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工作计划格式
  • 工作计划开头
  • 工作计划结尾
  • 工作计划怎么写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范文
  • 个人工作计划
  • 周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年终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月度工作计划
  • 试用期工作计划
  • 实习工作计划
  • 转正工作计划
  • 护理工作计划
  • 党建工作计划
  • 党支部
  • 团支部
  • 党风廉政建设
  • 年度工作计划
  • 业务员
  • 班主任
  • 学生会
  • 幼儿园
  • 教师工作计划
  • 医院工作计划
  • 健康教育
  • 销售工作计划
  • 会计工作计划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 >

    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防治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分类:班主任 时间:2021-04-17 本文已影响

    摘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发展呈现出分化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关注新农村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四个新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有四个突出的标志。一是增速换挡。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现在的中高速增长。过去3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7%,过去20多年,即1991—2014年经济年均增长10.1%;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为7.7%,2015年经济增长6.9%,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7%。有学者认为,过去经济增长是“八九不离十”,现在是“七上八下”都很困难。经济增速下降有其必然性,是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和各种支撑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是结构调整。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投资出口消费结构,都已经迈过了一个重要转折点。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2015年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占到50.5%,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到40.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到9%。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创15年来新高,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三是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化工业发展趋于弱化,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快成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互联网+”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制造方兴未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4g手机用户、电子商务、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四是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由过去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拼资源、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向主要依靠创新、人才、技术和节能环保的集约型发展方向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5年的55.1%,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生态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高耗能行业增速下降,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6%以上。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分化的趋势。一些传统产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增速下降,而一些经济转型早、新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有学者形容为“冰火两重天”“几家欢乐几家愁”。经济增速下降的省份主要是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2015年辽宁经济增速最低,只有3%,山西经济增长3.1%,黑龙江经济增长5.7%,吉林经济增长6.5%,河北经济增长6.8%。重庆由于得益于信息产业等新经济的发展,2015年经济增长11%,位居全国第一,发展势头像“重庆火锅”一样火。东部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保持了较快发展,如浙江经济增长8%、江苏经济增长8.5%、广东经济增长8%、山东经济增长8%,福建经济增长9%,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中部地区总体上保持了高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如江西经济增长9.1%,湖北经济增长8.9%,安徽经济增长8.7%,湖南经济增长8.6%,河南经济增长8.3%,都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一些西部地区发展势头不减,甚至保持领先。西藏经济增长11%,贵州经济增长10.7%,新疆经济增长8.8%,云南经济增长8.7%。总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新经济、新动能的成长密切相关,正处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过程之中。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困难与希望同在。区域经济走势分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表现。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正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区域差别和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地理气候、人文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都存在很大差异。张维为在《中国震撼》一书中将中国称为“超级国家”,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我国人口有13.75亿人,超过欧洲人口7.4亿人、非洲人口10.83亿人、北美洲人口5.6亿人和南美洲人口4亿人。我国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与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分量、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7924美元),“十三五”期间按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测算,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提出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2736美元)。我国已经有10个省(区市)、总人口5亿多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其中有4个省(市)即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人口1.4亿人,人均收入达到1.4万美元以上,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有6个省(区市)即浙江、内蒙古、福建、广东、辽宁、山东人口3.6亿多人,接近于高收入国家水平;有12个省(区市)人均收入在6000—8000美元,另外8个省区人均收入在4200—6000美元,全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各地区不可能齐头并进,而会有所不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既尊重普遍规律,又考虑特殊情况,照顾到各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总体来说,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经济走势分化、各地区呈现梯度发展格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条件。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举措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的最大内需潜力所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之中,201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越过了城镇化的临界点,标志着实现了最低限度的城镇化。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1%,农村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43.9%。与此同时,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0%,名义城镇化与实际城镇化相脱离,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人数众多,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74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现在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0%以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欧洲、美国、日本等城乡之间发展已经达到比较均衡的状态,我国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仅吸纳消化2亿多农民工进城,没有两三代人的时间是办不到的。实现人数众多的农民工大部分逐步融入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央对新型城镇化高度重视,这几年连续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发布了几个重要文件。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综合试点范围。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就在于强调以人为核心,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实现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是构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两横三纵”的大框架,“两横”———一横是长江经济带,另一横是陇海兰新线“陆路大通道”;“三纵”———一纵是东部沿海一线,一纵是京广、京哈线,还有一纵是包昆线,包头经过西安、重庆、成都、贵阳到昆明。要在“两横三纵”的大框架下布局建设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着力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级城市群,推进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地区等城市群建设,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赋予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二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省会以下大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制定标准实行差异化落户政策。为鼓励地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人、地、钱“三挂钩”政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对于农村转移到城镇暂时还不能实现市民化的常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就像“绿卡”一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可以办理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工商登记证、出国护照等各种证照,更重要的是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要让农村人进城就业落户变得越来越容易,圆上千千万万农村人的城市梦。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准则。要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公开性,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国家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发展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中国正处在汽车大发展阶段,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560万辆,每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60辆,超过法国巴黎每百户50辆的家庭汽车拥有量。我们要防止出现“汽车灾难”,防止大街小巷到处都变成停车场并造成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要下大力气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大气、水、垃圾等污染,建设绿色宜居城市。2016年要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建设有利于排水、吸水、储水、集约节约用水的海绵城市。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城市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城市要有鲜明的特色,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美丽的景观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生活品位。城市最亮丽的风景是人,人的素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不仅要推进人的城市化,还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培育城市的人文精神,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三、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着力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主要是解决路、电、水、信72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先行。2016年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在基本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全覆盖之后,农村电力发展面临着改造提升的新任务。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的命脉。2016年全国要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解决农村的通信问题,加快新一代网络通信建设。实施农村宽带工程,今年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数字化新生活。二是发展特色经济。新农村建设要有产业支撑,有生财之道、致富门路。除了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之外,还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新经济,包括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现代服务、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等。农村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正在创造农村的新未来。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然是一块发展“短板”,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今后国家将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医疗资源更多流向农村和基层,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织密织牢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受到更多关爱和帮助。四是强化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建设好农村的生态环境。要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一个山青水秀的绿色田园。国家提出,制定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以上。加大农村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力度,保障用水和食品安全。要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解决垃圾污染等问题,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五是推进脱贫攻坚。现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00多万人,2016年要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地因人施策,开展定点扶贫,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和托底保障等综合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刘应杰)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5]张维为.中国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防治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村生活生产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土地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物质承载,可以说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城镇化对土地利益重新划分的过程中,利益的诱惑会越来越大,诱惑腐败问题的环节也会越来越多。切实强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的监管,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已是势在必行。

