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思想汇报范文
  • 思想汇报格式
  • 3000字
  • 2000字
  • 1500字
  • 1000字
  • 积极分子
  • 教师思想汇报
  • 部队思想汇报
  • 研究生
  • 十八大
  • 党员思想汇报
  • 入党思想汇报
  • 转正思想汇报
  • 大学生
  • 两会思想汇报
  • 党课思想汇报
  • 党校思想汇报
  • 团员思想汇报
  • 个人思想汇报
  • 工作思想汇报
  • 季度思想汇报
  • 建军节思想汇报
  • 缓刑思想汇报
  • 科学发展观
  • 一月思想汇报
  • 二月思想汇报
  • 三月思想汇报
  • 四月思想汇报
  • 五月思想汇报
  • 六月思想汇报
  • 七月思想汇报
  • 八月思想汇报
  • 九月思想汇报
  • 十月思想汇报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当前位置:大范文网 > 思想汇报 > 2000字 >

    现实题材舞蹈 中国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分析

    分类:2000字 时间:2019-04-05 本文已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舞蹈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开始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艺术高于生活,但是来源于生活,且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这一艺术规律在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本文从现实题材舞蹈的概念谈起,并对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在创作上的手法使用了分析。
      关键词: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手法
      一、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概念和表现
      所谓舞蹈题材,就是指舞蹈作品中借以阐述舞蹈内容和舞蹈精神的人物和事件。舞蹈题材的类型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有神话题材的,有历史故事题材的,有科学幻想题材的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现实题材舞蹈作品,重点在现实二字,即不管作品中反映了谁,反映了什么事请,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当代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出发点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敢于发现并挖掘出发生在我们身边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事情,将它们提炼成舞蹈艺术的题材,用舞蹈语言的手段将它展现,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直接,深刻的去发现和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故事。
      二、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手法初探
      (一)题材的选择和发展
      现实题材的舞蹈来源于生活,但是并不代表者生活中的所有人和事,都可以进入到舞蹈作品中。具体说来,这种选材要满足三个条件。即意义重大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和发生当下或者是不久的历史中的。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题材,一般都能够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创作者要对所选题材进入舞蹈作品之后的可行性做出预见性的判断。这种预见性包含进入舞蹈之后的可行性和动作性。创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灵活性越高,可设计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上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运用到舞蹈作品中来后,会给后期的舞蹈动作设计产生很大的阻碍。比如受到广泛好评的舞蹈《进城》,这是一部以农民工为主角的作品,他们进城之后,一直都在从事着劳动工作,所以他们的体态特征,一直都是运动的,或者是建筑工人的敲敲打打,或者是环卫工人的来回穿梭,还有他们搬重物,弯腰扫地的姿态等,都是动作性极强的生活场景,所以这种充分的律动性,就给了后期的舞蹈编排以很大的空间。其次是所选的题材的还要具有的情感性特征。举例来说,一个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虽然一直在动,但是没有丝毫的情感性可言。换言之,不仅要动,这种动还要体现出充分的情感性因素。舞蹈的是一门最适合抒情的艺术,除了动作性,更重要的就在于舞蹈作品中那种能让观众获得共鸣的情感。拿《中国妈妈》这部作品来说,表现的是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孤儿的感人故事。为了生活,这位母亲每天都要下地干活,这些田间劳作的动作,是舞蹈创作有了充分的动作基础。而这位目前为什么辛勤的劳作,则是为了抚养一个日本孤儿,情感境界一下子得到了抒发。所以说,只有动作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只是动作的简单罗列,很容易让舞蹈演员和观众感到乏味,只有将现实的动作和现实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形象,获得与观众情感的共鸣。
      (二)舞蹈动作的提炼和运用
