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子路的知音 子路

    分类:半年总结 时间:2019-05-18 本文已影响

      上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后,我的学生蔡飏飏一蹦一跳地来到我面前,用她一向感性的声音对我说:“老师,子路太可爱了,我喜欢子路。”  哦,她喜欢子路,我也喜欢子路,我还告诉她,杨绛和钱钟书先生也喜欢子路,并且据他们的研究,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也是子路。
      在孔门弟子中,子路不管德行、政事、言语,还是文学,怕都不是最优秀的,他冲动,他躁急,他鲁莽,他好事,他闻一言则喜,他见不平则怒。可是他却最喜人见,最惹人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真”。子路确是一个真人,有着真性情,真气色。从子路的身上,以及孔子对子路如父兄般的爱意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孔子以及他的儒学中那种对真纯的人性的关注吗?可惜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说到子路,不由得要说到曾点,也就是那个鼓瑟言志的曾晳。
      曾晳言志的话是这样讲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番话说得多么漂亮,看上去多么萧然淡远,听上去多么超然恬淡。孔子的一句“吾与点也”,更是让后世儒家对之服膺之至,惹得朱熹不由得击节赞叹:“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他的一番话,俨然就是儒家大同社会的生活图式,俨然就是礼复乐兴之后的理想图景。退而求之,有论家认为,这至少也是儒家士人理想的额头碰到现实的坚壁之后,自我心性修养和保全的策略,体现了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这幅“暮春咏归图”,正是“邦无道”时“卷而怀之”的生动诠释。
      我基本上认同对这番话的理解,但是,对曾点,对不起,我不喜欢。
      诸子言志,他在鼓瑟,好呀,真个洒脱。果真压根无志,只知调朱弦,弄五音,享受个“审美人生”,对子路等同学的“治国安邦”之志敬而远之,我会佩服他个五体投地。为什么呀?因为他通达透脱,因为他看得破。是呀,在那个破局面、烂世界里,再宏伟的理想,再卓越的才华,再不凡的抱负,再大的能耐,能挣揣出个样子来吗?不可能。圣明如孔子,不也差点饿死在陈国吗?好呀,我不蹚你这趟浑水总可以吧。
      可是他通达吗?他看得破吗?我看未必。依我的拙见,他的样子全是装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慢慢说来。
      鼓瑟弹琴,应该是人琴合一,全神贯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可是这位曾点却不然,当孔子问到他的时候,一句“异乎三子者之撰”的答语,就全招了供了,原来这位老兄一边弹琴,一边在琢磨同学的回答,在寻思自己的答语呢。我从这里读出了曾点的“机心”。人,尤其是读书人,一有“机心”,就面目可憎。
      也许有人会说曾点有超人的智慧,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未可知。也许吧,果真如此,我仍然佩服他。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让我对这位老兄不喜欢了。
      三子者出,曾晳后。问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别人都走了,他却留在了后边。为什么要留在后边?不得而知,大概就是想问问孔子对其他三位同学的评价吧。“老师给我打了满分,给其他同学会打多少分呢?”读到这里,我联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到的是一个侥幸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伸长了脖子企图看到别人试卷上猩红大叉的恶俗表情,和没有看到之前的疑虑重重。我从这里读到的是曾点的“名利心”。(也可能是我心理太阴暗,可是这是我阅读时的真实感受,没办法。)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倒是一个满平和的人。也就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谈过算数,——“已矣”。(多处注本将“也已矣”当作复音语气助词,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我认为正确的断句方式应该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我想在老先生说出“已矣”的时候,该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的吧。“这人怎么这样呀?”至于这眉头到底皱了没有,可惜不得而知。
      可讨厌的是这曾点仍然不依不饶,死缠烂打:
      “夫子何哂由也?”
      看吧,来了。原来这老兄鼓瑟时真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连子路言志时孔子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怪不得他要“异乎三子者之撰”呢,原来他在捉摸老师心思呢。夫子“哂”由,而对冉有和公西华之志,则没有任何评论,这更让这位老兄放心不下,摸不清壶底。我不知道他希望从孔子那里听到怎样的回答,大概孔子的回答会令他大失所望吧。
      对《侍坐》篇的解释,历来是从儒家“礼治”思想的角度来解读的,我完全赞同。可是我实在不喜欢曾晳的这副腔调。可能是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现实的影子的缘故,所以才发出了上述如许歪论吧。是啊,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中,不是有太多的人只关心分数吗?不是有太多的人只关心名次吗?不是有太多的人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业绩和高考上线率吗?不是有太多的人为了捞得个好分数,不惜揣摩阅卷者心思,演练答题套路,苦背满分作文,堆砌华词丽句,乃至于押题、套题、抄袭、宿构,以博得高分吗?至于对文章、对人生、对社会,又有多少人会关注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读法、想法和看法?这种现象,从学生到教师,无休无止,哪里还有真性情、真学问、真教育?正如陈丹青在《退步集续编》中某篇文章谈到当今教育时所言:“如今江湖荡荡,哪来真的佳人,真的贼?”他说得真好!
      所以,当蔡飏飏同学一蹦一跳地来到我面前,由衷地说道“老师,我太喜欢子路了”的时候,我心中不由得一颤。我真的很想说:“飏飏,我太喜欢你这样的学生了。”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0127)

    相关热词搜索:知音 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