    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的形式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由失地农民主导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频繁,其数量和规模都呈扩大化趋势。在这些群体事件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腐败问题的影子。若要预防新型城镇化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必须要把握其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主要表现形式

    1、征地拆迁是腐败问题高发、易发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在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中,征地拆迁始终是农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类矛盾的聚焦点,也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一是在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超越权限、违反程序、违反政策等形式进行审批,特别是违规征占农村集体土地或少批多占、低价征占等问题,侵害农民利益;二是重复或虚构补偿征地拆迁项目骗取补偿款;三是在决定征地拆迁项目时,不征求或不尊重群众意见,强迫群众接受拟定方案。

    2、安置补偿是腐败问题易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在实施征地拆迁过程中,随意降低补偿安置标准,随意变更补偿费发放对象和范围,随意克扣、截留、挪用或拖欠补偿安置资金;另一方面在征地拆迁中进行行贿受贿,在清点地上附着物时弄虚作假,谎报、多报或提前补栽,套取补偿费。

    3、土地评估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评估情况是实施征地补偿的重要依据。一些中介机构违反职业道德,为一己私利,不按程序、随意估价,将收储或征收的土地价格高估,将出让或转让土地价格低估。

    4、土地使用权出让始终是国土资源领域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土地进入土地一级市场法定的主要途径,因涉及土地数量多、利益大,一旦出现腐败问题,将导致城镇基础建设的不到位,直接阻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少数领导干部违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干预或插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或随意减免企业应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方面,违反有关规定和政策规避招拍挂方式、违规设定地价、不按规定信息公开,滥设前置条件,进行暗箱操作,以权谋私。

