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文网 - 每天发现一点点
每天学习一点点!
  • 年终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年度总结
  • 年终总结
  • 个人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度工作总结
  • 工作小结
  • 季度总结
  • 半年总结
  • 转正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实习工作总结
  • 考核总结
  • 总结与计划
  • 工作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1月工作总结
  • 2月工作总结
  • 3月工作总结
  • 4月工作总结
  • 5月工作总结
  • 6月工作总结
  • 7月工作总结
  • 8月工作总结
  • 9月工作总结
  • 10月工作总结
  • 11月工作总结
  • 12月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700字
  • 800字
  • 900字
  • 10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财务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双语教学,事半功倍:事半功倍

    分类:11月工作总结 时间:2019-04-11 本文已影响

      如何有效地使聋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是聋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其中,双语教学运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青春活力令人瞩目。我校于2009年夏成立了“双语教学”实验课题组,并设立了“双语教学”实验班,以聋生自己的母语(聋人手语)为突破口,抓住聋生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促使聋生的心智得到适时、健康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双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深受聋生欢迎。
      一、聋人教师参与授课,易于聋生理解教学内容
      手语是聋人思维的工具,因而也是聋人交流中喜欢使用的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双语教学顺应了聋生的这一固有特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聋人教师与聋生同属一族,心心相印,文化背景相同,便于沟通。一篇课文由聋人教师用手语讲解,学生常常是看得目不转睛,并不时发出会心的大笑,甚至大叫。就以《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迎上去、追上去”两个词的讲解为例,聋人教师动作夸张形象,并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学生理解得轻松愉快,而健听教师讲授,往往是唇焦舌敝,学生还是听而不闻,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即健听教师使用的手语是以汉语语法组织的手语词汇,根本不符合以聋人手语为母语的聋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特征。健听教师的手语中,将夹杂着表情与体态,那也是为了教学需要而附加上去的,而聋人教师的表情与体态则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后的自然流露,是授课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其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我们备课不能只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目中有人”“有的放矢”。双语教学中聋人教师授课则是从根本上实践了这一“人本思想”,是一种适合聋生自身特点所需要的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气氛活跃,易于激发聋生学习气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借用兴趣作为动力,落实乐学的目标,变负担为乐趣,让外在的动机成为自觉的追求。
      聋校的教师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还比较集中,而主要内容还没讲完,有的学生就开始东张西望,注意力涣散,你不得不中断讲课,让其他同学去提醒或亲自去拍一下他。而双语教学课上,聋人教师授课时,则很少发生这种现象,聋生上课看得津津有味,不停地举手发问,高兴时甚至有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在双语教学课堂上,聋人手语就好像普通学校用口语教学一样,教师声音洪亮清晰,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则喜欢听。同样,聋人教师手语形象生动,面部表情丰富,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聋生则喜欢看。在双语教学中,聋人教师经常让聋生表演教学内容。这一做法,能够引起聋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聋人教师先用自然手语,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聋人教师让几名聋生分别表演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聋人教师在一旁指点,在表演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的时候,小蝌蚪“迎上去”,表现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表情,见到乌龟的时候,小蝌蚪“连忙追上去”,表现出着急的表情,在与乌龟妈妈的对话中,不住地点头表示明白了乌龟的话,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样子特点,后来游啊游,见到了青蛙就毫不犹豫地“游过去”,表现出激动与高兴的表情。学生表演时有些动作是聋人教师没教的,但表演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台表演,那种积极主动热情是传统教学很难见到的。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学到了新知识,思维变得活跃了,联想更加丰富了,性格也渐渐活跃开朗了。通过双语教学,不但使聋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了,而且课堂上由兴奋而引起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课外。在课外小组活动时,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资料,饶有兴趣地阅读、学习,其间所提的问题,足以证明聋生的智力和情感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健听教师小结,易于学生掌握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讲不是为了讲,教不是为了教。”教师在注重教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法,教会聋生学习,增强聋生自学能力,这是聋生终身受用的基本技能,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双语教学提倡聋人学习聋人手语,目的是使其尽早掌握一门完整的语言工具,以便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文化,聋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汉语书面语的应用能力,才能成功地参与健听人的社会。在目前聋人教师相对于健听教师文化功底较浅的情况下,教会聋生学习方法这一重要任务自然落到健听教师身上。
      例如,《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让聋生在看图中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
      在聋人教师引导聋生整体感悟整个故事后,健听教师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接着出示一幅图——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着,怎么办?为了解决困难,先出示句子——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让聋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聋生边读句子边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动中只感觉了乌鸦飞到东来,飞到西,没有把“找”这个词落到实处,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应及时引导,让聋生明白乌鸦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这时的乌鸦心情怎样?你能感觉到吗?问聋生该怎么读?聋生都说应读出高兴的语气,那我们就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乌鸦的心情又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找出句子画画,找出句子,读读第3、4句,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聋生通过读,感觉到乌鸦找水的艰辛,同时聋生在表演、观看中也体会到乌鸦口渴时的难受,见到水时的惊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个过程。在学完这段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读来体会乌鸦的心情。
      这时,健听教师随机问一句“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办法吗?”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促进了双向互动。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从学生富有个性的回答中,“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我请它到我们家喝茶水。”“我帮乌鸦拿一个杯子,让它把水倒在杯子里。”“我拿一个电钻,钻个洞,不就行了。”可以看到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聋人教师树榜样,易于增强聋生自强、自立的信心
      双语教学尊重聋人社会认知、交往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把聋人参加聋校教育提高到了一个重要位置,让聋人手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不仅加深了聋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聋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了聋生的信心,而且聋人教师本身就是榜样,给聋生树立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形象,使他们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希望,寻找到了追求的目标,并以积极的态度、乐观进取的精神去面对人生。在双语教学开展后,聋人走上教师这一重要行业,给了聋生一种全新的感觉。现在,聋生有什么心里话都喜欢向聋人教师倾诉,一些健听教师比较棘手的问题,聋人教师轻易就解决了,成了聋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沈玉林.聋校双语教学简述.中国特殊教育,1998(4):37.
      [2]李绍珠.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理论和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30.
      [3]张宁生,黄丽娇.双语教学及其对中国聋校语言教学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00(1):56.
      [4]银春铭.听力残疾儿童的语言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96-109.
      [5]扬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中国特殊教育,2008(1).
      (作者单位 重庆市聋哑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事半功倍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事半功倍:事半功倍相关文章