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在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分类:半年总结 时间:2020-09-26 本文已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具有了良好基础。“两基”于1998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8个实现“两基”的省份。到xx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9.3%;学前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教*继续教育全面展开,教*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义务教育投入逐步增加,高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形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应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逐步深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涌现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我省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农村初中辍学率呈上升趋势,普通高中教育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突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拖欠教*工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用经费匮乏,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任务十分艰巨;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教*队伍调整优化不够,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两基”成果难以巩固,而且可能引发基础教育出现滑坡。

    尽管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强调搞好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将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省具有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使我们有条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根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省政府确定,“十五”期间,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与我省人口变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满足社会成员基本学习要求,布局合理,教育设施和信息化程度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切实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形成符合省情,有利于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支撑基础教育发展的教*教育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到xx年,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提高到9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60%,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基本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少年的水平;幼儿教育有较快发展,城镇幼儿园(学前班)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双语”教学科研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开放式、能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民族教育体系。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级政府要牢牢把握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搞好基础教育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首先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继续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二是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出创新,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意识,以大教育、大产业、大市场的视角来研究解决基础教育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全面推进改革。三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问题,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要正确把握基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到突出位置,坚持基础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提升我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二、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路子。(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基础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当中。特别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认识中,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简单,有的甚至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严重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至误认为“上午搞正规教育、下午搞素质教育”或“课内搞正规教育、课外搞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目前世界上先进教育思想的体现。实施素质教育,最终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实践证明,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也在课程上。为此,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课堂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

    一是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为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

    阶段性教育目标,克服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努力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突出各学科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各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不能把素质教育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中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但它不是素

    质教育也不是德育的主渠道。而且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也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全面进行创新,紧随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德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做事。

    二是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为目标,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当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其功能主要是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社会需求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课程唯有反映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有助于其提高生存能力,才能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我们要在积极实施国家新课程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系统开发我省多样化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就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学习成为在教*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教学改革中,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队伍。要在加强*范性院校建设,保证合格新*资来源,加强教*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教*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队伍建设。

    近3年来,我省在中小学进行了以“四定”、“四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人员超编问题,迈出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下一步重点解决中小学核编、减编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xx〕7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在核编过程中,要合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建立机构精简、职责分明、管理高效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依法全面实施教*资格制度,严把教*入口关,拓宽教*来源渠道,注意吸收具有教*资格的非*范性院校毕业生从教。针对一些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教*数量不足特别是相关学科教*短缺的实际,从xx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城市和县镇新补充*资到农村中小学锻炼、支教的办法,有关部门要抓好落实。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新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职称评聘分离的办法,重点抓好教*聘任制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校,推行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和管理,确保教职工聘任工作的公平、公正

    、公开和学校在改革过程中的稳定。

    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薄弱校首先是校长薄弱,要把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作为教*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职能发生了变化。现在是职务校长,多数实行的是任命制;而今后对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管理,校长将是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拥有职业能力,成为“职业化校长”,实行的是聘任制。这就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吉发〔1999〕17号)有关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尽快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聘任制和任期制,积极实行职级制。对于现有在岗的校长,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注重其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对校长进行教育经营理念的培训,促进校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实现职业能力和职务能力的合理的嫁接,通过体制过渡,逐步转向职业化的新的校长管理体制。(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省“普九”还处于较低标准,许多地方举债“普九”。在这种基本国情、省情条件下,要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入手,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投资体制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而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则成为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就基础教育来说,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义务教育则要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基础教育,尤其是要扶持发展民办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近几年来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依法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教育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统筹规划前提下,

    以城市为重点,积极探索公办学校主要是薄弱学校、国有企业办学校和政府新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子。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改造薄弱学校,有利于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法加强对改制校的管理,明确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划清产权归属,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平稳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我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直接关系到“科教兴省”战略和“县域突破”战略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作为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点,积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我省过去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体制使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很多地方的乡级财政难以支撑,直接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这次国务院提出建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以县为主”,是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县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切实负起责任,统筹规划义务教育的发展,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确保教职工工资的统一发放和对教育的投入,负责中小学校长、教*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动员和组织各方面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强调以县为主的同时,要明确和落实乡、村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充分发挥乡、村在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待遇、动员适龄儿童入学等方面的作用。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划清县、乡两级政府职责,能理顺的马上理顺,暂时有困难的要采取措施争取尽快调整到位。

