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思修课心得体会15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初探]

    分类:高考祝福语 时间:2019-05-08 本文已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于内容针对性不强、课堂灌输较多,教学实效不够理想,导致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认识水平脱节、思想认识与现实行为不协调。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在对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激发学习理论的热情,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目前在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中,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实践教学没能列入学校教学统一安排,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文件,导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严肃性。这些认识与做法阻碍了“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基础”课践行育人的效果。
      1任课教师独立作战,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由于诸多高校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未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仍主要采取单枪匹马的形式各自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其教学效果主要依靠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且由于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获取的宝贵经验难以得到及时推广,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2班级统一行动,缺乏个体针对性
      目前各大高校在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时,形式上仍以单个教师分别组织开展为主,一般采取整个班级统一行动的方式,缺乏个体的针对性。由于不同学生对于每次选定的实践内容的兴趣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有所区别,对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状态,不愿主动参与进来,使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3保障力度不够,推广遭遇困难
      目前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实践教学只是补充,理论教学才能体现水平”。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尤其是诸多高职院校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使任课教师普遍感到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保障力度不够,教师费时费力的同时还要承担额外责任,甚至有时会有“费力不讨好”之感。所以,任课教师对“基础”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任课教师主动开展实践尝试的积极性,影响了创新方法的及时推广。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针对“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我院“基础”课程组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及周边人文景观环境,不断致力于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创立了课堂实践、第二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基地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及保障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构建了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科学考评体系,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实效性,提高了实践育人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1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即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基础”课的教学体系,紧密联系实际,重点讲授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相关问题。如本课程在我院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因此在内容设置方面,侧重结合大一新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讲解新生容易遇到的相关适应性问题,这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2)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我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观看教学资料片。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东京审判》等影片,借助生动具体的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思想的提升、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
      (3)校园实践教学。我院校园实践教学主要指通过在校园内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如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法律知识竞赛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把法律的基础知识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校园形成一种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校外实践教学
      (1)志愿者活动是我院“基础”课校外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无偿帮助他人的快乐,在爱心行动中感受自我价值的提升,努力推动“和谐校园”的创建和良好校风的形成,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责任感,并在积极参与实践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生经历,懂得为他人和社会无私付出,向全社会昭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2)基地教育。我院充分利用地理特点及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怀。让学生在缅怀伟人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中接受思想熏陶。通过组织学生下工厂、到农村去,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美德。所有这些教育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完善保障机制
      “基础”课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实践教学活动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课堂教学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院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尝试中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编写了实践教学授课计划,并针对每次实践教学项目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实施方案,为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保障实践教学顺利有序进行,我院在学院党委指导下,采取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多部门联动方式,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的有力保障,为实践教学取得切实育人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三)构建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科学考评体系
      “基础”课多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影响着“基础”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因而我院构建了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科学考评体系,在评价学生时注重“三个结合”,即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课程学习成绩与学生日常行为素质表现结合。我们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进行量化,纳入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范围。通过平时考核、社会实践作业、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该评价体系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的创新研究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经费、时间等资源,需要学校各部门、任课教师、学生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施实效。关于“基础”课实践教学通过我院教师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但很多方面尚需进一步创新与完善,为此本课程组做了以下有益探索:
      1全院各部门联动,实现统筹安排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应该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专门的机构,将学院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均纳入该课程实践教学工作体系中,实现实现全校联动、统筹安排。学院宣传部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教务处负责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的组织提供相关资源保障,并对实施效果及时进行检查与督导;学生处负责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统计工作;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主要应承担每次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
      2分设实践项目,实现项目化管理
      为了使学生在“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个性化选择,实践教学应该分设实践项目,实现项目化管理。针对《基础》课教材各章的具体内容,相应设计各种主题的教学实践项目,比如针对绪论中“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内容,可设计“新生不适应问题调查走访活动”;针对第二章“爱国主义”的内容,可以设计“爱国主义宣传周活动”;针对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的内容,可以设计“旁听法庭审判”的主题活动等。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使“基础”课每章都有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供学生选择。学院指派思政部门任课教师负责每个实践项目的具体管理,并划拔一定经费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教师因材施教,实现深入指导
      任课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实践项目,承担该项目的指导工作。每位教师在指导实践过程中,力求做到专业化、深入化,每次实践教学开展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培训,使学生详细了解开展这项主题活动应实现的目标及注意事项,掌握开展这项活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在每个主题项目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做好过程指导和监督,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指导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实践教学是“基础”课程教学与建设的重要环节。所有任课教师都高度重视这一环节,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我院“基础”课实践教学在学院专家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各部门所有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在课程组所有任课教师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2]余友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相关热词搜索:基础课 初探 实践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