      舞蹈是展示身体律动的一门艺术,各种舞蹈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舞蹈的情感的抒发,都是以动作为基础的。舞蹈作品中的动作,来源与生活,但是并不等同于生活。而是经过加工和提炼之后,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这些动作经过系统的组合之后,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其它环节的配合,就组成了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作为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来说,其中的关键就是对生活动作的提炼和运用。主人公的舞蹈动作,要严格的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相吻合。首先,动作的提炼要和作品的题材相一致。比如前文中的提到的作品《进城》,是以农民工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所有的动作的提炼,都要符合农民工的这种身份,而不是大学生或者是其它。在进行了认真和细致的观察之后,再将他们的日常动作,提炼为舞蹈动作,使之符合舞蹈动作的要求。其次是要抓住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将具象性和抽象性有机的结合。拿《中国妈妈》来说,动作具象形的一面在于这位母亲每天的劳作,对孩子的抚养。而作为抽象性的一面就在于,需要创作者将这些动作凝结在一个点上,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集中的表现出了舞蹈作品的情感。比如这位目前怀抱着孩子,面露微笑的时候,就是一个情感的抒发点,刻画出了这位母亲母性的光辉和博爱。这种具象化和抽象化的结合也给创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认真的去观察和感悟生活,挖掘其中的优秀质素,在自己的大脑中储备丰富的素材,使舞蹈作品的中的动作,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又符合舞蹈艺术的创作特征,使人物的塑造更加具有情感的张力。
      (三)艺术形象的挖掘和塑造
      在对题材进行了深思熟虑之后,就要将艺术形象的塑造作为舞蹈创作和表演的首要任务了。特别是现实题材的作品,归根结底的是要表现“人”的特征。《中国妈妈》塑造出了一位隐忍、善良的母亲形象;《父亲》中,站在门口张望着孩子回家的身影;《进城》歌颂了农民工兄弟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巨大贡献。这些现实的题材的作品,最终塑造都回归于“人”的本质。在一部作品进行艺术性的的挖掘时,首先一定要符合题材所规定的范围;要有严格的历史参照性,不可以自己将其最真实的形象修改,那样就不真实了,不符合艺术想象真实性的要求。如果题材选择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那么就要根据我们身边那些施工场地等场所里的工人的真实形象来塑造,去观察他们的举动和外在,一定要符合其现实形象的真实性,现实题材舞蹈作品不论从什么方面都讲究真实性,一定要符合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观察到的真实形象,将其加工为艺术形象。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经典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性,其基础就是这种认真观察和总结后的真实性,这些人物的造型,既有符合他们群体身份特征的一面,也有符合他们自己个性特征的一面。
      在具体的表演中,演员要记住自己塑造形象的特征要要点,将真实形像与艺术方式结合表现,这样,在舞台上演员在表演时,观众才能一下子就知道我们所要表演的和传达的基本信息和艺术形象。努力把舞台上的自己“变成”那个他/她。在表演的时候忘掉自我,把自己与角色真正的融合,不论是形态还是情感,都让自己从里到外变成一个真正的“他”。这样,我们才能最大化的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使观众在第一眼时就能与我们达到共识,只有达到共识的表演,才能真正感染到观众的内心。
      综上所述,中国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从诞生之初,就以反映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情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在众多类型的舞蹈中脱颖而出,给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舞蹈审美感受。这类作品,可能没有美轮美奂的场景,可能没有高难度的技巧和动作,但是却总是饱含着一种真实,吸引和感动着我们。所以舞蹈作品,尤其是现实题材的舞蹈作品重中之重就是要遵循舞蹈艺术的职责,就是要反映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现实事情,表现出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让人们通过舞蹈作品,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真正做到艺术取自于生活的真实性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这类舞蹈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正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到这类作品的本质,为更好的表现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作光.坚持“三贴近”创作更新更美的舞蹈作品——在陈维亚舞蹈艺术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2).
      [2]金秋.略述中国舞蹈艺术的情与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4).
      [3]仝妍.“难能为美”与“文化同感”——论当代舞蹈的专业审美与文化审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题材 手法 舞蹈

    现实题材舞蹈 中国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