    5、土地登记发证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在办理土地证的过程中,由于对政策法规理解的不同,或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不够明确等原因,一些人利用审批权索贿受贿,投机取巧钻空子,违反规定进行确权发证。

    6、土地综合整治的廉政风险点多面广。土地综合整治是当前推进城镇发展,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由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资金数额大,牵涉范围广,已成为腐败易发高发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在项目立项审批中不按程序,在工程招投标中拉关系、报项目,在资金管理中不规范、不合规,在项目工程实施中减少工程数量、降低标准,在项目验收中不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内容进行,走过场等。

    7、土地执法监管易发生玩忽职守、执法不严等现象。一是在土地执法监察中不严格落实有关制度,应查处的未立案,应移交的不移交、应拆除的未拆除;二是在土地违法案件处理中接受宴请或贿赂,不严格依法办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在对罚款的额度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私自降低或减免罚款金额;四是城镇周边的一些群众,为谋取更大的利益,违规建设小产权房或违章建筑,有的在拆迁前临时加高或改造建筑物,骗取补偿费用。

    (二)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发生的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来看,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发生的腐败问题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涉案人员多。主要表现为违法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一案连多案、一案有多人、案中又有案现象突出。二是涉案金额大。往往是受贿、挪用、渎职并存,涉案金额较大。三是涉及面较广。涉案人员已不仅仅限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也已成为高发群体。四是负面影响大。涉土案件的发生往往与损害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旦发生腐败案件,极易导致集体上访和各种群体性事件发生,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存在的根源

    近年来,国土资源领域腐败已成为“重灾区”,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涉土的违法违纪案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究其根源,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稀缺,利益驱动是腐败滋生的原动力。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巨大利益驱动和诱惑下,国土部门成为了不法分子重点进攻的目标。一些违法者为追求利益,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敛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如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追逐土地经营的高额利润,采取欺骗手段,侵吞土地资产,有的利用国土资源管理政策上的漏洞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买通有关人员,搞“人情地、关系地、权力地”。

    二是放松思想改造,廉洁意识淡薄是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贪恋和追求“物欲”,虽然知法懂法,但存有侥幸心理,无视有关政策和法规,甚至与政策法规打起擦边球,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给党和政府造成负面影响。有的单位对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不重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完全是走过场、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一些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把职责范围内应该承办的事情作为捞取好处的平台,不送礼不办事,收了礼乱办事,甚至伸手索要钱财,完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是制度存在真空,透明度不高是腐败产生的催化剂。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土资源工作中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一些单位对制度建设不重视,对新形势不分析,对新问题不研究,不能及时通过机制的完善堵塞漏洞,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有的将完善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建立起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以及约束机制,工作随意性较大。在行使行政行为中不够透明,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相关信息,或是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具体,缺乏外部有效的监督,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四是监管机制“疲软”,权力失去制衡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单位规范权力运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给个别干部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单位的制度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很少落在实处,制度执行力不够,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变通。尤其是在针对重要部门、关键人员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和纠错的措施和办法。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征地的法定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基层政府或从业单位成立的临时指挥部或办公室,监督难度较大。因此,监督部门也就无法介入实施有效的监督,使一些重要的权力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和约束。

    三、防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的对策

    在今年召开的中纪委第十八届中第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把开展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做好“三农”工作等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监督检查内容,重点纠正涉农、征地拆迁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对此,真正预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着力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思想建设,提升免疫力,筑牢“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整风运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思想之疾、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开展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国土资源部门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兴实干风、牢树清廉心、念好群众经,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一道牢固的道德防线,切实遏制国土资源领域高发、易发现象,真正摘掉腐败“重灾区”这顶帽子。二要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更贴近基层、更注重形式,既要加大教育“量”,又要突出“质”。深入开展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在思想上常反思,在行使权力中常晒晒“阳光”,在闲暇时常到监狱走走,使党员干部紧绷廉政高压线。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让清廉总在眼前、常在心中。三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培训,并逐步扩大教育面,在做好领导干部教育的同时,也要把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党员干部纳入培训教育之中。积极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创建活动,营造“争廉、创廉、保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借鉴“道德讲堂”的形式,在各级逐步建立“廉政讲堂”,让廉政形成一种习惯,让腐败失去土壤。

