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分类:5月工作总结 时间:2019-04-14 本文已影响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026-02  摘要:辛弃疾,雄才大略,果敢粗豪,志在恢复,心怀天下,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和卓越的军事才华,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英雄人物,却最终因种种现实原因只能在“可怜白发生”的悲哀中叹壮志难酬、英雄失路,确实令人扼腕叹息。本文拟从当时的政局、官僚集团中群体对个体的压抑、辛弃疾强烈的个人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一下辛弃疾悲剧人生的原因,透过辛弃疾的悲剧看专制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个人意识的扼杀。
      关键词:辛弃疾;政局;个体压抑;个人意识;悲剧人生
      1、何谓英雄
      刘劭在《人物志·英雄》中写道:“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一代词豪辛弃疾正是这样一位“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英雄人物,他二十二岁便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参加义军,反抗金人的压迫,并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五十轻骑突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义军叛徒张安国,交由南宋政府处决,一时名声大重,“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辛弃疾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抗金北伐,恢复中原,他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文章阐述自己的主张,然而与苟合的南宋政府并不相容,最终只能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他以传奇色彩开始的人生,却只能在宦海沉浮、山野闲居中空度生命、虚耗才华,以悲剧终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文拟从当时的政局、官僚集团中群体对个体的压抑、辛弃疾强烈的个人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
      2、天意从来高难问
      十世纪六十年代,宋太祖陈桥兵变建立赵宋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但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北方的辽、夏和后来的金、蒙古都威胁着宋的政权。在古代王朝中,宋的对外关系最为软弱,这和其最高统治者推行的一贯政策有直接关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之后的历代皇帝也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并多用儒臣治军。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对于“以天下为一己之私”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维护其统治秩序的稳定是第一位的,他绝不允许有下属的力量过于强大,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宋钦宗却罢免了李纲,而宋室南渡之后,宋高宗、秦桧又杀害了抗金取得节节胜利的岳飞的原因吧。
      北宋开国之初,也曾试图通过战争来夺取幽云地区,但在屡战不利后,便转为“守”以“缓图”。靖康之难后,宋高宗赵构只想享受既得的安乐,即使岳飞能够打败金人,宋高宗也不会支持他,他更害怕壮大起来的岳家军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内患”比“外忧”更为可惧,这是宋王室一贯的传统。在《九议·其一》中,辛弃疾写道:“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辛弃疾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够为“生民计”,励志图强,救北方的老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但这和骨子里只图苟安享乐的南宋政府的政策是貌合神离的。
      《礼记·大同》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样的社会理想,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时期,真正地做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明君盛世”,依然有太多的才子志士无法施展其才华抱负,更无庸说躬逢“弱朝庸君”的辛弃疾了。
      3、别有人间行路难
      对那些庸俗圆滑、随流合污、畏缩自保、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极度的厌恶,他在《千年调》中刻画了这一类人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然而,正是这些人把持着朝政,肆意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捕风捉影,打击异己。特立独行的辛弃疾在污浊的官场中一再受挫,他希望凭借自己杰出的才智来改变这一状况,然而,他表现越是出色,那些南方官僚对他的戒惧妒恨就越是变本加厉。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据《宋会要辑稿·黜降》的记载,他的罪名是:“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正当壮年的辛弃疾不得不回到上饶,归田闲居,一直到绍熙三年(1192)的春天,他才被重新起用,赴任福建提点刑狱,不久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然而,对辛弃疾“贪”、“酷”的弹劾再次出现,并且更加猛烈:绍熙五年(1194)七月,谏官黄艾说辛弃疾“严酷贪婪,奸赃狼藉。”;同年九月,御史中丞谢深甫又弹劾辛弃疾“交结时相,敢为贪酷,虽已黜责,未快公论”;宁宗庆元元年(1195)十月,新上任的御史何澹再次把辛弃疾当成弹劾的靶子:“酷虐裒敛,掩帑藏为私家之物。席卷福州,为之一空。”第二年九月,又有监察御史弹劾辛弃疾,说辛弃疾是“贪污恣横,唯嗜杀戮。累遭白章,恬不少悛。”这一系列的状告下来,辛弃疾在官场上几乎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更不要说去实现什么“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了,真是“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能闯得过千军万马、刀林箭雨的辛弃疾却躲不过人心险恶、翻云覆雨的污浊官场的明枪暗箭。
      据赵晓岚先生对“辛弃疾被弹劾疑案”的考证,大量确切的历史资料证明这些强加于辛弃疾身上的罪名都是无中生有或缺乏事实根据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辛弃疾成为了官场上的众矢之的呢?辛弃疾在《论盗贼札子》中的一句话比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刚拙自信”的英豪性格,不愿随声附和、献媚讨好、合群随大流的行事作风正是辛弃疾在圆滑的官场上遭人嫌恶的重要原因。在《论盗贼札子》中,辛弃疾还写道:“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以是言之,罪在臣辈,将何所逃!”身为官僚集团的一员,辛弃疾却说老百姓犯罪都是贪官污吏所迫,罪不在民,而在于那些贪求的官员们。那么,对于敢无视官场规则、无视官僚集团利益的辛弃疾,某些“官员们”当然不会心慈手软,一次接一次的弹劾,“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最终把这个不合俗随流的“异类”驱逐出了官场。

    相关热词搜索:种树 东家 万字 却将

    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