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岁月如歌。 过去的十年,是河市中心幼儿园不断蜕变成长的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河市中心幼儿园从三十而立步入四十不惑的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河市中心幼儿园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十年。 泉州市洛江区河市中心幼儿园创办于1976年9月,现有总占地面积9351平方米,建筑面积7201平方米,下辖总园新园区、旧园区、梧宅园区、霞溪园区等四个园区。学园共设24个班级,全园教职工100人,在校学生共计819人。先后获得“福建省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福建省儿童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女标兵岗”、“泉州市托幼工作先进单位”、“洛江区常规检查先进单位”、“洛江区示范性幼儿园”、“洛江区文明单位”、“泉州市家长学校”“泉州市巾帼文明岗”、“泉州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一、学园硬件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的十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园不断扩大办园规模。2011年,学园共设7个班,全园幼儿245人; 二、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过去的十年,学园教职工队伍不断扩大。2011年全园教职工26人。其中,园长1人,教师16人,保育员7人,厨房人员1人,保安1人; 过去的十年,学园教职工队伍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十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园也逐渐从“看护型”,转向“现代型”。不断构建“和谐团队”,发挥“人本管理”。幼儿园于2010年开展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全面实施教师“青蓝工程”。以“课堂实磨、全园展示、分层研讨、现场解惑、经验共享”为园本研修的一般流程,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采用分层培训和整体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培训方式多样化、内容专业化,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这不仅使每个教师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使幼儿园涌现出了一大批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造就了一支讲师德、钻业务、愿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据统计,2011年学园仅有1名区级教坛新秀教师。到了2021年,学园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优秀教师3人、区级教坛新秀5人、区优秀班主任1人,区名师培养对象1人,区名班主任培养对象1人。 过去的十年,学园教职工队伍教研能力不断提高。一方面,学园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园承办的泉州市幼儿园第三片区教研、洛江区幼儿园南片区教研、洛江区幼儿园区域观摩、洛江区幼儿园角色游戏观摩研讨、中心幼儿园精准帮扶、镇级开放等教学教研活动,借此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汲取养分、不断成长。另一方面,学园充分挖掘家乡泉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初步取得成效。其中,2010年6月区级立项课题《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于2012年6月结题,等级合格。2014年1月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2015年12月结题,等级合格。2016年5月区级立项课题《立足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德育生活化实践研究》,于2018年10月结题,等级合格。2011-2021期间,学园教师撰写并在cn、省、市、区级期刊发表获奖并汇编的论文达五十余篇。 三、独具风格的办园特色日趋成型 近年来,学园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梳理总结,确定以培养“阳光、乐观、向上”的幼儿为目标,以“一园四区”集团化管理模式为抓手,以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实施多元课程为思路,深入探索开展系列园本课程,逐步形成独具风格的办园特色。 一是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丰富环境创设。学园立足辖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以幼儿为本,致力打造生活化、游戏化、体验性学习环境,使学园成为幼儿生活游戏的乐园。 二是深入探索“一园四区”集团化管理模式。学园结合“一园四区”的分布特点,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整合四个园区教师队伍,合理进行队伍的分工和协作调整,有效实现四个园区的资源共享、人员复用。同时,引导各园区各自开展特色教育、鼓励同课异构、协同教研等,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三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实施多元课程。一是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开设“家国情怀”课程。通过开设畲族风情园、陈三五娘馆、五祖拳教学、木雕作坊、闽南小吃坊等,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历史人文,从小萌生“家国情怀”; 四、家园工作成效不断深化 几年来,学园持续探索、创新家教指导工作。学园始终以“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教师指导家长服务工作能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期,学园将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升各项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