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关于建立下河乡原生态农业观光景区建设项目的调研报告_下河乡怎么样

    分类:9月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05 本文已影响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根据《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及县委陈书记在旅游局调研要求,结合本次城市建设大讨论,我乡立足本地优势,充分挖掘我乡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结合“开漳圣王文化”、红色旅游,以温泉度假和生态休闲为特色产品,把我乡打造成为集温泉养生、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既有高层次享受、又有浓郁健康情趣,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把我乡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镇。  

    一、项目提出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有着强烈的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在观光旅游中享受休闲的惬意。据有关权威部门对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市民近程旅游调查中,显示近40%的人到郊区、特别是有特色、原生态的田园山庄旅游的愿望,有近35%的人想亲自经历农耕作业和养殖业的愿望,其余25%愿意到度假田园去疗养,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田园风光。品田野的风、尝田园的味,正日益成为许多城里人的时尚。于是,观光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近几年来,“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及品牌,并且特别火爆,带旺了一些地方经济。  

    二、原生态观光农业景区的特点  

    1、农业特性  

    (1)生产性。观光农业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系统。农业生产是在人们定向干预和调节下的生物再生产过程,可以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物质需要的产业。因此观光农业园生产的产品本身具有经济价值。  

    (2)季节性和地域性。由于农业生产的各阶段受水、土、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使得观光农业旅游活动季节性和地域性突出。  

    2、生态特性  

    观光农业园的开发与建设,考虑到其生态特性,减少人工作用,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运用生态学原理,促进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旅游性  

    (1)趣味性。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单一性和旅游观光的枯燥乏味,利用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农业自然、人文景观和农村风俗民情来吸引游客,并设有一些游乐中心及娱乐场地,提高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度,使游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并享受自然和历史文化给予的乐趣。  

    (2)独特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越来越追求“新、奇、特”的旅游项目,所以独特性顺理成章的成为旅游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特性。农业观光具有农业和休闲观光这一独特的旅游性质。  

    三、原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道路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不断增加,人的生存空间日趋缩小,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规模。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传统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科技型休闲观光农业、奇异型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萌芽发展,近些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发展的速度较快,并正在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观光农业又称农业旅游、田园旅游,尤其是原生态更体现了农业的魅力,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旅游方式。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还原生态面貌,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业展示、农产品加工、原生态环境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原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同时将乡土文化融入休闲农业,让休闲农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休闲农业的观光活动,可以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进一步加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扩大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2005年,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人民币。到2006年底,仅北京市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观光农业园区就有1100个,占地45万亩,总收入22亿元;
    全市有12个区县的321个村1.7万农户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10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7119户,从事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月5.5万人,全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总收入12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如何紧紧抓住省市县十二五规划以及城市建设大讨论的历史机遇,推动下河休闲农业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潮流中分得一杯羹,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四、原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观光农业的产生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并且今后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1)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代闲热”成为城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原生态环境、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湿地、纯朴的农民、多样不同的野生动物、植物的物种、清新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休闲垂钩,农产品采摘、一些简单而神秘的原始农用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2)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很大部分的居民,祖辈们来自于农村,加之过去有“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融入田园、重返乡土,于是,一些地方及旅游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乡村一日游、体验儿时农村生活等项目一经推出,即反响强烈,引起共鸣,带旺了地方经济。  

    (3)政策支持,休闲观光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建省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2006 年,省农业厅制定了《 福建省“十一五”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明确了观光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点任务,为休闲农业不断拓展、观光产业不断提高指明了方向。福州、厦门、泉州等大中城市的规划重点,依托现有的旅游景点,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郊区和旅游主干道旁开发农业观光和休闲场所。在山区规划发展以生态型观光农业为主,在沿海规划发展休闲型渔业为主,都制定相应的规划。  

    2008 年,省农业厅与省旅游局、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建设活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巧家“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予以资金扶持,这批扶持的“农家乐”示范点,大都在城市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规模,代表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以抓“示范点”来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带动一方富裕,成效明显,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2009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城市周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 万元专款贴息支持非财政投资的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对创建国家4A 级以上景区和优秀旅游县予以奖励”。“支持旅游项目用地用海。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
    利用增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手续。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按有关规定审批后,通过公开竞价方式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最高40 年的使用期。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以合作方式与开发商开发旅游项目;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建设接待、办公用房,合作经营单位可凭合作协议等依法办理接待、办公用房相关手续。”  

    2009 年5 月23 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条例》 鼓励从事“休闲农业”等闽台农业合作项目。《 条例》 的实施,必将为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保持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的地位,提供有力的法制支持和保障。  