    (二)抓好制度建设,凝聚治腐合力,形成“不易腐败”的权力制约机制。一要更加注重上层制度设计。从一些腐败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中可以看出,主要原因并不是不执行、不落实制度,而恰恰是制度本身存在了一些漏洞。同时,县、乡一级是各项制度的最终执行主体,在执行中对发现的廉政风险点和制度缺陷也是有心无力,即便出台相关的机制也存在无依据、执行力度弱等问题,制度建设缺乏威慑力和惩戒力。因此,一方面在上层制度设计中要更加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深入基层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摒弃皆大欢喜的情况,多听实话、多找问题、多了解实情,使出台的制度更完善、更可行、更贴近实际。同时,要加大各项制度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跟踪和分析,研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或偏差,保障在可控的轨道上运行。要开展制度运行评估,对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涉及农民权益的国土资源政策、制度等,进行全面的查摆和梳理,找准廉政风险点,堵塞存在的漏洞,让制度延伸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逐步实现制度的无缝对接。二要提升基层国土资源预防腐败机制的创新水平。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始终是近年来困扰地方经济发展难题之一,但各地积极拓思路、想办法,较好的保障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用地所需。由此可以看出,基层是可以创造出好经验、好思路,重点在于上级的关注度和思想的重视度。因此,要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摆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生命线的高度,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力,增强基层创新动力,大力宣扬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廉政建设工作从自上而下提要求向上下联动共创廉转变。三要不断建立健全国土资源重点的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集体会审制度,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及年度土地计划指标分配、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整理项目、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征用、土地出让、违法案件的处理等,全部进行内部集体会审制度。要继续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不断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严格控制划拨用地和协议出让土地范围,推进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同时,要配套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执行和落实的监管办法和措施,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成效。

    (三)抓好“阳光”建设,铲除腐败生存土壤,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一要加大群众的参与度。在城镇化进程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土地综合整治等都直接涉及群众的利益,补偿是否到位、有没有暗箱操作、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群众心里很清楚。因此,遏制城镇化进程中腐败问题,就要充分依靠群众,使其成为提供案件线索的主要来源。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直接参与到决策的全过程,将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办法、程序等全部公示,切实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二要加大对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要开展对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继续深入推进圈地囤地专项治理行动,坚决纠正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以及保护耕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要加强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监督检查,特别是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的落实情况,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要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控制整治规模,完善操作细则,及时制止偏离主旨的情况;要认真抓好廉政风险控机制建设,将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设为廉政风险防控点,作为重点岗位监督制约,做到关口前移。三要提高党务政务“阳光”化水平。不断完善加大党务政务公开机制,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强化群众的监督作用,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发言权,特别是在土地征用、转让、承包、工程发包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四要进一步提升科技防腐水平。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统一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综合监督。全力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将行政办公、土地审批、土地交易全部网上运行,逐步实现“全领域覆盖、全业务应用、全流程监控、全方位保障”,最终达到公共权力透明化、行政服务格式化、流程管理规范化、监控预警实时化的水平。

    (四)抓好作风建设,营造防腐氛围,激发“不愿腐败”的干事创业热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纪律观念,严明党的纪律,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大局。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改进作风的规定,切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从严控制行政经费支出,落实公务接待规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改进作风的明显成效,提升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领导带头深入企业、社区和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目标,破解难题,保障发展。尤其是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坚持超前服务、主动服务,多想办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大力开展“人民满意国土所”、“优秀国土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激发基层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基层国土所成为保障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作风一转天地宽,通过作风的不断转变和改进,从而营造出国土资源系统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也不是完善几项制度就能够彻底遏制。特别是在国土资源领域的腐败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的形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只要我们始终把腐败问题放在一定的高度,充分发挥全系统、全社会的正能量,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从而使国土资源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易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真正遏制住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高发、易发的势头,使国土资源部门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过程中 城镇化 对策 腐败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