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入团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申请书格式
  • 初中生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学生
  • 高中生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入党介绍人
  • 党性分析
  • 入党政审材料
  • 高中生
  • 大学生
  • 研究生
  • 军人
  • 部队
  • 公务员
  • 职员
  • 教师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1000字
  • 800字
  • 600字
  • 500字
  • 400字
  • 300字
  • 200字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申请书 > 800字 >

    【课内“经典美文”】经典美文摘抄

    分类:800字 时间:2019-04-02 本文已影响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长调词”。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力争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从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细读、精品苏轼的中秋词。
      二、分析学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主要功能是为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打开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三单元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画。
      (一)语言方面。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掌握其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二)文章方面。学生通过本单元所学的小说《社戏》、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诗《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结构、意旨和感情。
      (三)文学方面。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要以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来引导学生欣赏词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四)文化方面。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和创新点,师生共同研读诗词,来比较中西诗歌在主要内容和创作风格上存在的差异。
      三、解读教材
      (一)感悟教材:《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色彩。四十一岁的他为密州太守,实质上仍处于外放冷遇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情感目标: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教师“教”的体现——情感激发、幽默点染、意理阐发。
      (二)学习方法:学生“学”的体现——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真情表达。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部分
      在这里创造出一种师生聊天式的情境氛围。在师生的谈话、问话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主体部分
      1.读诗文,悟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和全班齐读),让学生感知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本环节的设计是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词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强调让学生品味该词的节奏、音调和声情。
      2.理结构,会意旨。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上升一个研究层面,看看整首词上阕和下阕分别侧重写了哪些内容?整首词主要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环节的设计从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该词的中心旨意。这样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里要让学生尽情地表达,畅所欲言。
      3.品文字,析效果。诗读得多了,读熟了,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这“豪放”一词究竟指的是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深入感悟该词的创作风格。这里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一种对语言美的敏锐感受力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三)教学结语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辉煌灿烂、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弥丽、咀嚼不尽的精华。诗经、楚辞、诸子散文、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真是此起彼伏,此隐而彼显,不断创造出与时代风貌相契合的文学奇观。对于这种种的文学奇观,我们都可以运用一语三文的学习方式去多角度地品析。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快乐!
      六、教学感悟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本节课设计的亮点
      一首含义丰富的诗歌,好像一颗多面体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组合。一语三文的授课线索,旨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本节课设计的不足
      由于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均不够成熟。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教师应把握好尺度,不宜深入地挖掘,应该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可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分析诗词或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上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还请在场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一中初中部)

    相关热词搜索:美文 课内 经典

    【课内“经典美文”】经典美文摘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