    2011年11月福建省出台《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目前我省城市化水平已达52%左右,到2020年将达62%以上。“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力争实现“十百千万”目标,即培育1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县,500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休闲农业企业,2000个比较规范经营的各类休闲农业点,1万个农家乐,使休闲农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我省休闲农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5%,累计达到700亿元;
    年营业总收入增长25%,达到100多亿元;
    年接待人次增长15%,达7000万人次。在休闲农业集聚地区,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比本地务农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高1-2倍。  

    五、下河乡发展原生态观光农业自身优势  

    (一)、地理优势  

    云霄县是盛名远播的“开漳圣地”,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距汕头机场仅120公里,距厦门高崎机场仅140公里,国道324线、漳诏高速公路与时速达200公里的沪、厦、深高速铁路贯穿全境,是闽粤商贸往来必经之地和重要中转站。县境依山面海,气候宜人,四季常春,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摄氏度。下河乡位于云霄县西北部,处于漳江上游,是一个山区水果大乡。南与县城接壤,北与平和县交界,东与马铺乡毗邻,西与和平乡相望。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素有云霄西面宝地之称。此外,从旅游开发角度,下河乡周边景点丰富,东面有闻名海内外的开漳古镇——云霄县火田镇,漳州故城-西林就处在该镇,而西林村现仍然保存军营、炮台、东门瓮、壕沟、水门、演兵坛、点将台等遗址。云霄县也将重新修建西林漳州古城这一巨大工程,让开漳文化遗址重现天日;
    还有漳江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我省惟一的国家级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西面有著名的乌山风景区,他是中共闽南地委机关驻地,也是一处自然景观奇特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胜地。南面有国家4A级世界罕见的天然高矿化度海水温泉——金汤湾、马山太师公墓、将军山公园、云顶温泉大酒店。下河原生态观光农业的建立,将与这些风景区形成合力,有效吸引各地游客。  

    (二)资源优势。  

    1、林业优势。全乡总面积约为2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约为17万亩。山地多数是丘陵,海拔不高,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林木。  

    2、果业优势。全乡水田总面积约为1.3万亩,园地面积约为0.5万亩。下河乡视园如宝,吃透政策,倡导农民“户种百株果”,引导农民种植“早钟六号”优质枇杷,大力发展软枝杨桃,打响下河杨桃品牌。全乡建成了孙坑北坑、龙透大沙岗二个千亩优质枇杷基地,种植面积约2万亩;
    建立了下河片杨桃基地,杨桃年产量达50万吨。  

    3、旅游资源优势。孙坑村有山地温泉,可以开发乡村风光,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农业风景区;
    下河村拥有全县唯一的原始森林——五斗山森林公园。在这里,物种繁多、景致别样、鸟语花香,可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忘我境界,可建成一个集观鸟、探幽、休闲、娱乐、避暑为一体的风景区。
       (三)、气候优势。下河乡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气温21.1℃,常年最热的月份(7月)年均气温28.2℃,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13.3℃,多年平均降水量172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十分适宜种植果树、茶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四)、劳动力优势。下河乡是山区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为建设原生态观光农业提供充足的劳力保障。  

    (五)文化优势。下河乡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星村客家文化、孙坑村开漳文化、坡兜畲族文化,此外还有丰富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这些文化传说提高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品味。  

    六、项目实施规划设计和运作方案  

    (一)规划理念  

    1、本土化、乡土化、特色化;
      

    2、整体设计、逐步实施、多元投入、梯度发展;
      

    3、边开发、边建设、边开放;
      

    4、彰显优质生态资源,还原传统渔农文化,展示迷人田园风光,体现丰厚历史文化。  

    (二)规划原则  

    1、生态的原则  

    下河乡观光农业开发旅游项目的时候,应该着力保持其“农”味、“土”味、“野”味,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走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原则  

    下河乡观光农业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以及本地季节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位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3、参与性原则  

    让游客参与体验,是提高观光农业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让游客参与种植、参与拉碾推磨、参与手工制作等等,增加游客的旅游乐趣。  

    4、文化原则  

    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人文、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甚至饮食文化等等,将这些文化与观光农业相结合,营造出更具有韵味的景观。  

    5、多样化原则  

    观光规划,要考虑到可以为游客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要规划出不同的区域,让游客能充分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观。  

    6、与城市规划相融合的原则  

    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应该纳入乡的总体规划。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  

    (三)景区规划  

    观光农业园立足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渡假之路。在种养殖项目选择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园区规划项目有:采摘园、垂钓池、儿童乐园、设施农业、农作物迷宫、田园风光区、生态养殖(水产/宙禽)、野营烧烤等项目。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走迷宫、酿酒(果酒/葡萄酒)、编织、垂钓、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渡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  