    在调整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坚决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一保二控三监管”原则,以县为主,认真解决教*工资拖欠问题,建立教*工资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教*工资拖欠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有财力方面的原因,在个别地方也有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要从理顺教*工资管理体制入手,确保教*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地都要在xx年底前,将教*工资的管理由乡(镇)上收到县(市、区),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编制和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通过银行将教*工资直接拨入教*在银行开设的个人帐户。各地要在确保教*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由教育、财政部门与有关银行共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工资发放具体形式,以利于更好地调动教*工作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工资经费的监管,实行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二)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促进农村初中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我省初中学生多数在农村,农村初中学生多数要回乡务农。其中一些学生在学校感到升学无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逃学直至辍学,而回家后所学知识又用不上。“读书无用”,这就是农民从活生生的现实中得出的直朴而又深刻的结论,也是农村初中辍学率不断上升的本质原因。如何变农村初中“读书无用”为“读书有用”,使不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就业有技能、致富有希望,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方面,舒兰市等地对农村初中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启示我们:农村教育要姓“农”,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改革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和办学模式,扩大初中功能,实施“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形成农村社区终身学习机制。实践证明,这是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的治本之策。

    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要认真研究解决让农村学生学什么、会什么、回到农村做什么的问题,将以“绿色证书”教育为

    主的农业实用技术课作为农村初中的必修课。同时,农技课的具体内容应因地、因校制宜,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选修,增强教学弹性。在此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分流教育,进行某一方面的强化训练,增强针对性,让不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和一定经营管理知识。无论是农技课的选修,还是分流教育,都要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引导型转变,使农村初中办学与农民致富的需求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趋势,形成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

    在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文化课和农技课的关系。无论是文化课还是农技课,都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石。因此,必须坚持文化课与农技课“两条腿走路”,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践互相渗透,使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二是要处理好专职教*和兼职教*的关系。加强教*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对学校原有教*加大培训力度,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型”专职教*队伍。同时按有关规定采取内调、外聘、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通过多种渠道保证一定数量的农技课兼职教*和实习指导教*。三是要处理好农技课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关系。要克服“黑板上种田”的弊端,坚持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统一、教学进度与农时季节相统一、劳动实践安排与教学基地管理相统一,使学生既能学会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成为有市场经营头脑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在教学基地建设上,除了各级政府要帮助学校解决外,学校也要与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把基地延伸到学生家庭,使学生学习与家庭致富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三)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调整中小学布局、改造中小学危房,是适应学龄人口变化,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战略措施。目前,我省农村学校平均规模小学为174人,初中为605人,办学效益低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

    要继续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设置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全省城乡中小学布局,最大限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结合布局调整加快学校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教育厅、计委、财政厅制订了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改造危房规划。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将全省中小学(含下伸点)从现在的12892所调减到9637所,减少25.2%,其中农村中小学(含下伸点)从现在的7912所调减到6360所,减少19.6%;利用2年时间改造完现有131.3万平方米危房,其中农村中小学危房63.4万平方米。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多种渠道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允许在群众自愿量力的原则下,动员农民按政策进行教育集资,提倡农民通过义务劳动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在全省城乡中小学布局调

    整过程中,要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撤并后空余校舍、土地等资产实行有偿转让,所得资金必须全部用于新规划学校的建设。

    与此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从xx年开始,用4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实施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工程、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地农村学校工程、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业对口支援薄弱校工程,以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培训教*,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明确具体任务和要求,将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办好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站在实践xx同志“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落实科教兴省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一)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树立解决好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最终要靠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思想,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中小学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办学中的困难。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中应承担的职责,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为考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强化制约机制。

    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本措施是增加教育投资。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宁肯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依法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省有关部门将核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除从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中开支外,其余不足部分由县乡两级政府予以安排。需要明确的是,新标准仅是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低保证标准,现行标准低于新标准的必须按新标准核定预算,现行预算已经超过新标准的不得降低现行标准。在新政策出台前,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进行税费改革试点的县(市),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教育经费,由当地政府在改革后的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确保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继续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学勤工俭学,努力增强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充分运用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要加快地方教育立法步伐。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及各有关方面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要落实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推动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制度,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保障学校、教*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将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教*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教育督导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政府要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前,教育督导工作要紧密围绕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意见》的落实,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强化对下级政府的基础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以及中等及其以下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引导和促进基础教育的巩固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形成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生人身安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各有关部门

    要密切配合,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育人环境。现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免费或低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丰富中小学生的校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会上 教育工作 讲话 现场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