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春节
  • 除夕
  • 元宵
  • 端午节
  • 七夕节
  • 教师节
  • 中秋节
  • 国庆节
  • 重阳节
  • 光棍节
  • 腊八节
  • 新春
  • 小年
  • 二月二
  • 妇女节
  • 新年
  • 情人节
  • 劳动节
  • 母亲节
  • 父亲节
  • 儿童节
  • 万圣节
  • 感恩节
  • 复活节
  • 圣诞节
  • 元旦
  • 新年贺词
  • 新年寄语
  • 春节贺词
  • 春节寄语
  • 生日贺词
  • 开业贺词
  • 满月贺词
  • 结婚贺词
  • 红包贺词
  • 寄语
  • 贺卡
  • 对联
  • 春联
  • 灯谜
  • 祝福短信
  • 中考祝福语
  • 高考祝福语
  • 结婚祝福语
  • 生日祝福语
  • 拜年祝福语
  • 给朋友的祝福
  • 给老师的祝福
  • 给领导的祝福
  • 英语祝福
  • 新学期祝福语
  • 毕业祝福语
  • 给父母祝福语
  • 节日祝福语
  • 节日贺词
  • 节日诗歌
  • 节日习俗
  • 节日晚会
  • 放假安排
  • 火车票订购
  • 12306订票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祝福语 > 端午节 >

    存真或求生_生存类手机游戏

    分类:端午节 时间:2019-05-21 本文已影响

      鲁迅思想深刻,文风奇崛,我们见到的其著作应该基本上是本来面目。这可能是由于其特殊地位决定的。他的同时代人、论敌们、朋友们、学生们,以及后来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鲁迅揭露当局崇洋媚外、对内腐败,镇压学生,迫害进步知识分子的篇目都删除,我们读到的还是完整的鲁迅吗?如果我们把鲁迅著作中的“底”,用现在通行“的、地、得”代替,“伊”用“她”代替,“柴霍甫、嚣俄”用“契诃夫、雨果”代替,那还是原汁原味的鲁迅吗?
      上述假设绝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每一个朝代对以前出现的文字,不管是前朝的,还是当朝的,都会重新审查,再次删削,以适合当时的价值观和当前的形势。比如,朱元璋就对《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大为震怒,声称如果老家伙活到今天,也得挨板子。洪秀全打下了南京,就专门成立了“删书衙”,对《四书》《五经》大动斧钺,清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新皇上台,完全抛弃了民主的追求或追求民主的旗帜,要把昔日的知音、崇拜的圣人关进监狱,假如他不识时务的话。已有的著作要在新朝代或新时代生存,都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存真或求生?这也可以说是历史与现实的矛盾。
      存真就是要承认历史,原著是什么样就保留什么样。求生就是要适应新朝代或新形势新的价值观,做技术性加工,删删补补,否则就不许出版或不宜出版。七八十年前的文件还有出版价值或指导意义,很可能是有一帮秀才在不断使之现代化。所谓“圣之时者”,鲁迅说就是时髦的圣人。包括使圣人的思想、文字现代化,使圣人失去本真。要出版,就必须妥协,必须牺牲部分历史和本相。
      1990年,王庆祥先生在《溥仪日记》(全本)整理说明中提到“溥仪日记中记录的某些讲话、记述的某些见闻以及其中反映的某些观点,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背景、特殊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现在看来是不合时宜的,这当然不应苛求于写日记的人。对此,除删节一些内容外,均加注释说明。”注意,这可是全本啊!照样要做删节。2009年,王庆祥在《我怎样整理和注释》一文中,对再版时的建议,第一条就是“恢复因政治因素而删除的内容 ”。可见,政治是不断变化的,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尺度也是不断变化的,惟一不应变化的,就是历史真相,历史原貌。
      对于历史,对于已有的著作,我觉得理想的做法是实事求是、原汁原味。止庵先生在谈到《周作人译文全集》的编辑时说:“ 除了这种明显的出入(同一篇文章中的同一个人,出现了两种译名——笔者注),其他的地方,即使是周作人翻译得不合适、不准确的,都统统不改。”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人们常说,历史要为现实服务,充类至尽,所以有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说法。我们总说要抓住现在,把握眼前,其实,只有现在是靠不住的,无法把握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现在都在成为历史,未来都在成为已来。我们应创造历史,而不是捏造历史;应造福未来,而不是给未来设置迷雾,包括不真实的文字记录。
      1964年,吴晗为第四版《朱元璋传》写的自序中说:“1941年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历史系教授,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我写一部《明史》,稿子写好一部分送去了,隔不多久,原稿原样退回。稿中附有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东方,一,十四。”吴晗认为编辑的要求可笑、无理,“红军”怎么能改成“民军”?那都是历史事实呀。不能因为忌讳现实中的红军,就把历史上的红军改名吧?我们经常面对类似的要求,虽然没有那么可笑。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对二十世纪的作品,提到年代的,如“二三十年代”,也要画蛇添足地加上“二十世纪”;苏联,要变成“前苏联”;“满清”不许提,要说“清朝”“清代”;“解放前”“解放后”不时兴了,要说“新中国成立前”或“1949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或“1949年以后”……要按照这个标准清理以前的著作,那简直会无法完成。
      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涉及性描写,多处标有“此处删去×××××字”。×××××代表删去的具体字数。很多人认为这是商业炒作的噱头。从另一角度看,难道就不可能是一种反讽?——反正都要阉割,我就自己动手吧。
      一位大师的遗孀整理出版大师的遗著,专家对照手稿影印件后发现,遗孀对遗著做了不少的删削,最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对作为引文的《笑林广记》,也做了删削,如删掉了“放屁”。学术大师同时也是幽默大师,任何删削都是损失。可能是因为夫人认为不雅。老太太太冬烘了!她怎么就忘记了,毛主席词作中就有“不须放屁”的字样。上行下效,风靡一时。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屁声”传遍了全世界。
      孙犁先生曾买过一部清朝道光年间朱绪曾仿宋刻本《棠阴比事》,“朱绪曾的刻本,无论版式、字体、纸张,一体仿宋,就连宋讳,也照样缺笔,对于我这个没有见过宋版书的人来说,真是大开眼界了。”(孙犁《读》)我认为,这是对待历史,对待文化遗产的最理想的态度和做法——尽量保持原样,原汁原味。
      朱元璋删改的《孟子》,洪秀全版的《四书》《五经》,除了供少数专家研究朱、洪时代的文化专制,还能有其他作用吗?要研究传统文化,还得看未删节的原著,包括《四书》《五经》。

    相关热词搜索:求生

    存真或求生_生存类手机游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