    1.设施农业区:园区建有以国产连栋大棚和现代温室为主的现代化生产设施,主要种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如小番茄、小黄瓜、草莓、并种西瓜、甜瓜、野菜等供采摘和园区餐厅所用。另外农业园还有观光型玻璃温室一座,温室里种植各种奇特瓜果,四季常绿,极具观赏性。  

    2.田园风光区:以老石扳铺设田埂,并架设老式水车灌溉系统让游客真正参与到农事活动中来。其他包括在园区内放养了鸭、鹅、牛、羊等家禽家畜,建有老式茶楼、木楼会议室、茅草亭、长廊、栈道、木制长桥、乡村作坊等休闲项目供游客观赏、休憩。  

    3.农作物迷宫区:园区建有农作物迷宫,四季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利用其高度形成植物迷宫,或向日葵、或玉米、或小麦,或菊花,每年每季景观小同。其中以旧石扳铺设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系统,并在各个结点布置了休闲的桌椅和老井供游客使用。  

    4,垂钓区:农业园建有一个专业垂钓池与六个特种鱼垂钓塘,这些垂钓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专业垂钓池养殖有多种常规鱼,特种鱼垂钓塘每个塘养殖一种稀特鱼,如美国苘鱼、南美白对虾等。  

    5.嘻水区:为满足儿童喜欢玩水的需要,农业园建有嘻水河,嘻水河水深在0. 3~05米之间,河底密铺鹅卵石,河边种植荷花,是儿童夏天嘻水、抓鱼的好地方。  

    6.水果采摘区:生态种养殖系统农业园种植有桃、油桃、李、梨、葡萄、枇杷、枣、杏、柑橘、石榴、柿等种类果树的优良品种,基本上四季有花、全年有果。所有果园严格按照省无公害农产品(水果部分)生产:标准进行管理,采用大量施用有机肥、果园种草覆草、果实套袋、果园养鸡等生态措施来管理果园,尤其是果园养鸡,通过果园种草养鸡--鸡吃果园害虫--鸡粪还田增强果矧园土壤肥力。果尉水土得到良好保持,同时减少劳动用工,减少农药(除草剂和杀虫荆)用量,提高了果品质量,还为农业园餐厅提供了大量优质放养本鸡和本鸡蛋。  

    7.餐饮区:农业园建有较大规模餐饮区,餐厅颇具乡村建筑风格,拥有几十个大、小包厢,设施齐备。可同时供500人就餐。餐厅菜肴大部分使用农业园种、养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  

    8.生活管理区: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9.木屋别墅区:建5-8个形态各异、别具特色、外观新颖、内部设施完备的别墅。  

    10.农家四合院:建20座条件优雅、设施完备的农家四合院,接待游客。我国农业回顾展就布置在其中。农业回顾展以详实的文字说明、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了我同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展览重点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种植技术、园艺作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对市民、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农家小院中,还可以摇辘轳打水、推碾子磨面、野炊等活动,体验乡情农趣。  

    11.牛车乡村观光:准备50套牛车,装饰具有乡问特色。  

    12.棋艺荼社:建成100平方水的棋场所一个,制造木制棋子。一侧建设木椅供游人对弈、休憩品茶。  

    13.儿童乐园:园中新建儿童乐园,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的儿童乐园设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小猴抬轿子、火车快快跑、弹跳蹦蹦床、开心小木马等多项游乐设施,安装了滑梯、漫步机、摇篮、秋千、组合训练器、单(双)杠等20余种娱乐健身器材,还有摸鱼池、吊床、露营帐篷等,伴着悠扬的童乐,骑着心爱的小木马,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尽情玩要的场所。  

    14.素质教育区:该区主要设置自然作坊、二十四节气广场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作坊中有例如泥人坊、染布坊、纺织坊、草叶工艺作坊等,在这坐人们穿上自己染色的衣服,制作自已喜欢的泥人玩偶,学习纺织技术,观看昆草制作过程等一些民间工艺,体现了参与性。二十四节气广场,让游人对民间的各个节气的传说、俗语,以及各个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注入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  

    15.附属建设:  

    1)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2)滴灌系统。  

    3)小型现代化养殖园,用于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展示和推广。  

    4)停车场。  

    5)服务接待区。  

    七、结论  

    下河乡原生态农业观光景区的开发主要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滚动开发,在土地出让过程中给予适当优惠或以土地进行出资,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以土地、技术和产品等作为出资筹建股份合作企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发下河乡旅游观光农业符合国家产业的发展要求,可以充分体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性开发的科学、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热词搜索:下河 乡原 生态农业 景区 建设项目

    关于建立下河乡原生态农业观光景区建设项目的调研报告_下河乡怎么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