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对联 >

    校园文化墙设计图_培育校园文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分类:对联 时间:2019-05-13 本文已影响

      高校是社会文化重要的集结地和发散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意义重大,对促进高校及社会和谐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以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一认准自身办学定位是重要条件
      定位就是要找准自己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是要明确究竟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定位清楚了,人才培养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造就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来为之服务。
      办学定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来具体体现的。合理的定位有助于学校教职工尤其是领导层高屋建瓴地去认识并把握高校建设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如果一所高等学校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自己的特色,就不能取得快速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本地方院校,在确定办学定位上考虑地方特点和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当地重点培养各类合格的本(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的特色观,是新升本地方院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把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及教育的协调发展当作一盘棋。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定位才能与时代同步,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基于这样的理解,徐州工程学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立足苏北、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求发展、以质量求支持、以特色求生存的发展理念。正是由于自身定位明确,学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江苏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发展势头强劲。
      二以特色校园文化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军。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徐州工程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1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设立系列专门课程,搭建个性化教育平台,成立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积极共建校企(地)合作创业平台,扎实推进创业实践项目,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与徐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以在校大学生和在徐(州)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各个群体,紧密结合徐州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健全具有徐州特色的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中高级人才,推动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而更好地为徐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学校创业教育实验中心基础上,建成了制造业企业资源规划沙盘实验室、创业准备实验室、仿真对抗实验室等实训室和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SYB创业培训课程等理论培训室。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徐州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强电子科技、影视动漫、能源环保、精密机械、文化传媒等行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设成集理论教学、学术研究、虚拟体验、项目对接、实体经营和专家咨询“六位一体”的全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大力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积极组织相关讲座、政策答疑和经验交流会,鼓励更多的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
      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以学生公寓区“两站”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徐州工程学院把建设学生公寓区“两站”(学生党员工作站和老党员工作站)作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温馨和谐的生活区,更把其打造成为创先争优的学习区和推进学风建设的第二阵地,进一步夯实了学生公寓区党建工作基础,促进了公寓区环境育人和学风建设功能的发挥。
      1探索建立“两站”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为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区成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在14个学院设分站,并规定各基层党委、支部要建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公寓社区档案,把学生在公寓区的表现作为入党考察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党委还成立了公寓老党员工作站。站内17名离退休党员干部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扶助困、爱心募捐等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公寓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充分发挥“两站”作用,着力打造“学习型”公寓
      为了将公寓区转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二课堂,学生党员工作站以优良学风宿舍创建为抓手,将学风建设阵地延伸到公寓区。经过几年的实践,建立起了学期初申报、中期测评、年度总评的优良学风宿舍评选制度。通过制定宿舍学习计划、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实行优良学风宿舍“一帮一”助学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老党员工作站成员带领广大外聘人员,积极投身到公寓学风建设中。他们自发捐款设立资助基金,常年帮助几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沉迷网吧的学生,他们则以长辈的身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在“两站”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0至2011学年,共有720个学生宿舍申报优良学风宿舍,占全院学生宿舍总数的24%。
      经过多年来的“两站”建设,学校广大职工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学生中违规违纪明显减少,学习动力增加明显,校园和谐氛围浓郁。“两站式”公寓管理已经成为徐州工程学院特色校园文化的名片之一。
      (三)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的沉积,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是全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赋予了我们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作为地处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市,徐州工程学院整合校地资源,积极开展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徐州市历史文化遗产工作,弘扬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徐州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全面振兴。
      徐州工程学院整合全校人文学科力量,在淮海经济区60余所高校中率先建立“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和地方文化研究专家、艺人一起进行联合研究,整合研究队伍。
      把徐州山水文化、战争文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等纳入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将开设一系列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首创“1+1互动模式”,即安排一个专业教师与一个民间艺人共同开设一门课,建立传承人与高校教师联合授课制度。打造学科建设基地,建立苏鲁豫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搭建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拓展研究视野。
      学校加强区域文化特征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与传承为重点,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非遗”传承人来校现场技艺展示,逐渐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以区域文化研究为视点,不断凸显文化传承功能。
      (四)开展“校企地”合作,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高校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更应该紧紧依托地方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地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将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入推进和成果转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校企地合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提高认识,认真组织贯彻实施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计划
      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提出了科技服务社会的新要求,而做好这项工作,也是学校实施“特色强校”战略的内在需要,充分认识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校紧紧抓住“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立足学校定位,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服务地方创特色、做贡献、求发展”,校领导带队,深入铜山县、丰县、邳州市、新沂市、九里区等县(市)、区、深入开发区、经委、发改委、淮海经济区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深入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集团、维维集团、园林局、徐州市地震局等企事业单位,围绕产学研合作举行交流洽谈,充分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商讨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加强沟通,建立联系,搭建平台,谋求合作,深入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围绕重点任务、结合地方需求,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树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不断创新的观念,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结合徐州市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学校主干学科服务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加强产学研联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等主导产业,建材、食品、化工等支柱产业以及光伏等新兴产业,主动与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对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积极开展社会发展与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和综合示范推广。
      由于学校与当地社会联系日益紧密,校内学术氛围不断浓厚。通过主办、承办高水平、高层次学术会议和评审会,邀请社会上知名专家、工程师来校讲学,举办了一系列“教授论坛”和“博士沙龙”,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重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定期召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特色的学校文化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原动力,它可以极大地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正是得益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只有拥有特色文化的校园,才是焕发时代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须依靠和充分发挥的力量,而大学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服务于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构建。因此,根据研究现状,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理清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将有助于明确大学校园文化的重点,创建有个性有特色、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大学校园文化。这也是当下所有高校的努力方向。
      徐州工程学院认真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1年学校正式获教育部批准加入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很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1]陈淑芳.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持续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2]陈敏,等.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与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
      [3]徐彦俐,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构建可持续和谐校园[J].林区教学,2011(9).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 培育 校园文化 特色

    校园文化墙设计图_培育校园文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