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对联 >

    中国观网 森林康养【探析西双版纳傣族的森林观】

    分类:对联 时间:2019-05-12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西双版纳是祖国边陲的一颗绿色宝石,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里生态博物馆”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利用自己的信仰与对森林的热爱,保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本文主要探析生活在“植物王国”中的傣族人民对森林的态度。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 森林观 小乘佛教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它的傣语意思是:“十二个坝子”。这里保存着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原始风貌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美誉。据2006年统计,“西双版纳全州森林覆盖率为63.2%,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152种,占全国总数的14%,森林面积21485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8.9%,保护区有野生动物种类2167种”①。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傣族,是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这片热带雨林和平相处。
      一、傣族的族源、人口分布及自然环境
      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以来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银齿’或‘绣脚’,亦称‘茫蛮’或‘白衣’。宋沿称傣族为‘金齿’、‘白衣’。自元至明,‘金齿’继续沿用,并进而扩大做地名,‘白衣’则写成‘百夷’。清朝以后称‘摆夷夷’或‘摆夷’。但以上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做‘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傣族’”。②“全省傣族人口有115.89万人,(2004年统计数字),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35%。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聚居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中有楠木、柚木、黄连木、桄榔、松、杉、柏、桧等名贵木材。傣家人喜植大青树、贝叶树、椰子树、芒果树、牛心果、缅桂花、竹和铁刀木于庭院四周,使傣族村寨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园”③。
      二、傣族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傣族人民逐渐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了森林与水源、与农业生产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虽然充满宗教色彩,例如:信仰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等,但都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森林与他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傣族的谚语这样说:“大象跟着森林走,气候跟着森林走,傣族跟着河流走。”社会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和道德规范,使版纳的傣族对森林中的动植物及他们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尊重和敬畏。傣族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小乘佛教教义要求其信徒要与周围的人或是动植物和平相处。“根据傣语手抄本佛教经典《二十八代佛出世记》,每一代佛都指定一种植物作为其成道树。据资料表明,所有的成道树都被鉴定出:是一些原产于包括西双版纳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树种。在傣族地区,这些树被看做‘龙树’,不仅栽种于寺庙中,也栽种在村寨中、路边和饮用水源附近,对‘龙树’的伤害被严格禁止。根据傣族的习惯法,对这些树的任何砍伐都是犯禁忌的”④。在傣族的每个村寨周边都种着铁刀木这种树,之所以选择这种树,是因为这种树属于速生的薪炭树种,生命力极强,越砍越发,三年之后新树杈的直径便可长到5厘米。而且,傣族使用的采伐方式是间伐,并把树的主要部分留下,以便第二年能长出新枝。这样做既保护了森林,又可以得到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木材。
      傣族人对水的保护也很重视,世代生活在版纳的傣族都具有一种朴素的观念: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会有田;有田才能种庄稼,才有粮食;有了粮食,人才能生存。他们认为:没有水就没有一切,包括他们自己。所以,他们提倡保护水资源,特别是禁止任何人砍伐水源林,一经发现,就要受到重罚。正是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才使版纳至今仍保留着占总面积33.1%的原始森林,才能使今天的我们看到什么是原始森林,并能亲自看到、感受到原始森林里的一切有生命的和非生命的物种。
      三、“竜林”——傣族的传统保护区
      竜林,是傣族寨神和祖先神居住的地方,里面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傣族人民认为:他们所信仰的佛祖只管他们的来世,而今生的安康则需要祖先神灵来保护。所以,他们每年都要定期祭祀“竜林”,并禁止砍伐开垦“竜林”,为的是保护祖先神灵的居住地。因此,“西双版纳借助‘神’的力量保护的‘竜林’面积,包括山坝区,全州不低于10万公顷,约150万亩”⑤。竜林,虽然是傣族人民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实际上它是傣族传统生态观的体现。笔者认为,不能片面地将它视为是封建迷信,而要从多角度去分析。
      竜林里的森林茂密,自然物产丰富,植被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不亚于自然保护区,可以说,它是傣族祖先崇拜庇佑下的产物。“例如位于大勐龙小街乡的曼养广‘寨神林’,海拔670米,面积约53公顷(折合795亩)的热带季节性雨林,由311种植物组成,分属108科236属……”⑥虽然竜林不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没有森林法和森林警察的保护,但傣族人民却自觉地遵守禁忌,不乱砍滥伐,他们像保护祖先神灵一样保护着“竜林”。由此可见,竜林既是植物多样性的储存库,又是傣族人民的信仰地。表面上看,傣族人民保护“竜林”是在保护祖先神灵,实则是直接地保护了“竜林”里的动植物。
      四、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及影响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
      南传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大约在3至6世纪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之后由缅甸传入西双版纳。公元八世纪时期,勐泐王国崩溃,澜沧江下游的傣族地区处于没有统一政权的局面,各个勐的领主混战不休。势力强盛的领主想利用佛教作为统治臣民的精神武器,便欢迎佛教的传入。经过长时间与原始宗教的斗争,南传上座部佛教总结传教初期的经验,改变策略,转而与原始宗教妥协。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叭真入主勐泐(即西双版纳)时才初具规模。南传上座部佛教把傣族原始宗教的某些主张及仪式融入到自己的教义及仪式中,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很快成为傣族的信仰。到16世纪后期,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还形成了“寨寨有佛寺、人人当和尚”的繁荣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傣族 西双版纳 探析 森林

    中国观网 森林康养【探析西双版纳傣族的森林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