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2000字 >

    浅谈“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实施(董运河,董文平,龙振华,丁雨恒)

    分类:2000字 时间:2020-04-10 本文已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黄河 运河 浅谈 生命 实施

     
    摘 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黄河治理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治黄方略为我国历代安民的决策课题。黄河的稳定有赖于我们采取积极能动的对策与措施,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实施做出具体描述。从“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描述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框架。简单阐明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黄河堤防不决口 河道不断流 污染不超标 河床不抬高

    1前言

    黄河是一条世界闻名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历史上长期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视察,就来到黄河,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标志。

    2堤防不决口

    2.1堤防加固

    由于黄河堤防为历代堤防演变而来,既无正规设计,也无施工规范,施工粗放地基未进行认真处理,填筑土质复杂,压实不密,质量不匀,接头多,遭自然因素影响及人为破坏使堤防存在很多隐患。一遇洪水。则堤基、堤身易遭破坏,如抢护不及时,易造成堤防失事,因此必须进行堤防加固。

    2.1.1标准化堤防的实施

    ①加固堤防工程。坝顶宽度不足12m的堤段堤顶帮宽至12m,帮宽堤段的堤顶高程等同现状堤顶。淤积固堤工程淤区顶部高程与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相平。淤区宽度原则上为100m。②加固险工险段。坝型结构原则上以粗排乱石坝或扣石坝为主,坝顶高程低于相应坝顶1m,坝垛裹护体坦石顶宽1m,坦石外坡1:1.5、内坡1:1.3,根石外边坡1:1.5。③硬化防汛道路。坝顶道路及防汛抢险道路工程参照国家三级公路标准,对尚未硬化的堤顶道路进行硬化,对已破坏的堤顶硬化道路进行改建。④完善管理措施,建设管护设施。以沿堤线所辖乡镇为单位,5~10km设集中管护基地一处,管护人员、基础设施及管护机具的配备标准根据《堤防管理设计规定》及黄委有关规定确定。⑤贯彻生态要求,强化生物防护。临河防浪林种植宽度为50m,其中:高柳宽24m,丛柳宽26m;
    成品淤背区内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⑥淤区、堤坡种植草皮,对优良草皮覆盖率在80%以上的堤坡进行补植,覆盖率不足80%和有杂草的堤坡进行重植。淤区坡脚外10m范围内种植生态防护林;
    堤顶两侧各种植一列风景树,各修建一条纵向排水沟,堤肩种植花草;
    临背河堤植草皮护坡,堤坡上每100m修一条横向排水沟;
    堤防界碑、路牌和历史标志牌等有按关规定统一建设。

    2.2分滞洪工程

    分滞洪工程是指利用沿河湖泊、洼地或特定划定的地区,修筑围堤及附属建筑物,以蓄滞洪水的工程措施。黄河分滞洪工程有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南展宽和北展宽工程等组成。

    2.2.1东平湖水库

    东平湖水库位于黄河下游鲁中山区与鲁西南平原交接地带,是黄河下游重要的分洪工程。包括维坝、二级湖堤、进出湖闸及湖区等几部分。水库总面积627km2,库区内共有乡镇16个,行政村477个,人口28.34万,耕地3.126万公顷。水库设计蓄水位46m,设计库容39.79亿m3,近期运用水位44.5m,相应库容30.5亿m3东平湖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分滞黄河洪水和拦蓄汶河洪水,以控制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以确保济南、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和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水库建成后曾于1960年试蓄水运用和1982年分洪运用。

    2.2.2北金堤滞洪区

    北金堤滞洪区是防御黄河下游超标准洪水的重要工程措施。位于黄河下游北岸濮阳市以南,处于黄河大堤与北金堤夹角地带。其平面形态上宽下窄呈羊角形。东西长123.3km,西高东低。高差16.2m。滞洪区总面积2316km2,涉及2省7县64个乡,2121个自然村的157.23万人。区内有耕地16万公顷。北金堤滞洪区的主要作用是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可有效分滞黄河洪水20亿m3。目前,滞洪区内修建有一定数量的避洪设施,如撤退的道路、转移桥梁、避水堰台、漂浮救生工具等,但与规划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北金堤滞洪区开辟至今,还没有用过。

    2.2.3北展宽滞洪区

    黄河北展工程位于德州齐河县和济南市天桥、历城区境内,1971年10月动工兴建,1982年基本建成,总面积106km2,平均宽度3km,堤线长度37.78km,最大库容为4.75亿m3有效库容3.9亿m3,最大分洪流量2000m3/s。北展区的任务是解决济南北店子至洛口狭窄河段的凌洪威胁和防御特大洪水。北展区的运用机遇为花园口站发生1000年一遇至10000年一遇的洪水。北展区建成以来还未运用过。

    2.2.4南展宽滞洪区

    黄河南展区工程,是国家计委和水电部1977年9月批准修建,1978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的,南展大堤上接博兴县老于临黄堤,下接垦利县西冯临黄堤,全长38.651km,南展区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解决黄河下游东营麻湾至利津王庄窄河道防凌、防汛问题,同时兼顾放淤造滩、引黄灌溉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等。工程建成至今,由于凌汛期三门峡水库优化调度,河道来水偏少,冰量不大,并据情进行了冰凌爆破,疏通水道,没有造成凌情严峻局面,一直没有利用。

    2.3机动抢险队的组建

    为了适应黄河情况多变、险情复杂、抢险任务艰巨的特点,以及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群众抢险队伍难以组织的新情况。需要建设一批机械化程度高、反应速度快、机动灵活、能打硬仗的抢险队伍,以保证出现紧急险情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护,确保黄河大堤不决口。机动抢险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参加了数百次重大险情的抢护,再黄河防汛抢险的支援地方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节约了大量抢险费用,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到目前为止黄河下游组建了20支机动抢险队,提高了综合抢先能力。

