  • 600字
  • 500字
  • 400字
  • 300字
  • 2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申请书 > 高中生 >

    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分类:高中生 时间:2020-09-20 本文已影响

    为加快构建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切实履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污染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切实筑牢我市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二)基本原则

    ——依法推进,改革创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由易到难、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对现有法律未作规定的具体事项,根据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立法建议。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体现环境资源生态功能价值,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实施货币赔偿,用于替代修复。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主动磋商,司法保障。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磋商未达成一致,赔偿权利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信息共享,公众监督。实施信息公开,推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共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并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

    ——案例实践,同步推进。在全市选择典型生态环境损害案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制度体系,形成部门间综合协调和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可借鉴的推行模式,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三)工作步骤及目标

    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分三步推进实施:

    2018年,出台《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逐步建立制度,形成模式,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稳步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行。

    2020年,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机制完善、技术规范、保障有力、公开透明、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二、工作内容

    (一)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本方案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草原、湿地、地表景观、地质遗迹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不适用本方案,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涉及历史遗留且无责任主体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由市人民政府纳入正常环境治理工作。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启动条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因人为因素造成国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有明确责任主体的,按本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1)发生《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重大和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2)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3)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发生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4)向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非法排放污染物(含有放射性的废物、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危险废物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

    (5)因污染或生态破坏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5亩以上,农用地10亩以上,可利用草原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致使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的;

    (6)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启动赔偿程序的;

    (7)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事件的。

    2.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管辖和启动程序。市辖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跨市(州)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报请省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由市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对本辖区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进行初审,符合启动条件的,报经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审查提出意见,并报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由提出意见的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指导协调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对于跨市(州)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涉及市(州)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分别进行初审,报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审查提出意见,符合启动条件的,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提出意见的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各部门职能不明确的案件,报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确定具体的职能部门办理。

    (二)明确赔偿范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的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律师代理、诉讼等合理费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提出细化赔偿范围的建议。

    (三)确定赔偿义务人。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现行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有相关免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四)明确赔偿权利人。根据国务院授权,市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市政府指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水务、农林等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分别开展矿山、土壤、环境污染、水资源、耕地、湿地等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工作,监督赔偿义务人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五)实施赔偿磋商。按照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实行先磋商后诉讼。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损害事实与程度、修复启动时间与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与期限等具体问题与赔偿义务人进行主动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赔偿协议经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若赔偿义务人违约,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磋商未达成一致的,应当及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六)完善赔偿诉讼规则。市法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指定专门法庭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案件;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赔付能力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探索主动修复、委托第三方机构修复、直接经济赔偿等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

    市法院要研究符合我市的生态环境损害需要的诉前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制度,并提出相应审判执行规范和指导意见;可根据试行情况,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建议。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七)加强生态修复和监督。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评估机制。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磋商或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执行情况和修复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机制。加强对赔偿义务人和权利人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管理办法,对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在索赔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我市暂不建设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充分利用甘肃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为我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由赔偿义务人或相关职能部门申请或委托损害鉴定评估。

    (九)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义务人无能力开展修复的,可以委托有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赔偿义务人自行修复或委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前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效果后评估等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缴纳的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由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替代修复。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企业或者行业环境损害责任信托基金制度、环境修复类债券等绿色金融手段。

    三、工作程序

    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且符合本方案适用情形的,按以下程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一)提起赔偿。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或收到相关投诉举报后,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应进行初步核实研究,认为可以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的,及时提出意见和工作方案,按照本方案规定的程序,启动相关工作。

    (二)损害调查和鉴定评估。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和专家组成损害调查组,就生态环境损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委托具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资质的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形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

    (三)赔偿磋商与诉讼。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根据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与相关义务人进行磋商,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或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四)赔偿实施

    1.生态修复。赔偿义务人按照赔偿协议或诉讼判决结果,开展自主或委托修复,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根据评估价格实行资金赔偿。

    2.生态修复监督。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建立健全修复方案制定与实施、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及效果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赔偿义务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自主修复或委托修复全过程监督。

    (五)绩效评估。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后,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及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绩效评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和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全省涉重金属、钢铁、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环境风险大和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易发、高发的特点,鼓励并推动企业参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将强制保险的性质定位、损害主体、强制范围、鉴定评估、定损理赔等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给付到位,切实降低污染企业经营风险。针对因果关系判定、损害数额量化等损害鉴定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落实经费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所需经费由成员单位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市级财政予以支持。发改、科技、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农林、水务等有关部门要对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与修复等相关项目优先考虑、予以倾斜,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强考核监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细化、分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严考核、硬约束的工作机制。建立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好信息采集、沟通衔接、信息共享等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将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不力、问题突出、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

    (五)鼓励公众参与。大力推进公众参与,努力创新方式,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生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的信息公开,及时将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裁判文书和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报告等信息在门户网站或其他媒体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做好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机衔接,按照市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确定的部门(单位)职责,主动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热词搜索:损害赔偿 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 制度改革

    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