    3河道不断流

    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国家授权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经过多方艰苦努力,实现了连续多年不断流。

    3.1采取不同手段

    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工程、科技、法律等多种手段,全面构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订黄河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建立引水、耗水、省际断面三套配水指标;
    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国家统一分配水量,流量、水量断面控制,省(区)负责用水配水,对干支流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实行统一调度。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利用水价、水权转换等经济手段,调节黄河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加强河源区的水源和生态保护,逐步恢复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法律手段,以保障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实施。

    3.2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节水应以灌溉节水为主。黄河灌区节水潜力较大,目前黄河流域和流域外引黄灌区达到节水标准的灌溉面积只有2395万亩,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0%;
    近期安排新增节水面积4847万亩,使节水面积达到7242万亩,占黄河灌区面积的64.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4左右提高到0.5以上,可节约水量达34.7亿m3;
    如能提高到0.6以上,可节约水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要大力开展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发展节水农业;
    有条件的灌区实施井渠双灌,以灌代排;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实行耕作制度变革,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要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搞好城市工业和生活节水。

    3.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黄河资源性缺水的关键措施

    目前比较明确的跨流域调水入黄方案,一是利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增加黄河水量;
    二是利用已经开工的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相继向黄河补水;
    三是引江济渭入黄等其他调水入黄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黄河资源性缺水的根本途径,规划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源头调水进入黄河河源区,多年平均可调水量170亿m3,其中相对容易实施的一期、二期工程共计可调水量80亿~90亿m3,拟于2020年之前逐步建成生效。

    4污染不超标

    黄河在经历了50多年大规模的治理开发,取得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等巨大成就,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大量生态用水被挤占,河道频繁断流;
    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严重;
    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河口生态环境恶化。

    实现黄河“污染不超标”,关键是要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增加黄河水量的途径降低污径比。具体措施,一是要加快水资源保护的执法步伐,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体制。有效的规范各级的保护行为,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和执法地位。二是要结合水政执法达标建设,健全水资源保护的执法体系,建立起协调一直的黄河水资源保护网络和一只高素质的水资源保护执法队伍。三是再监督管理方面要加强排污和取水口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禁“五小”企业发展。同时加强对水库和省界结合部水质的监督管理。四是要建立和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充分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合理调配水量,减轻污染程度。

    目前黄河水质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已影响到沿黄城乡的饮用水和河道生态安全。初步估计,黄河流域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5亿~156亿元。在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基础上,充分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环保和水利三方面的作用,贯彻水利环保统一规划、团结治污和分工协作的方针,建立和完善联合治污机制。以保护水资源为根本,在确保流域污染源稳定达标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舆论手段和工程措施,实行污染物排放和入河的总量控制;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和水量统一调度,增加和调节黄河水量,提高和优化河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

    5河床不抬高

    5.1 2002~2004年连续三次的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是恢复和维持黄河冲积性河道中水河槽的关键措施。目前,黄河干流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四座骨干工程,四座水库总库容517亿m3,其中有效库容286亿m3。这四座工程建成以来,在黄河防洪(包括防凌)减淤、调水调沙和水量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但在调控黄河水沙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维持黄河冲积性河段具有较稳定的中水河槽,就必须尽快建设完善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实施外流域调水,进行全流域骨干水库群联合调水调沙,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在南水北调工程和古贤水利枢纽、黑山峡水利枢纽建成以前,近期主要是利用现状工程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等干支流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使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扩大到4000~5000m3/s,并遏制宁蒙河段主槽淤积萎缩的趋势和潼关河床高程的抬升。

    5.2小北干流放淤分为无坝放淤试验、无坝放淤和有坝放淤三个阶段实施:首先,利用2~3年的时间进行无坝放淤试验,以取得基本参数并积累经验;
    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前初步建成无坝放淤工程体系,于2025年前全面完成无坝放淤,规划总放淤面积303km2,放淤拦沙12亿t。远期在黄河北干流建设以放淤为主要目的禹门口水利枢纽,通过与其上游的古贤水库联合调控,进一步扩大放淤区域,提高放淤效率。小北干流两岸滩区总计可放淤泥沙约100亿t,其中粗泥沙淤积量占40%左右。

    5.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防治,要继续按照“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方略,既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人工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必要措施,坚持不懈地治理水土流失,又要搞好预防监督工作,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近期应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7.86万km2)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特别要把其中对黄河下游河床淤积影响重大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积1.88万km2)作为突破口,优先考虑,集中安排,以重点支流拦沙工程及其淤地坝工程建设为主,尽快构建减少入黄粗泥沙的第一道防线。估计2020年、2050年黄土高原年平均可减少入黄沙量分别达到6亿t和8亿t。

    6结束语

    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在基本保障人类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河川径流条件基本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需要时的生命状态,连续的河川径流、通畅安全的水沙通道、良好的水质、良好的河流生态和一定的供水能力是现阶段健康黄河的主要标志。“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过程,是人们调整对待黄河行为方式的过程。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代又一代黄河职工为此殚精竭虑。相信按照这个思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若干年后,一条充满生机的大河,一条永远汩汩流淌着健康血液的黄河,会更好的为中华民族造福。

    参考文献

    1.《黄河防汛基础知识》刘红宾李跃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11

    2.《黄河300问》朱兰琴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6

    作者简介

    董运河,男,1962年7月,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济南槐荫黄河河务局。

        

    浅谈“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实施(董运河,董文平,龙振华,丁雨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